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漹城三小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研讨交流活动_周长_长方形_备课

集体备课凝智慧

教学研讨促成长

——夹江漹城三小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研讨交流活动

编辑:赵艳、张琴

为深入落实新课标精神,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聚焦未来教学新方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养,2023年4月7日夹江县漹城镇第三小学校张琴老师执教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巧围篱笆》。三年级数学组开展了大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聚焦新课标,立足大单元,同心共研,“集”百家智慧,“备”精彩课堂。

篇章一:课前备课

展开全文

三年级组的老师们在集体备课前,从自己阅读新课标、教参、教材以及优秀教师教学设计方案后,结合自己所思、所悟进行了前置性学习,为集体备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胡学强老师作为此次备课的主备人,对所执教的三年级下册思维拓展课《巧围篱笆》进行教学设计解析。从教学常态思考、把握实际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群体与个体行为差异、结合教育心理学角度来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主题源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本单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这是周长与面积单元的一道习题改编题,在方格纸上做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通过有序思考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与长和宽的数据变化,并寻找其中的规律,可以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方法,通过列举法学会有序思考,根据一定的目的观察比较,发现规律,能够面对大量的数据动脑观察,初步猜测,知道用计算的的方法或者通过不完全归纳法验证结论是否正确。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让学生明确知道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当长和宽最接近时面积最大,当长和宽相等时(即拼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学会通过列举法学会有序思考,能根据一定目的观察比较大量的数据,从中发现规律,并知道用计算方法验证结论是否正确,或者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形成自己的判断。

篇章二:课中教学

张琴老师执教公开课《巧围篱笆》。瞧,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有一块大空地,邀请你们来当小小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形状的菜园?如果围之前学过的图形,你想到了?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一条篱笆围一个长方形菜园。那老师就给你一条16米长的篱笆,16米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长方形周长为16米,为了方便大家进行计算,长和宽为整数米,长+宽=16米,长+宽=8米。学生补充到宽4米,长4米时,正方形符合题目要求吗?长和宽都按照这样的顺序思考,有什么好处?有序思考保证方案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学生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这里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竞赛、互动交流等,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位小学生(包括老师)都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参与的快乐。让学生处处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不怠于活动,不倦于感知,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充分表达现实世界。】

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1)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面积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长方形长宽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结得出猜想:在周长16米时(不变的情况下),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长和宽的数据,用计算来说明(长和宽联系起来看,长-宽的差越来越小),数据结合让学生体会到长和宽数据越来越接近。

【小组验证】

是不是当周长18米、20米等很多的数都有这种情况,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呢?

【拓展练习】

1、著名数学家欧拉在小时候也研究过这个问题,通过观看视频,你发现欧拉爸爸遇到了什么难题,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会解决欧拉爸爸遇到的难题了吗?用10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怎么围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将知识应用到数学生活中,渗透数学文化。

2、仔细观察,19×11◯16×14,你发现其中的奥秘了吗?

【设计意图】:渗透两数和一定,差小积大的规律,从图形领域拓展到数与代数计算领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3、小小实践家

篱笆的长度还是16平方米,此时一面靠墙,怎样围面积最大?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

【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1、当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2、当长和宽相等时,围成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3、当问题比较问题,讨论情况比较多时,应该要有序思考,什么时候学过这个方法呢?

引导学生回忆,进行知识方法整合,二年级学习的搭配,三年级学习的租车和租船问题。

4、多角度观察→引发思考→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应用生活

篇章三:课后研讨

刘洪老师说:培养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敢于尝试的态度,沉浸享受思考的过程,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在教学中,开展了两次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去找周长为16米的长方形和验证规律,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在其中起着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心愉快地学习,自由轻松地掌握,在做中学,从活动中学,在学中做,让教学内容实现抽象变形象,化难为易,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李玲老师说:关注课堂的互动性,打造智慧课堂,运用平板进行教学,可以快速收集学生作品,还可以给予学生提示,同时将网络画板和几何画板放入平板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周长数据,这样的数据更多,使结论有更多的数据支撑,让学生自己探索验证。

干志强老师从新旧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进行了对比分析。任利祥老师从作业形式、作业设计、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面表达了个人的见解。备课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大家各抒己见,所研之处有层次、有梯度、有深度,同时注重教学形式、原理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运用。

三年级组老师们“集”思广益,有“备”而来,在交流碰撞中对大单元教学、单元任务群、大单元作业设计有了新的思考。大家在活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收获“破茧成蝶”的幸福。现场观摩的老师们表示收获满满。

一次次智慧的碰撞,一个个精妙的点子,一回回热烈的探讨,一句句专业的分析,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东风一拂千山秀,南燕双归万户春。漹城三小教导主任杨芳对学校集体备课教研指明了方向。相信通过集体备课工作的不断优化和深化,聚集全体教师的智慧和经验,一定会形成具有三小特色的集体备课模式和教学资源库,助力漹城三小乐学、进取、超越,向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