本文目录
- 刘据做太子多年,又深得汉武帝喜爱,为何最终还是没能登上皇位
- 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汉宣帝),为何要灭霍光家族
- 汉宣帝刘病已继位之后,为何称自己的爷爷刘据为戾太子是怨恨吗为何不追为帝呢
- 如何评价汉武帝时期戾太子刘据的才能,如果他顺利登基,汉朝历史会有怎样的不同
- 假如没有巫蛊之祸,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在汉武帝死后会即位吗
- 刘据之子是谁
- 汉武帝之子刘据之死是必然的吗为什么
刘据做太子多年,又深得汉武帝喜爱,为何最终还是没能登上皇位
总得来说,刘据是因为被逼造反失败后羞愧而自杀,其中牵扯官场之事十分复杂,事情之所以到这个地步,与刘据本人和汉武帝的宠爱都有关系。很多人都认为刘据温仁宽厚,但我觉得这不仅是成就他的原因,也是毁灭他的原因。
刘据受宠爱,是因为他是汉武帝的嫡长子,而且他七岁就被定为了太子。刘据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加上汉武帝花费大力气请名师来教授学识,最终把刘据培养成为了优秀的人才。但是刘据有一点皇帝不喜欢,那就是他喜欢结交。
皇帝之所以儿女成群却被称为孤家寡人正是因为其不仅有心计城府,更不屑参与宾客朋友结交之事,说白了就是独断与集权(自私)。
刘据备受宠爱,皇帝虽然心里不爽,但也是默许的。无论是结交三教九流,还是结交达官显贵,刘据本身都没有错,但是他这样做难免给人留下口舌,容易形成党羽,一般来说就连皇帝也不得不忌惮,但这个时候汉武帝一心放在这个儿子上,刘据又小心谨慎,并无不妥之处,因此这段时间,刘据的声望是一直在增加的,而且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许。
另一方面,卫青支持太子,因为刘据对待贪官污吏绝不手软,但讲究真凭实据,不乱用重刑,对待犯错的官员,私下调查后,发现可以从轻处理的,一定减轻刑法。这种处事态度令那些正义之士纷纷赞叹,但是也让那些奸诈小人心惊胆战。
巫蛊案发的是刘据太子之位丢失及其门客覆灭的原因,我们今天不细说这个事件,但是究其根本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汉武病重,深居宫内,且不与外界交流,一致外界传言皇帝病逝的消息,也导致刘据在起兵后以为皇帝真的已经遭到小人的残害。
2.小人横行,担心卫青后人连带之罪也落到他们身上,无论是憎恨太子的还是太子身边的,纷纷选择背叛了太子并在皇帝面前强加诬陷。
3.刘据沉不住气,就因为自己宫内查出巫蛊小人就难以安定,乱了方寸。这也是他平时一直宽厚待人,缺少了汉武帝的那种狠劲,不能再关键时刻处理好事情。
我们不能妄加指责,但是刘据之死确实与他性格脱离不了干系。
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汉宣帝),为何要灭霍光家族
汉武帝的长子刘据,很早就被立为太子。后来在汉武帝晚年,巫蛊事件之中,刘据自杀身亡。刘据自杀后,他的两个儿子也同时遇害。当时,刘据已经有了一个孙子,名叫刘病已,也被抓到监狱里。汉武帝后来赦免了刘病已,刘病已由其祖母养大成人。
汉武帝去世后,汉武帝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大权掌握在大将军霍光的手中。刘弗陵身体并不好,在当了十三年皇帝之后,刘弗陵去世,去世的时候并没有留下子嗣。霍光为了能够继续掌权,选择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之子昌邑王刘贺为帝。但是,刘贺到了长安之后,却并不愿意听从汉武帝的摆布。最终,刘贺在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之后被霍光废黜了。霍光废黜刘贺,也是事出突然。当时,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当时,汉武帝的儿子还有一个在世,这就是广陵厉王刘胥。霍光不愿意一个成年君主在位与自己争权,所以没选择刘胥。汉武帝的三儿子燕剌王刘旦的儿子也还在世。但是,刘旦曾经反对霍光,霍光也不能容忍刘旦的孩子当皇帝。选来选去,霍光选中了来自民间的刘病已,还给他改名为刘询,他就是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后,霍光立即表示要归政于汉宣帝。汉宣帝虽说不到二十岁,但是毕竟从民间长大,知道人情世故。他明白,霍光的归政不过是做做样子。假如自己接受了霍光的归政,刘贺就是自己的下场。于是,汉宣帝说自己还年轻,需要多学习,天下事还要由大将军做主。当时,除了祭祀等事情之外,汉宣帝几乎什么都不管。他也十分怕霍光,见到霍光“若芒刺在背”。一直等到六年后,霍光去世,汉宣帝才真正掌握了政权。
汉宣帝亲政后,汉宣帝和霍氏家族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开始显现。在霍光去世后,朝廷的要害部门依然把持在霍氏家族的手中。霍光的女婿范明友担任度辽将军未央卫尉,任胜为助吏中郎将羽林监,邓广汉为长乐卫尉,赵平为散骑骑都尉光禄大夫负责屯兵事宜,霍光之子霍禹为大司马,霍光的外甥女婿担任光禄大夫给事中,霍光的孙女婿王汉为中郎将。亲政后的汉宣帝逐渐开始收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先后剥夺了霍家人的领兵之权。
霍家子孙并不甘心就此交出权力,在他们看起来汉宣帝此举完全是忘恩负义之举。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霍家人眼看着汉宣帝的逼迫越来越严厉,于是霍家人试图发动一场政变关键时刻,汉宣帝先下手为强,粉碎了霍家人的阴谋。霍光的全部子孙,无一幸免,都被处死。因受霍家谋反而被杀的人多达数千家,整个朝堂为之一空!汉宣帝亲政后,绝对不会允许朝廷之中还有自己不能控制的势力。霍光经营朝堂数十年,盘根错节,影响巨大。汉宣帝要想真正掌握政权,也必须清除掉霍光的势力。
汉宣帝刘病已继位之后,为何称自己的爷爷刘据为戾太子是怨恨吗为何不追为帝呢
刘据被冠以恶谥,并非汉宣帝这孙子太“孙子”,这已经是刘据所能获得的最好结果了。我们只需要弄清两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一是对“巫蛊之祸”的定性问题,二是古代礼法障碍问题。
关于“巫蛊之祸”的定性
我们现在普遍认为,“巫蛊之祸”是一场冤案,而且汉武帝生前已经给刘据平反了,证据就是汉武帝杀了苏文、灭族江充,把所有加害过太子的人全都处死,还建了“思子宫”、“归来望思台”。
可人们没注意到与之相反的记载:
- 一,刘据的唯一骨血刘病已并未及时赦免。
既然刘据被平反,他唯一的孙子,即汉武帝的皇长曾孙刘病已,就应该受到优待。可实际上若不是邴吉反抗,刘病己差点在狱中被汉武帝处死。汉武帝直到临终前,才留下遗旨,下令释放刘病已,但还是没有给他恢复皇族身份。
- 二,卫子夫及其子孙们并没有恢复名誉。
卫子夫被收缴了皇后印玺,汉武帝遗令,让李夫人以皇后身份随葬茂陵。这表明,卫子夫已经被废掉皇后,汉武帝到死都没有给她恢复身份,甚至都没有让她迁葬茂陵。
同样,包括太子刘据、太子妃史氏、皇孙刘进及夫人王氏,以及刘据其他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没有得到死后应有的待遇。按常理,他们既然含冤而死,汉武帝应该拔高规格追封,实际上不光没拔高,连罪人身份都没给解除。
- 三,汉武帝明确说“巫蛊案件”真实存在。
汉武帝生前曾经跟丞相田千秋有一段对话,大致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巫蛊事件是不容怀疑的,你亲自参与审理,并且再次挖出了木偶人,说明这事不是冤案;其二,你们审理了很长时间,却迟迟没有结论;三,这都是我的过错。
汉武帝为何有这么奇怪的表述?因为直到汉武帝去世,巫蛊案件一直在审理中,始终没有定论。
其实并不是案件有多复杂,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刘据确实有巫蛊行为,田千秋不敢,也不能把实情告诉汉武帝,而且一旦追查下去,朝中还有一大批人会受到牵连。
这种情况下,以田千秋、邴吉等人为首,采取一个“拖字诀”,审而不决,拖到汉武帝驾崩,事情不了了之,借此既保住了汉武帝与子孙们的骨肉情,又稳定了朝中的局势。
按汉武帝的一贯作风,既然认定了的事,早就嘁哩喀喳办了,哪容得下臣子们拖拖拉拉?原因是,汉武帝也不敢说破真相。
其实汉武帝内心认定刘据有巫蛊行为,但又不大清楚刘据参与了多深,更不能接受自己被儿孙们集体诅咒的残酷事实。
这事要传出去,汉武帝恐怕就会沦为历史上最难堪的皇帝了!所以,汉武帝与大臣们心照不宣,一方故意拖,一方装鸵鸟不想知道真相,双方默契地等生命的句号,来了结案件。
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可能给卫子夫、刘据及其家属平反吗?不可能的嘛!所谓“思子宫”,烧死苏文等,其实是汉武帝给世人编织的“父子情”假外衣,把矛盾外化的政治手段而已,不能视作真的给“巫蛊之祸”平反了!
关于古代礼法的刚性规定
所有皇帝即位,世人对他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他的皇位是否合法。古人信天命,认为皇位不合法,就会招致天谴,政权就不稳定。
什么叫合法呢?按宗法制,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就是合法!这个法统自西周开始延续,贯穿整个封建和帝制社会。如今的人无法理解,但请记住,这是古代政权的基本法,地位相当于今天的宪法。
按这个规定,汉宣帝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除非他是汉昭帝的嫡系传人。可是汉昭帝无后,怎么办?继承法里有一块“补丁”——过继,可以从血缘关系最近的宗室子弟中,过继儿孙作为自己的骨血,续上嫡系。
汉宣帝就是按这个规定,才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帝。《汉书》中,太常礼官有一段话:
“《礼》‘为人后者,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义也。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
意思是,您既然承继了昭帝的嫡系,就不能再祭祀“本生父母”,而是只能祭祀汉昭帝。也就是说,过继不是名义上的,从礼法上,汉宣帝这时候就已经跟刘据、刘进断绝了爷孙、父子关系了。
既然这样,汉宣帝就不能再追尊刘据为帝了,刘据已经被剥夺了嫡系,汉昭帝才是嫡系。如果汉宣帝非要认亲爷爷刘据,不认汉昭帝,那等于否定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你可能认为,不就一个追封嘛,刘据和汉昭帝哥俩都是“皇”不行吗?不行,嫡系至尊是天道,也是防止庶系夺位,维持政权稳定的法宝,不能开玩笑。
这种死板的规定叫合理不合情,导致很多亲母子不能相认,甚至亲爹要给儿子下跪(爹是臣儿是皇)的畸形。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不断修补漏洞,宗法制不再特别死板,但西汉那会儿只能如此。
“戾”太子称谓背后的挣扎
法理斩不断人情,在法与情之间,汉宣帝其实也很挣扎。按法律,爷爷刘据是罪犯,同时跟自己又断绝了爷孙关系,他不能加以“皇”字号追封,可按人情,他情不自禁地想为爷爷做点啥。
所以,即位的第二年,汉宣帝就试探着向大臣们提出,给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刘据、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加谥号,置园邑。
汉宣帝这个提议,足见少年天子的聪慧,既给大臣们扔了个难题,考察他们对自己的敬畏程度,同时又不违法,让自己进退有度。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加谥号和置园邑,虽然有点“过分”,但是却不违法。谥号只代表被加谥人的身份,士族都可以加谥号,不是只有皇帝才能加。
园邑可大可小,一般士族之家,都有专门的家族墓地保护人,咱这个不就是人数多一点,公款花销嘛,不在礼法管制范围内。
汉宣帝的擦边球太妙了!官员们也不笨,看穿了汉宣帝的心思,不答应没理由,答应了他会“得寸进尺”,要求给刘据等加“皇”。
所以,他们一边告诫汉宣帝,你已经是昭帝之后,不能祭祀刘据一系了,一边同意给刘据等加谥号,建园邑。
那么,谥号为何用了一个难听的“戾”呢?
戾一般被认为是“恶谥”,意思是不悔前过、不思顺受、知过不改。其实它还有另一层意思:有其功无其意,意思是他本可以当皇帝却没得到,暗含“委屈”、“蒙冤”的意思。
这个谥号恰如其分,刘据生前已经沦为罪犯,要受到批评,同时鉴于实情,又得到后人同情。
多年后长安曾经出了一个案件,有个叫方遂的人,声称自己就是刘据,吓得桑弘羊等高官都不敢表态。京兆尹隽不疑却大声呵斥说:
“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
不管真假,先下狱再说!后来一审讯,果然是假的。隽不疑的话,其实代表了主流舆论,刘据就是罪犯,没什么好争议的!
对汉宣帝来说,他没有能力推翻曾祖汉武帝的结论,能让爷爷得到礼葬,并获得一份祭祀,已经是在法理范围内,他能做到的上限了,“戾”就“戾”吧。
刘进为何可以加“皇”
可刘进很幸运,他居然得到了“皇”的待遇,这又怎么解释呢?
其实刘进也不是一步登天,刘据加谥号建园邑时,他跟着加谥号“悼”,也建了园邑。不过,刘进比他爹的待遇高,刘据园邑二百户,刘进三百户,且获享诸侯王资格。
为何儿子比爹的待遇更高呢?两个原因,对汉宣帝来说,爹比爷爷血缘关系更近,同时刘进在“巫蛊之祸”中属于罪犯家属,不是主犯。
八年后,有官员提出:“《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以时荐享焉。”
假如父亲身份是士族,儿子是天子,儿子就应该用天子之礼祭祀父亲,所以刘进应该被称为“皇考”。
这就怪了,八年前官员们还振振有词,你是汉昭帝之后,不能再认刘据刘进了,这会儿怎么变了腔调呢?
官员们敢说这话,肯定会找出理由:刘据跟汉昭帝是兄弟,刘进是汉昭帝侄子,刘病已过继给汉昭帝当孙子,刘进也可以过继给汉昭帝当儿子嘛,多顺溜!
哈哈,打补丁的办法何其多,全凭一张嘴,只要能从书本上找出点蛛丝马迹,合理解释就可以,况且谁不想拍皇帝马屁,比的是谁水平高!
还有比这个更离奇的“补丁”,东汉光武帝刘秀,居然强行把自己过继给西汉元帝当儿子,其实汉元帝比刘秀大了69岁,他死后27年刘秀才出生,而且两人之间跨越西汉、新朝和东汉。
一块完美的大补丁,让刘进惊喜不已。当然,汉宣帝不会拒绝这份从天而降的意外收获。至于爷爷刘据嘛,俺也没办法找到“万用补丁”了,对不起!
综上所说,给刘据加“戾太子”称号,里面不存在所谓汉宣帝“怨恨”,他恨不能给爷爷追加“皇”字号,可惜历史事实和法理障碍,不给他打补丁的机会。
如何评价汉武帝时期戾太子刘据的才能,如果他顺利登基,汉朝历史会有怎样的不同
刘据是汉武帝刘彻第一个儿子,生下来汉武帝为他就大赦天下,普天同庆,他的母亲卫子夫也母凭子贵,连带着卫氏一族飞黄腾达。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为人正直,是个太平盛世应该有的储君形象。他才华横溢,深得父皇在辞赋方面的天赋遗传,可惜,他不该做汉武帝的儿子。
汉武帝在位54年,是汉人皇帝级别在位时间最长的,他一生为开创大汉盛世做贡献,若论出发点,他没有任何问题。与匈奴争战,派张骞出使西域,与乌孙和亲,与大宛交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办太学等,开创历史上很多第一。他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却有开国皇帝没有的历史功绩。恰恰是这样一个皇帝,他做的成功事越多,就越害怕不足。
随着刘据渐渐长大,汉武帝发现这个儿子适合守成,却不能和自己一样为国开辟更多创举,所以失望也是与日俱增。但尽管如此,他没有要废除太子的想法,卫青试探他时,他还说自己穷兵黩武,大汉想要安定,离不开像太子这样贤明的人。
然而人一上了年纪,难免会做出糊涂事,汉武帝越老疑心病越重,加上宠幸奸臣江充等人,又逢后宫赵婕妤怀孕十四个月生下幼子刘弗陵,偏听偏信认为太子刘据造反,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饮恨自杀,太子刘据兵败自杀,卫氏一族和刘据后人受牵连的让长安城血流成河。幸运的是,刘据的长孙,当时尚在襁褓中的刘洵活了下来,成了死后“孝宣中兴”的汉宣帝,刘据泉下有知也会有所欣慰了。
对于这件事,汉武帝晚年是后悔的,所以他建忘思台,希望刘据魂如有灵,能回来看看这个已经垂暮的老父亲。如果刘据顺利登基,凭借他的心性,我想大汉朝不会比汉昭帝继位更差,毕竟汉昭帝属于英年早逝的那种。别忘了,天下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刘据的后人手中。
假如没有巫蛊之祸,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在汉武帝死后会即位吗
若无巫蛊之祸,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儿子刘据当皇帝,西汉会更强大吗?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戾太子刘据完全不同于父亲汉武帝。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才高气傲,为人张扬高调。然而志高气满的汉武帝对刘据却是非常用心。
因为在二十九岁那年,汉武帝与皇后卫子夫生下太子刘据。刘据是皇后所生的唯一一个儿子,加上卫皇后又是刘彻最喜欢的女性,所以刘彻很是爱这个儿子,七岁那年就把他册立为“太子”。
异于武帝,才能出众,性格宽厚
为了培养好自己未来的接班人,汉武帝在选太子老师一事上,可谓是用心良苦。精心挑选出当时的忠孝名门石氏作为太子的老师,专心辅导太子学习忠孝治国之道。此后,又让严青翟、赵周、周建德(周勃之孙)等人担任太子的老师。在这些大儒贤者的影响下,太子逐渐地成为一名深明忠孝、耿直忠厚、才华出众的翩翩少年。
太子刘据长大以后,性格温和仁慈,宽厚待人。连汉武帝都觉得太子不像自己。
时间是一把无情的刀子。因为卫子夫慢慢人老珠黄,汉武帝开始疏远卫皇后,皇帝、皇后、太子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有一次,汉武帝召见卫青谈论政事,临别之际对卫青说,“我现在经常用兵打仗,的确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不利于天下安定。但是我也是迫于无奈,天下刚定不久,制度草创,只能依靠强硬的手段推行政令,为的是让太子登基以后能够坐稳天下。如今太子生性仁厚,必然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戴,从几次监国理政的经历来看,太子实在是最合适的人选,麻烦卫爱卿替我向皇后带去这番话。”
尽管武帝、卫子夫、太子刘据的关系变得淡漠,可武帝深知太子的仁德性格。
如果刘据登基,天下有不安定的可能
很多人都会认为,太子刘据忠孝仁义,若是登基后,汉朝会不会出现另一个盛世?
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看看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或许有益于理解这件事。
刘弗陵被立为太子后,汉武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在汉武帝看来,刘弗陵年纪太小,登基以后,“主弱母强”的局势会导致外戚干政,有可能出现当年吕雉专权,诸吕作乱的局面。
再说刘据,汉武帝霸气而精明,他深深知道太子刘据背后的势力,卫青家族和霍去病家族的存在犹如两颗浓荫蔽日的大树。假如刘据成为皇帝,朝政完全有可能旁落他人之手。
即使将来卫青家族不会篡夺自己亲外甥的权力,但是他们一旦座大,就够刘据喝一壶了。
而霍去病家族凭借战功垫底,不得不防。霍去病杀死李广之子李敢一事,汉武帝记忆犹新。当年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一起出兵攻打匈奴,由于李广带领偏师走的是小路,行军过程中迷路,被卫青责问后,李广自刎而死。李广的儿子李敢对此事一直十分不满,有一次朝会结束,李敢一怒之下打了卫青,卫青觉得愧对李广就没有追究这件事。但后来,汉武帝带领霍去病和李敢出去打猎,霍去病为了替卫青出气,居然在狩猎过程中,一箭射死李敢。
虽然当时霍去病已经去世,但汉武帝对霍家势力实在不放心。如果太子刘据登基以后,霍家极有可能成为刘据政治上的一个隐患。
刘据登基,出现刘弗陵上位初期“辅臣争权”的可能性不大
刘弗陵登基以后,汉朝一度上演惊险的一幕,便是上官桀、桑弘羊等托孤大臣乱政的局面,西汉大厦出现倾倒迹象。
若是刘据登基,辅臣争权的几率不高。太子刘据的政治班底比较强大,卫青一族和霍去病一族势头正盛。
在汉武帝一朝,卫家和霍家是能够善终的家族。他们为西汉基业流血牺牲,立下赫赫战功。如果太子刘据起用外戚,汉武帝以来的平稳局势有可能延续相当一段时间。
刘据年少的时候,汉武帝曾经专门给他建造“博望苑”,让他结交收留天下名士,做好人才储备。和刘弗陵相比,刘据的人才储备相对充足。
历史充满了遗憾,历史也不能假设。戾太子刘据虽然仁德宽厚,可是蛊惑之祸发生,母后卫子夫、妻子、儿子在内,都灭失在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禁不住慨叹刘据:“夫正直难亲,谄谀易合,此固中人之常情,宜太子之不终也!”
如果没有蛊惑之祸,汉武帝刘彻和卫夫人的儿子刘据成为皇帝,西汉恐怕会更为强大。
刘据之子是谁
汉武帝刘彻长子、西汉王朝第二位悲惨而死的苦命太子刘据,他共生下了三个儿子,但只有他的长子、也就是汉武帝的长皇孙刘进留有娃名,其余两位都没能留下只言片语,还生有一个女儿也不知其名。
汉武帝之子刘据之死是必然的吗为什么
只能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在巫蛊之祸整个事件中,刘剧之所以一步步走向毁灭,和自己的父亲汉武帝刘彻反目成仇,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很大程度上因为其中有能人、奸人、庸人、小人、戾人、老人作祟所致。
能人卫青
这个能人就是刘据的舅舅大将军卫青。如果卫青还在世的话,断然不会出现巫蛊之祸的局面。正是因为卫氏家族人才凋零,才会给江充这样的奸人以可乘之机。
奸人江充
这个奸人就是江充,他和太子及卫氏家族有嫌隙。为了防止汉武帝百年之后,自己被太子所害,于是利用巫蛊先下手为强,意图铲除太子以求自保。
庸人石德
这个庸人就是太子刘据的师傅石德。他害怕刘据被害后牵连到自己,于是主张刘据先下手为强,假传圣旨除掉江充,再向汉武帝解释,这一举动并不高明。
小人苏文
这个小人就是黄门苏文,他看到江充被太子所杀,尽管知道巫蛊之祸纯属子虚乌有,但为了自保,他在武帝刘彻面前搬弄是非并信誓旦旦,说太子刘据谋反。武帝刘彻不彻察之下,竟然相信了这个小人的片面之词。
戾人刘据
这个戾人就是刘据自己,作为太子他没有分析清楚当时的形势,没有找到最有效的手段来缓解自己和父亲刘彻之间的矛盾。导致二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激化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这也是刘据悲剧的原因所在。
老人刘彻
这个老人就是汉武帝刘彻。尽管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一代雄主。但是人都不可避免的会衰老,他们的精神和身体机能会大不如前。
如果在壮年之时,刘彻断然不会轻易中江充的诡计,可是对于一个行将就木、年近古稀之人,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