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 在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之后,你有哪些感触呢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这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影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所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刚来到这个学校时,就看到一个孤儿——贝比诺。贝比诺是一个孤儿,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但他坚信他的父母在星期六一定会来接他。
马修用自己执着的心,建立了合唱团,还发现了一个拥有非凡的嗓音的人——莫朗奇。他的嗓音与众不同,这也让他获得了马修的信任,马修也让他在合唱团中独唱。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马修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可最后被解雇了,但在他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曾今无恶不作、行为极差的那些学生,向他扔纸飞机,飞机上写了学生对他的看法和告别,看到这里,我潸然泪下。
在这部电影中,校长受这所学校的制度和学生的行为所影响,常常虐待学生,但在后来,在马修的劝说下,他还尝试着折纸飞机;还有一次,他被学生们用球击中了头,不但没有去责骂学生们,反而和他们一起踢球,校长也逐渐变得善良了,但他还是太注重于名利,最后被上级开除了。
马修老师虽然仅仅是一个学监,而且他做的事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也没有创造什么完整的教育理论,但他却是一个伟大的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不管什么时候,马修老师都是尊重、相信、理解、宽容他们的。的确,马修老师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们犯的一切错误都是可以容忍的,都应该相信他们,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启示: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应该看到学生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教育,怎么去挖掘孩子的天赋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长起来
在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之后,你有哪些感触呢
在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我对这部电影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这部电影之后我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感触的,借此机会在这里就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我记得那是我在上高中时,英语老师每隔一个星期就会给我们放个电影,这个电影就是她给我们全班放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看到一半时下课了,因此当时没有将这部电影看完,几年之后大学时老师给我们放完了这部电影,顺带给我们讲了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至今,我认为这部电影对我的思想的冲击还是挺大的。我对这部电影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趁此机会我就随性地谈谈我个人关于这部电影的看法吧!
首先,我们知道这部电影采用的手法是倒放,和语文里讲的倒叙是一个道理。影片的一开头镜头放映的就是学监老师下葬的场面,很多人都过来为他送行,送行的人中可能有认识的,也可能会有不认识的。这种倒放手法的运用我认为颇具感染力,联想到前段时间我看的另一个电影《包法利夫人》,这部影片也是同样采用的倒放的手法,一开头就将镜头切到了包法利夫人中毒继而死在了森林里,借着再回放事件发生的整个的背景和经过,这两部影片用这样的处理的方法也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这部影片激起了我们对于特殊教育群体的关注,也引导着我们思考教育未来需要如何去发展。我们知道影片中的学监接触的都是一些问题孩子,这些问题孩子被给予十分不公正的待遇——就连校长对这些孩子都是存有偏见的,而学监却能顶住压力、说服校长,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学生、温暖学生,最终受到学生们的爱戴。这部影片向我们展现了问题孩子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的样态和处境,呼吁社会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再也不愿意看到某某特殊学校的孩子非正常死亡的相关报道了,我想,这背后跟教育方法的不当总是脱不了干系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思考日后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怎样才能够不惧权威、用一种好的方式去把孩子教育好,以及怎样做到平等对待不同的教育受众。
最后,我认为这部影片极具社会价值,处处充满着人道主义的关怀。学监可以说点亮了很多孩子心里的光、打开了他们封闭的心——通过教他们唱歌以及日常生活里无微不至的关心来感化学生、给学生带来温暖,这种爱是可以让学生用一生来感动、回味和铭记的。我们知道教育是需要植根于爱的,老师是学生未来人生道路的指引者,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学生失落时需要老师的关怀、失意时需要老师的指导,这就要求老师很好地担任起这个角色应负的责任,如此这般,我国未来的教育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