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表达中华民族精神的古诗句
- 唐代诗歌中体现出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 弘扬民族精神诗歌或散文,适合集体朗诵
- 10首关于中国精神的诗歌
表达中华民族精神的古诗句
最能表达中华民族精神的诗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零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首诗,恰是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奋斗史,说明了中华民族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不屈不挠,舍身取义的抗争精神。
一经,可以解释为我们的家国精神。在外族凭武力的侵略中我们已不只是四周星了,而是上千年的奋斗了。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中华民族的宣言。
看这首诗时,我不知不覺的想起了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尽管一个是七律,是在南宋,一个是自由体诗歌,是在近代,写作背景,写作方法都不一样,但是奇妙的就是,有一丝不断的精神上的纽带,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让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精神,带人领我们迎着困难,为国为民,克服一切困难前进。
唐代诗歌中体现出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时代,也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全唐诗》共收录二千三百多位诗人的诗歌作品共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这些诗作形式、风格丰富多彩,内容、题材千紫万红,把我国的诗歌创作推到了一个顶峰时代。
唐朝政治上有一个由兴到衰的过程,但总体上保持了较长的盛世时期。因此唐诗一改前六朝的绮靡颓废诗风,表现出积极向上,建功立业,效力国家,热爱生活的进取精神,这些正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是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初唐时期,号称“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开始改变南朝浮靡的诗风,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他们冲破阻力,在古诗向律诗过渡中取得大的进展,因此才有了后来的诗歌繁荣。杜甫曾评价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是建功立业的奋斗精神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表现的那种驱驰沙场、大漠雄风、金戈铁马、壮怀激烈的英雄气慨,令人气意风发,催人奋进,一直是一代代国人的精神力量。
三是积极的浪漫主义和接地气的现实主义精神
以李白和杜甫为代表的诗作,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体现出盛唐时期社会各方面积极问上的气魄和磅礴气势;以细緻入微的表现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矛盾。
四是一大批诗人着力于描写山水田园自然景物,展示了“人面桃花“的美好景色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弘扬民族精神诗歌或散文,适合集体朗诵
以和为贵作者:王世杰 小时候每次出门的时候父母都会认真地叮嘱说在学校跟同学要好好相处以和为贵 长大了离开家走向了社会领导会反复地叮嘱说大家是同事也是姐妹应该以和为贵 再以后我们与世界有了交往华夏文明在殷殷叮嘱说国家不在大小和平共处还要以和为贵 是啊和是原点不能和的民族大多支离破碎 的确和也是风景缺少和的家园肯定也缺少妩媚 以和为贵有时是一张抱歉的笑脸以和为贵有时是争执中的一步后退或许是对别人无私的帮助也可能让自己多受了些苦累 和,是包容是孝顺是爱心和,是善良是尊重是安慰可它绝不是不辨良莠不明是非面对一切丑恶它会变得无私无畏 请记住和是中华文明的精髓请相信和对这世界弥足珍贵 如果一个人只想利己肯定是文明的倒退如果一个民族都追求利他那将迎来和谐社会 为了团圆作者:马云海 团圆,说起来很简单不过是两个单字的会面团圆,走过去很遥远那距离又何止万岁千山 千年之前,先辈就在祈盼团圆只能是诗人的梦幻近百年来,先烈们又在追寻可团圆只留下痛苦的感叹 今天,我们终于团圆了为了这个简单的约定一个古老的民族曾历经磨难所以,这团圆需要加倍珍视啊不小心失去那将是巨大的缺憾 团圆的到来 是先辈们血汗的浇灌团圆的乐章 是积蓄已久的民族情感团圆的景色 每个人都要悉心照看而团圆的守卫 更需要中华崛起 复兴向前为了团圆,中国一定要让经济大发展为了团圆,华夏应成为传接文明的典范为了团圆,中华民族要万众一心 同舟共济为了团圆,我们今天就该描绘出未来的画卷好了,不怕任重道远,也不怕填海担山既然我们的血脉彼此相连那团圆的路上就该奋勇争先 龙族的子孙啊 出发吧我知道 你们的未来一定不会愧对祖先高天的明月啊 朗照吧我相信 你会见证中华民族团圆的明天
10首关于中国精神的诗歌
《满江红·写怀》《劝学》《从军行》《题乌江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过零丁洋》《江城子·密州出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灰吟》《竹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扩展资料: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为源泉,批判的继承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吸取和借鉴外来文化的道德的积极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民族精神得到大力的弘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