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烟台·看开局丨对话海阳市委书记刘海彬_海阳_烟台_项目

编者按:抢开局,争主动,时不我待。拼经济,冲万亿,只争朝夕!

虎步雄开,“兔”飞猛进,开年以来,烟台市奋力“走在前,开新局”,抢抓2023年开门红、开门稳,“观烟台·看开局”持续关注各级各部门崭新气象、亮点做法,敬请关注。

“兔”飞猛进看海阳,雷乡明天更美好

——海阳市委书记刘海彬访谈实录

大众网·海报新闻观烟台工作室出品

主笔:冯炜程 王亮

大年初四,海阳市召开2023海商恳谈会,市委、市政府邀请70多位海阳籍在外企业家座谈交流,共商发展大计。

海阳巨变,召唤和鼓舞着在外游子。

同时,企业家们也感受到了海阳干部的拼。筹备这次会议,海阳从腊月忙到了正月初三深夜。梦想和激情,让人停不下脚步。

“着实不敢有须臾放松啊!”海阳市委书记刘海彬说。

会后,刘海彬接受了“观烟台”独家专访,回顾海阳风雷激荡2022,畅想2023乘势而上再出发。

几年没见海彬书记,他看上去更清瘦了,头发少了许多。他说,“头发少了,项目多了,一切,值得!”

展开全文

观烟台:2022年,海阳的发展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山东核电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东方航天港保障三次海上火箭发射,前几天“烟台一号”卫星成功飞上太空……海阳市去年地区生产总值临近500亿元大关、达到497.7亿元,成功入选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了历史主动。首先要祝贺海阳!

刘海彬:500亿元,相较于其他先进县市来说,这个数字不是很多,但对于曾经相对落后的海阳来说,这是一个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历史性突破。

海阳的突破发展、赶超发展,得益于海阳的百姓太伟大了、海阳的干部太优秀了。海阳的后发优势正在发力,发展的大框架已经拉开,海阳的新项目、新作风、新气象令人充满期待。

海阳市委书记刘海彬,市委副书记、市长姜丹等现场督导山东核电二期工程建设

观烟台:2022年,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和诸多困难挑战,海阳逆势飞扬,展现了超乎寻常的发展韧劲。

刘海彬:是的。这一年来,海阳市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先说“疫情要防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海阳是烟台唯一未发生本土疫情的区市。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烟台市各项防疫政策,坚持结果导向,坚持求真务实,坚决杜绝“说得多、做得少,说得快、做得慢”。海阳域内有10个高速路口、7个国道路口以及高铁站、汽车站等,对卡口布控防输入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全市党员干部、一线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等群体忘我付出、倾情奉献,坚决御“敌”于海阳之外。典型案例太多了,我最心疼和敬重的是,在最冷的几个月里,大家穿着防护服,里面还没法套太多的棉衣,那就是在硬扛硬拼……

从抗战时期的地雷战,海阳人就表现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气质。在三年抗疫中表现出的这种战斗精神,也正是海阳做好新时期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过年了,我要向所有防疫工作人员道一声,辛苦了!

再看“发展要安全”,全年没有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没有发生引起轰动、产生较大影响的恶性事件,守住了政治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和信访稳定等“一排底线”,没出大乱子,没给省里和市里添堵抹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经济要稳住”,要展开谈几句。海阳牢牢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工业经济持续向好。我们来看工业用电、用钱、用地、用人这四个“晴雨表”指标。

——看工业用电,海阳2022年工业用电量增长12.4%,增速位列烟台区市第一;总量完成22.4亿千瓦时,列烟台第四。这表明,海阳工业正大踏步往前赶!

——看贷款余额,全年新增贷款余额58.9亿元,增速达到17.9%。“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正在海阳成为生动现实。

——看工业用地,连续两年实现新增工业用地3500亩以上,它的背后是纷至沓来的项目和雨后春笋般的企业群体。

——看企业用人,企业职工缴纳社保人数增长4.4%,缴纳社保总额增长12.5%,它反映的是充分就业以及共同富裕。

观烟台:海阳经济工作的主要经验做法有哪些?

刘海彬:海阳下大力气做好了四方面工作: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抓企业服务、抓营商环境。

——招商引资方面。全年从市外引进过5000万元并完成注册项目31个,总投资286.2亿元。特别是发挥地缘优势面向青岛招大引强,共招引签约16个青岛制造业企业转移落户。

我们提出建立“两单三线”推进机制。“两单”即项目内容清单和项目需求清单。“三线”即行政审批线,作为项目建设落地的初始条件;要素保障线,确保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方面符合规划要求;商务谈判线,就双方提出的条件和需求进行充分磋商。建立完善了推动项目加快落地机制,强化了投资促进中心的服务和指导职能,把各部门和乡镇的招商热情都激发起来,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商务谈判和落地的效率。

通过“两单三线”机制,海阳成功吸引浙江嘉兴、江苏南通、山东青岛等客商来海投资5个新材料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其中1个项目去年洽谈签约并开工建设,今年二季度就将投产,二期将于3月中旬开工;其他4个项目也将在一季度全部开工。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海阳将打造一个新材料产业的集聚区,拉动整个产业集群实现产值翻倍。

在招商工作中,海阳各级领导干部严实的作风、高效的执行力和真抓实干的务实举措,改变了客商心中的印象,更加坚定了投资信心。

——项目建设方面。2022年,海阳取得了近年来开工项目最多、投资体量最大、建设质量最好的成绩。

7月14号,山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直部门、16市主要负责同志共同见证海阳核电二期3号4号机组开工。二季度、三季度重点项目视频观摩综合成绩均列烟台第2名,核电、海上风电V场址项目荣获烟台市重点项目建设“羚羊奖”。核电二期、“东方慧眼”星座、莱荣高铁等120余个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丁字湾“双碳”智谷开发建设高点起步、有序展开。

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海阳走在全省前列,清洁能源装机总量477万千瓦,列全省县域第一,清洁能源发电量约占全省清洁能源发电总量的20%。海上风电项目,连续两年实现当年立项核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并网发电;去年,海阳发出了全球首度深远海光电,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海阳贡献。

这些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各级干部坚持到基层一线、到项目现场,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重点项目,我每周到现场调研一次,市级分管领导每周调度一次,真正把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牢牢抓在手上,通过作风大转变大提升,引领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达产、早纳统。

——企业服务方面。

一是高位推动解决职能分散问题。海阳市积极响应烟台市委、市政府要求,不断发挥企业服务专员作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在狠抓企业服务上作出表率,下气力解决市直部门和属地政府职能缺失、相互掣肘等问题,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积极帮扶本土企业扩产能、上项目,全力解决土地过户、行政审批、要素保障、交易成本等实际困难,长川电机等45个制造业企业项目增资扩能、焕发生机。

二是坚持抓实抓细抓具体。坚持把企业真实诉求放在第一位,改变推进工作的方式,一改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服务,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等形式,畅通发现问题渠道,准确掌握企业发展难题,避免问题解决办法大而化之、抓而不实,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用工难、融资难、要素保障难等方面问题,部门乡镇层面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报市委、市政府研究解决,不断提高为企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营商环境方面。

一是审批要快,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尤其是审批队伍的为企服务意识,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简化审批流程,去年海阳实现“四证齐发”项目8个,实现了常态化。启用了新政务服务中心,全市781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大厅,实现了“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组建烟台首个“市政综合服务中心”。其中,“放管服”改革在烟台的整体考核名次从年初的末位倒数跃升至11月的第2名。

二是配套要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外交通方面,莱荣高铁(海阳段)项目预计今年年底通车运行,海阳港西港区二期、连接乳山的国道228线正加快建设,海阳港东港区今年一季度将正式开工建设,港口、铁路、公路等一批战略支撑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海阳更好地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联通全国道路交通网提供了良好条件。配套设施方面,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妇幼保健中心综合大楼建成启用,航天人才公寓竣工在即,航天小学启动建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项目落地、人才落户提供了必要条件,海阳成功跻身“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行列,入选山东省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名单。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海阳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经济体量小,二是财力支撑弱,三是基础设施欠账多,四是人口老龄化和流失严重。必须高度重视,用尽千方百计,认真加以解决。

观烟台:说起“四抓”,您充满了激情,对有关数字如数家珍,信手拈来。2023年,对于海阳的发展,您有哪些打算?

刘海彬:我认为,海阳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势头已经蓬勃而起,各种有利条件正在加速聚集。

一是从宏观形势看,外部环境正趋于改善。目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重构,欧洲制造业加快转移,且欧盟碳关税将于2023年10月开始试运行,2026年全面实施。海阳拥有低成本、高产量的工业绿电、工业蒸汽,具备条件吸引大的国际化制造业企业落户。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不断减弱,中央和省、市各项稳增长、扩内需的政策相继落地,海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更加有利。

二是从战略机遇看,各项政策正密集赋能。国家“双碳”“航天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和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战略,烟台市“一谷一区一岛一港”战略叠加覆盖海阳,丁字湾“双碳”智谷建设纳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33个项目初步确定列入重点项目清单,项目总投资额、数量分列烟台第一位和第三位。各级领导对海阳项目建设、产业培育、发展前景信心十足,支持力度空前,海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期。

三是从发展基础看,新兴产业正释放潜力。海阳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列烟台各区市第一名;海岸线216.4公里、海域面积1829平方公里,为向海图强创造了良好空间。清洁能源、航空航天两大新兴产业持续突破,已分别集聚项目51个、15个,总投资分别达到3631亿元、263.7亿元,显现出了很强的集聚资源能力,为海阳弯道超车厚植了优势、充盈了底气。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烟台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的决胜之年,也是海阳站在新起点奋力起跑的加速之年。我们将坚持“123456”发展思路体系,坚持工业立市战略,聚焦清洁能源、航空航天两大核心引领产业,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奋力谱写海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具体做到“六立足、六坚持、六聚力”:

一是立足打基础,坚持主业主责不偏废,聚力抓好党建、发展、民生、底线四项工作,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二是立足谋长远,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聚力抓好招商引资、产业培育、企业倍增、营商环境四个重点,推动工业经济增势扩能、提档升级。

三是立足增潜力,坚持投资拉动不停步,聚力抓好产业、园区、城市、乡村四类项目,稳住经济增长的基本盘,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四是立足激活力,坚持扩大内需不迟疑,聚力抓好汽车、地产、文旅、康养四大领域消费升级,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充分释放内需潜能。

五是立足强动力,坚持改革创新不减速,聚力抓好科技、人才、金融、对外开放四个关键,锻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引擎。

六是立足聚合力,坚持从严治党不放松,聚力抓好思想、能力、作风、纪律四项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铁军,为海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高质量发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新的一年,我们将牢记省委林武书记在参加省人大会议烟台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烟台市“五个更高”目标要求、“六个观念”思想方法、“十个发展新突破”等系列部署要求,奋力“走在前,开新局”,不断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打造群众满意、人民幸福的精致宜居城市。

“兔”飞猛进看海阳,雷乡明天更美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