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认识四大天王(17)原创歌运动,香港乐坛盛世巅峰的转折点!_香港_乐坛_歌曲

从零开始认识四大天王

摇曳的烛光

【第17期】原创歌曲运动,香港乐坛巅峰的转折点

90年代中期香港乐坛的精彩混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四大天王的绝对霸主地位,呈现出相当混乱的形态。1994年至1995年,四大天王鼎盛时期,牢牢掌控着香港乐坛的话语权,也在两岸三地流行乐坛举足轻重海峡华侨华人社团。他们更多代表的是偶像巨星强大的魅力和信息力,以至于如今的娱乐圈还没有给他们真正的实力一个完整的评价。20世纪90年代中期,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新势力向四大天王发起猛烈冲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乐坛。在香港这个四大天王的大本营,虽然他们高不可攀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新人的崛起,但对他们的挑战却从未停止过。偶像巨星的过度霸道也让香港这个小地方,乐坛正随着汹涌的大势悄然发生变化,以至于十年的巅峰期走到了尽头,影响力逐渐减弱..其代表事件自然是原曲运动。

四大天王

香港的流行音乐界是由本地音乐和外国音乐混合而成的。其实从它诞生之时起,就已经有了适应的习惯。早在70年代,就有不少作品改编自西方流行音乐、粤剧小调和民国歌曲,是香港流行音乐的三大母体。比如香港管弦乐团的鼻祖许冠杰,就是一位杰出的创作者,他的作品以自己作曲为主。不过,在1978年,他还发行了一张专辑,其中一半以上的歌曲都经过改编。,而7部西方改编作品中有6部是他的偶像猫王的改编。那时,一些外国和国家的歌曲开始陆续有粤语版本。但由于顾家辉、李小天、黄沾等本土创作大师的巅峰制作,林敏仪、卢官廷等新一代音乐人,包括外籍音乐人卢东尼、杜子智、鲍必达、林慕德等,陈百强、林子祥等歌手贡献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蓬勃发展的香港乐坛充满活力。改编作品的比例还很小,但深受西方音乐影响的陈百强、林子祥等人却改编了不少外国作品。

展开全文

刚刚圆寂的顾家辉大师(1931-2023)在香港管弦早期创作了大量经典歌曲,为香港乐坛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谭咏麟的爱情三部曲开启了偶像巨星统治乐坛的黄金时代,一大批优秀歌手相继涌现,香港乐坛迅速扩张,进入鼎盛时期。同时,来自欧美、日韩的潮流音乐风格更受年轻人喜爱,也影响了本土音乐人的创作风格。直接改编国外优秀音乐作品自然成为港乐创作的捷径。当时最红的歌手,如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等,改编了大量的外国作品,几乎全部改编成个人唱片,包括后来的四大天王等歌手国王。张学友前期的获奖歌曲几乎都是改编歌曲。早期演唱大量外国歌舞歌曲的草蜢,甚至被称为“洋小子”。改编歌曲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可以从世界各地选择合适的歌曲进行改编。作品质量绝对有保证,也为华语乐坛带来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美妙音乐。毕竟不是所有的歌手都有谭咏麟这样的实力和资源,可以请来国外顶尖的音乐人来为自己创作。对于宝丽金、华纳这样的全球唱片公司来说,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语言多次发行,也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当然,他们永远不会厌倦它。

近藤正彦《夕焼けの歌 》被改编成《千千阕歌》、《夕阳之歌》等多个中文版本,引发了著名的“千夜之争”

虽然改编歌曲好处多多,但香港乐坛的鼎盛时期也与此密不可分。香港管弦乐团在80、90年代神奇专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歌曲的改编。但显然,这对香港本土创作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对他们的重视与他们的贡献不相符。这一现象也让香港管弦乐团的部分成员开始思考发展路径。20世纪80年代末,业内有人呼吁更多原创,但收效甚微。直到1995年,一向以原创歌曲为平台的商业广播二台在于正的带领下大力开展“原创歌曲运动”。电台基本不播放改编歌曲,也不给改编歌曲颁奖。此举也得到了各大唱片公司的响应和各大媒体的支持。此后,翻唱作品基本退出了香港管弦乐团的舞台,其后改编的歌曲大多根据歌手的喜好零星出现,基本不是主打。

商业二台《真渣903》扛起原创歌曲运动大旗

因此,从1995年开始,香港乐坛仿佛一夜之间换了一个新面貌。原创固然值得提倡,但改编其实也是一种再创作。改编的粤语歌曲基本上融入了香港音乐的元素,并非只是抄试卷,而是早就融入了香港管弦乐团的血液。如此一刀切的剪裁,让香港管弦乐团的音质顿时跌落悬崖。香港,一个小地方,有才华的音乐家就这么多,但唱片市场已经非常大了。由此可见,好的作曲家被抢购一空,作品数量暴增。到了世纪之交,在香港管弦乐作曲作曲家的栏目中,总能看到吕松德、陈惠阳、吴乐成、陈光荣、金培达、江志仁(孔振英)等人,极端情况下,诸如作为2003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雷颂德一人就创作了5首歌曲。雷松德虽然是天才,但一年要写几十首歌,编曲,为黎明、陈慧琳、许志安等一线歌手做唱片,有时还要走上荧幕前。他的作品质量能保证吗?我们可以想象。因此,香港音乐风格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也就不难理解了。

吕松德成为世纪之交香港的顶级流行音乐人

很明显,原曲动作的节奏走得太远了,有点大材小用了。我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80年代虽然有很多改编,但本地创作的歌曲并不逊色。如果改编歌曲的质量跟不上,他们的创作就很难被选为主打。比如音乐天才林敏仪,就是深受西方音乐影响的作曲家。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学术气息和深邃的韵味,在业界广受欢迎。她的确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例如,《城市足印》、《海誓山盟》、《花店》、《最后的玫瑰》等港乐经典曲目,在被改编的成堆名曲中依然熠熠生辉。又如梅艳芳的唱跳歌曲,一般都是旋律洗脑,热情动感。早期的歌曲《新女孩》、《梦伴》、《妖女》、《将冰山劈开》都是外国作品的改编。但在1987年,她最火的两首歌舞歌曲《似火探戈》和《烈焰红唇》分别来自赖小天和伦永良。作品。

伦永亮的《烈焰红唇》魅力动感,不逊于梅艳芳多首改编自国外的经典舞曲

原创歌曲运动给了香港创作者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创作空间,也让他们更积极地实践自己的音乐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走向了一些极端。有些创作者似乎过于追求自己的风格,导致作品小众,不怎么受欢迎。自然也没有受到市场的追捧。毕竟,流行歌曲缺乏市场支撑。圈子维持不了多久,像BEYOND这样的原创乐队最终选择了妥协,部分迎合主流市场,只闯出了一条血路。同一时期的很多乐队和组合都出了一两张唱片就销声匿迹了。

BEYOND部分迎合主流市场,成为港乐史上最受欢迎的摇滚乐队

于是,香港管弦乐团的质量开始逐年下降。同时,随着国内音乐市场的逐渐形成,香港管弦乐团在中国的影响力逐年减弱。因此,1995年的原创歌曲运动成为港乐发展史上的一条明显分界线。▲往季精选歌曲,请关注我制作的系列视频

港乐经典季刊

我把香港乐坛的历史分为四个阶段:1974-1983是从萌芽到风靡的时期,以《啼笑姻缘》和许冠杰《鬼马双星》专辑为标志,主流以许冠杰的小曲和电视剧为代表歌曲代表我们的风格或武侠风格的歌曲;1984-1994是鼎盛时期,以谭咏麟的“爱情三部曲”为标志,主流是以欧美风格和香港元素为代表的潮流音乐为代表的都市情歌;1995-2003年是没落时期,继承鼎盛时期的遗风,融合世界各国新的音乐理念,但风格逐渐单调;此后就是一段我不太感兴趣的低潮期,其中最熟悉的自然是谈张争霸的巅峰期和四大天朝初期全盛期的第二阶段国王。自1984年谭咏麟的爱情三部曲开启香港乐坛的繁荣以来,香港乐坛已经经历了十年的鼎盛时期。90年代初期,四大天王凭借着无与伦比的偶像影响力,将香港音乐传播到更广阔的华人地区,达到了鼎盛时期。

1985年鼎盛时期,香港乐坛群星云集

1995年原曲乐章为香港管弦乐团选择作品。此后很少有中文版的外文歌曲,基本都是靠本土作曲家的创作。在此背景下,优秀的音乐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快速成长的空间。比如陈惠阳、吴乐成、吴中恒、郭伟良等,都成长为随后几年香港管弦作曲家的中坚力量。得到为天王写主打歌的机会,与郭富城《纯真传说》一起成名,并制作出精彩的同名专辑,成长为香港音乐人十余年的中流砥柱。

原曲运动带来的变化是强烈而直接的。比如,作为一个资深乐迷,我明显感觉到香港管弦乐团的质量相比前几年直线下降!而作为乐坛排名前四的天王,他们的作品尤为明显……

▲张学友全集视频片段,请关注我制作的系列视频

张学友经典金曲全集

▲刘德华全集视频片段,请关注我制作的系列视频

刘德华经典金曲全集

▲黎明全集视频片段,请关注我制作的系列视频

黎明经典金曲全集

▲陈慧娴全集视频片段,请关注我制作的系列视频

陈慧娴经典金曲全集

(待续)

上一节:

90年代中期香港乐坛巅峰绝唱

下一节:四大天王开始分化的1995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