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晚会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当节目开始时,千家万户的人都会守在电视机前包水饺、吃团圆饭、守岁,春节晚会已然成为老百姓过年的一道必备"大餐"。不说以前的历届春晚,以2019年春晚为例,观众规模已经接近13亿,仅海外观众就有2480万,可见春晚的巨大影响力!
从1983年到2021年,春晚已经走过38年的历程,无论是歌曲、舞蹈、杂技、相声还是小品,都创造了很多经典节目。本文将带您走进春晚30多年的历史,重温经典诞生的台前幕后。
1979年还是1983年,到底谁是第一届春晚?
1983年是第一届春晚。这次春晚创造了很多经典。其中相声大师侯宝林登台讲话,相声演员马季、姜昆等奉献好几个作品。李谷一献唱,影星刘晓庆和郑绪岚也在第一届春晚上表演节目。
展开全文
1983年春晚的导演是黄一鹤和邓在军。据邓在军回忆说:严格地说来,83年春晚不是第一届春晚,其实在1979年央视就举办过一次春晚,名字就叫做《迎新春文艺晚会》。执行导演是邓在军和后来《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当时这台晚会采用"茶座式",舞台上有香槟酒、交谊舞、斗牛舞等很多洋气的节目。这样多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在70年代末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应该是第一届春晚。由于1979年全国的电视机才有485万台,因此这届春晚产生的影响力很小。
但是,79年春晚还是产生了一个小插曲:节目播出后遭到很多观众投诉,理由是"男演员没穿衣服,女演员袒胸露背,衣着暴露。"原来,晚会引用了芭蕾舞《天鹅湖》中一段比较欢快的音乐,在表演斗牛舞时,男女演员都换上紧身衣服表演,由于当时的电视机都是黑白电视,因此看上去像没穿衣服一样。当时的节目组只是考虑节目新颖,没有考虑画面播出效果。
央视1958年成立。其实每年都会举办"春节晚会"。那时候的"春晚"规模很小,基本上都是"茶话会式",节目也是提前录制好的,到时候放录像。央视之所以把1983年当做第一届春晚,就是因为这一年的春晚比以往要大,无论是舞台和节目安排,都有了更多创新:包括整体设计、艺术形式、表演规模、演出时间都做了重大调整。因此这年春晚播出后在全国引起轰动,亿万观众反响强烈。正是从这次春晚开始,后来的春晚影响力越来越大,从大陆影响到港台地区,又影响到全世界的华人社区,因此从规模和影响力而言,1983年的春晚算第一届。
黄一鹤是第一届春晚的导演。由于这次春晚的巨大成功,因此黄一鹤连续执导了5次春晚。
1984年的春晚也很成功,与第一届相比节目更加丰富多彩,第一次增加了儿童节目《狗熊猴子投篮比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晚经典的结束曲《难忘今宵》,也是在这一年由歌唱家李谷一演唱。当时黄一鹤认为,春节晚会缺少一首与之相匹配的歌曲,于是他找到词作家乔羽,请他创作一首春节晚会的结尾曲,主题词主要是家庭团圆,祖国繁荣,以及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等。乔羽很好完成了这次创作,后来由作曲家王酩谱曲,于是一首经典的歌曲诞生。
《难忘今宵》自从诞生以来,就成为历年春节晚会的压轴曲,歌唱家李谷一也与这首曲子结缘,歌唱了30多年。
但是,1985年的春节晚会却是一场"失败的晚会。连续两次指导春晚的巨大成功,未免让导演黄一鹤感到踌躇满志,因此他不满足在室内举办春晚,并突发奇想,把春晚舞台搬到工人体育场去。并第一次运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应该说,黄一鹤导演的想法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但好的想法是一回事,能否达到完美的效果是另一回事。
由于各方面技术的不成熟,演出一开始就状况不断:没有对讲机,现场调度失灵;灯光达不到效果,现场一派昏暗;节目无法很好地衔接,因此只能在节目中间插播广告。由于当时的北京天气非常寒冷,因此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在寒冷中坚持了6个多小时。何况当时的很多演员为了节目效果,都是穿着短袖出台,演出结束后很多演员都进了医院!
虽然这次春节晚会的节目质量很好,全国大牌明星女排运动员参加演出,香港的汪明荃等巨星加盟,陈佩斯和朱时茂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但还是没有挽回春晚失败的迷局。
因此在春晚播出11天后,中央电视台收到了一麻袋一麻袋的投诉信件,矛头直指这次春晚的"失败",可谓骂声一片。
1985年春节过后的3月2日,《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一条新闻,中央电视台向全国人民道歉:
由于我们组织领导不力,致使1985年春节晚会严重失控,未能体现'团结奋进,活泼欢快'的宗旨,在此向全国广大观众致以诚恳的歉意,并欢迎大家继续来信批评……
多年后黄一鹤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心有余悸地说:
当时我都不想活了!
因为这次春晚黄一鹤差点被撤职。
后来他又指导春晚,只得把舞台重新搬回室内。
从《吃鸡》到《宇宙牌香烟》,搞笑节目是怎样走上春晚的?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无论是电影和电视节目都比较严肃。因此筹备第一次春晚时策划组就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春晚要突出正面宣传,有人认为春晚应该节奏欢快。因此应该怎样办春晚并没有唯一的标准。
当时邓在军听了很赞同马季的想法。
回到北京后,马季又把这个想法给导演黄一鹤说了,黄一鹤当场拍案叫绝道:"多好的创意啊,如果中央电视台能把这样的晚会举办成功,将是造福全国人民的大事啊!"黄一鹤又把这个创意告诉时任央视文艺部主任的洪民生,洪民生非常赞同,于是在1982年,央视任命马季、姜昆、王景愚等人为主创人员,聘请相声大师侯宝林为顾问,着手筹备1983年春晚事宜。
对于春晚的节目如何安排。马季和姜昆的想法是首先要突出"欢快"。因此他们都有相声节目参加演出,也安排了王景愚表演他的著名小品节目《吃鸡》。但王景愚认为自己的节目不合适,理由是没有什么主题,难道就突出一个"吃"字?因此容易让观众联想到庸俗和胡闹。
姜昆有不同意见,说:我的相声《如此照相》不是也被认可了?但王景愚还是坚持己见。马季见两人争执不下,忽然说道:"咱们就突出一个'乐'字……春节晚会让大家欢乐好了,节过好了,节目也就成功了!"马季第一次让春晚有了一个明确的主题,那就是"欢乐",万众欢庆佳节!
第一次参加春晚的演员比较少,因此马季和姜昆等人就说了6-7个相声。严顺开和斯琴高娃表演了一个类似于小品的节目《逛厂甸》,哑剧表演艺术家王景愚表演了春晚上第一个哑剧小品《吃鸡》。
《吃鸡》是王景愚的名作。
1962年王景愚在广东第一次吃罐焖鸡时产生了这个灵感。表现了某个饭馆里,鸡没有煮熟,硬得像皮筋一样。王景愚的表演非常夸张,最后连钳子都用上了。1963年在北京饭店举行的元旦晚会上,王景愚第一次表演《吃鸡》,当时在坐的还有周总理和陈毅元帅,直把两人逗得哈哈大笑。
1983年的春晚上,王景愚再次表演《吃鸡》,随即这个节目引起轰动,全国人民都知道王景愚是"吃鸡的"。
1984年,马季表演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引起轰动。当时马季创作这个相声,主要是讽刺一些不良商家,不讲诚信,坑害消费者。由于艺术源于生活,他又怕现实中真有"宇宙牌香烟",于是特意让人到工商局查了一下,看看到底有没有"宇宙牌香烟",万一要是"对号入座",你这样讽刺人家,人家会不愿意。后来一查没有这个香烟品牌,马季才大胆地说起来。
1984年的春晚马季说了一个单口相声,和赵炎说了一个对口相声,他还担任晚会的主持人。因此很累。但晚会结束后,剧组忽然接到一个电话,马季不忍心让观众失望,于是就接了起来,原来是首都钢厂的一个工人,因为值夜班没有听到马季的相声,感到很遗憾,于是马季在电话里给他说了一遍《宇宙牌香烟》。更有意思的是,黑龙江的一个卷烟厂受这个相声启发,很快捕捉住商机,推出了真"宇宙牌香烟"。可见一部艺术品创作成功,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很大。
相声小品主要是带给人以欢乐的,连续两次春晚的成功,让这类"搞笑"节目顺利成为春晚的压轴节目!
陈佩斯和朱时茂11次登上春晚舞台,红遍全国,后来为何"销声匿迹"?
当时剧组邀请陈佩斯和朱时茂写一个小品剧本。由于"小品"这种形式的作品没有先例,因此他们住在宾馆里,写了一个礼拜都不合格。由于剧组困难,住在宾馆里要交粮票,他们不好意思住下去,于是就跑了。剧组就发动人去寻找,当时没有手机,最后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找到他们,找回来说好了继续写,但通不过就又跑了,前后共跑了3次。后来这个剧本终于通过,但由于纯粹是逗乐的,就是写一个业余演员为了拍戏吃面条的事,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因此能不能上春晚还不确定。最后剧组决定让陈佩斯和朱时茂先给当时的体育明星演一场看看效果。
但是即便如此,《吃面条》能不能上春晚剧组的意见还是不一致,有剧组成员看过这个节目后,脸都绿了,说这个节目太不严肃了!直到大年三十晚上七点半,离直播只有半个小时,导演黄一鹤才找到他们,说:"大家对你们的节目有争论,但我顶着,你们俩不用管,该演就演"。
果然,《吃面条》火了,让观众记住了陈佩斯和朱时茂。
随后陈佩斯和朱时茂连续参加了11次春晚。表演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小品,比如《拍电影》、《羊肉串》、《胡椒面》、《主角与配角》等。
但是在90年代末期,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却离开了春晚舞台。后来才渐渐揭开面纱,陈佩斯和朱时茂与电视台产生了一些矛盾,当时陈佩斯发现电视台擅自把他们的小品录成光盘出售,这引起陈佩斯的不满。于是陷入一场官司纷争,最后虽然胜诉,但却不再参加春晚。
多年后坊间有传闻,说陈佩斯承包了一片果园。陈佩斯澄清道:承包荒山主要是为了搞绿化,后来发现,树不用特别管理它自己就长。经过一些纷扰后,陈佩斯在话剧舞台上又闯出一片新天地。
朱时茂回忆春晚往事时表示:有时候也觉得满足了,有时候也觉得这是我们努力的结果,每一个小品我们都做了很多,所以对我们来说,这么多年,也该让出舞台了,现在我们被老百姓认可,我们觉得很高兴。
赵本山霸屏21年,蝉联13年最佳"小品王",累到后台吸氧
1990年赵本山第一次参加春晚,与黄晓娟表演《相亲》的小品,获得极大成功,成为继陈佩斯和朱时茂之后又一个"现象级"的笑星。虽然这时候表演相声小品的演员很多,比如冯巩、宋丹丹、巩汉林、郭达、蔡明等人也在观众中引起很大关注,但还是无法与赵本山相比。
从1990年到2011年,赵本山连续参加了21次央视春晚,他的《相亲》、《小九老乐》、《红高粱模特队》、《拜年》、《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卖拐》等作品,都令观众喜闻乐见,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品王"!
2012年,赵本山与往年一样参加春晚。但是不久剧组发布消息:赵本山因身体状况欠佳退出春晚。随后导演哈文在微博里证实了消息。这让关注赵本山的观众感到惋惜。毕竟赵本山已经参加过21年春晚,他的小品是"压轴戏",当时坊间未免疑惑:没了赵本山的春晚还有看点吗?
赵本山走上春晚之路最早是1987年,但先后3次参加节目考核都没有通过,直到1990年才凭借《相亲》一鸣惊人。
《相亲》原名叫《老有少心》。1990年春晚剧组成立,编导们又想到赵本山的《老有少心》,于是再次邀请他去修改剧本。为了帮助赵本山,导演组还特意找来老笑星王景愚负责给他们把关,尽量把剧情里面耍贫嘴的部分去掉,并嘱咐赵本山一定要按照王景愚的修改排练,这样排练了半个多月后节目才最终通过。当时赵本山只有30多岁,却把50多岁的人演活了。
从此后,赵本山一发而不可收。
无论怎样,赵本山还是创造了一个记录:他曾经蝉联13届春晚"小品王"称号,至今这个记录无人打破。
谁参加春晚次数最多?非冯巩莫属
赵本山曾经是央视春晚的"台柱子",但要说参加春晚次数最多的人,大概还数不到赵本山。从1983年第一届春晚开始,相声演员姜昆就参加演出,他参加的央视春晚大约有30次,比赵本山的20多次还多。据说当年赵本山参加春晚也是姜昆推荐的。另外我们熟悉的演员蔡明,也参加了接近30次!
参加次数最多的非冯巩莫属,30多年时间里他参加了30次以上,真可谓央视春晚的"钉子户"。他的经典台词:"朋友们,我可想死你们啦!"几乎年年都能听到!
为何春节晚会越来越不好办?
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走过接近40年历程,从最初的逐步尝试,到引起全国轰动,春晚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史上一个现象级的作品。随着央视春晚的成功,各个地方台也开始模仿央视春晚,纷纷制作自己的春晚。那些原先活跃在央视春晚舞台上的演员们,又纷纷转战各个地方台,奉献出各种各样精彩纷呈的节目。但是这却给观众一个普遍的感觉:春晚不如以前好看了!
这无疑给春晚剧组带来很大的压力。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不容忽视的是,时代的飞速进步让文娱传播渠道和手段大大拓展,电视和网络现在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各种各样的节目令人应接不暇,这毫无疑问对春晚的关注度造成一定影响,因为观众有了更多可选择的余地。各个地方台春晚的加入,更令这场争夺春晚收视率的大战变得日趋激烈。因此,如何提高节目质量和观众的热度,成为各个春晚舞台千方百计思考的课题!
导演黄一鹤曾毫不讳言地指出:
春晚现在越来越不好办,这样一种传统过年的文艺晚会,不找准根本问题,不管是赵本山还是陈佩斯上都没用,别说一个赵本山,就是再多的赵本山也不行!
其实无论从舞台设计和技术手段以及节目多样化上,现在的春晚无疑比以前更加成熟,但是众口难调,要想让大家都满意,确实太难了!
总结:春晚,由中国人民的春晚,到世界人民的春晚
不管怎样,春节晚会已经陪伴中国人走过38年历史,推出了为数众多的经典作品,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可以想象,假如没有春节联欢晚会,中国人的春节肯定会留下很多遗憾。
随着网络科技和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网络直播等新技术手段正在把春晚推向全世界。其实在一些西方国家,每年也会举办类似于"春晚"的文艺活动,但他们的文艺活动形式简单,像春晚这样融合歌曲、舞蹈、杂技、魔术、相声、小品、舞台剧、动物表演等各种文艺形式于一体的晚会在世界上可谓绝无仅有。很多外国观众在观看春晚时说:春晚节目丰富多彩,想听歌曲有歌曲,想看舞蹈有舞蹈,规模宏大!正是因为节目的多姿多彩,春晚才日益受到各国观众的喜爱。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相声、小品、京剧、杂技等,也引起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关注。
中国人民的春晚,正逐步变成世界人民的春晚!
新年快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