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鼓励和引导各地“村晚”常态化开展,文化和旅游部定于2023年开展“四季村晚”活动。通过开展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村晚”活动,推动“村晚”活动常态化开展。“村晚”由节日逐渐扩展到平时,能更好的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是乡村文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村村办“村晚”,人人秀才艺。“村晚”是一场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文艺晚会,它的主角是村民。在“村晚”的舞台上,村民们想说的、想唱的、想抒发的真实情感都可以表达出来,每个人都可以登上舞台做“主角”。村民们尽情欢唱,唱出心中向往。用热闹与喜庆展示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新面貌,展示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呈现乡村文明新风向。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活”起来,乡村的各项发展才会有基础。“村晚”不仅是一场联欢会,更是乡村振兴新气象的载体。过去,农村文化建设内容较为单一,文化活动表现形式也较为单调,村民们闲暇时聚在一起打牌搓麻将喝酒等;现在,通过“村晚”,村民们有效摆脱了一些陈规陋习。从“村晚”的创作彩排演出,到活动组织现场策划保障,悄然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每一位村民都能够从“村晚”中获得体验感与满足感。可以说,“村晚”已融入村民的生活,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促进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良好载体,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村晚”舞台虽小,却凝聚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真实生活的一种微缩模型。在舞台上,村民们的节目从生活方式、节日习俗,到传统手工艺、民间文艺,再到融合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扎根于乡土,承载着乡音,乡土味浓,演身边人,道心里话,赞新生活。事实证明,近年来“村晚”已成为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平台,能够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成为乡村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用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去浸润、感染和引领乡亲们,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正能量。
“村晚”常态化是一件好事。要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离不开各级部门的积极引导,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更离不开农民群众的自发性。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自发自愿原则,充分利用农闲、传统节假日开展活动,避开农忙时节,切实为基层减负,才能真正实现让大家看“村晚”、享“村晚”、乐“村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