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遍地英雄下夕烟什么意思
- 下夕烟三字怎么解释
-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表达了儒家怎样的观点
-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遍地英雄下夕烟“是什么意思
- 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含义
- 《遍地英雄下夕烟》谁的诗句英雄是指谁
遍地英雄下夕烟什么意思
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意思:遍地的英雄——也就是在农田里劳动的人民公社的社员们,他们正趁着夕阳的美景在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收工回家了。这句诗是出自毛泽东主席的《七律.到韶山》
下夕烟三字怎么解释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含义: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④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 ⑤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到韶山》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表达了儒家怎样的观点
孔子一生中经受的失败与挫折是非常多的。孔子曾“逐于鲁,削迹于卫,拔树于宋”,而“在陈绝粮”七日,是其中重要的一次,知名度颇高。
“在陈绝粮”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儒家由此表现了这样几个思想认识:
其一、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君子是有自己的人文理念的,这与现实世界成败等功利标准没有关涉。
面对孔子一个接一个的逆境,子路提出了“君子亦有穷乎”之问。子路甚至对孔子还有“盖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的诘问。当子路开始这样发问时,这其实是表明子路在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看问题。
若只是由这种功利的观点看问题,儒家及儒家人士就只能成为世俗社会的妥协者或投降派。
子路的问题和观点,与常人与俗人的观点并无区别。孔子的“君子固穷”观,就是对这一观点的校正与批判。
后来董仲舒著名的“正其谊而不谋其利,名其道而不计其功”,亦是对孔子此一思想的发挥。
其二,“君子固穷”中有孔子对儒家理念的坚持
《史记 孔子世家》在“在陈绝粮”后,还有一段重要的孔子问话。
其所问的问题是《诗经》中“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诗句,而要由子路、子贡与颜回分别作答,孔子是要测试他们如何从儒家的角度面对挫折和逆境。子路与子贡的回答是要调整或“缩小”自己的方针和目标。
但颜回不是这样认为。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夫道之不脩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脩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孔子对颜回的回答非常满意。
孔子在“穷”“通”问题上的看法是这样的,“君子通于道谓之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以是知松柏之茂矣。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庄子 让王》)
孔子的“穷通之辩”与颜回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什么是“穷”?只有“穷于道”才能说是“穷”,如果在坚守儒家之道过程中遇到了麻烦,那算是什么“穷”?如果面对“礼崩乐坏”的世界时“穷”出现了,作为一个君子的正确选择当然是“君子固穷”。
在如何对待逆境的问题上,君子与小人立判。君子儒是“君子固穷”,小人则会“穷”极生疯,就会不择手段地做事了。
“在陈绝粮”,对孔子所带的队伍是一场相当严峻的考验。结果孔子坚忍不拔的儒家思想又使这支队伍重新坚定了信念。受孔子精神的感染,他们师徒几个边饿着肚子,边载歌载舞了起来。
“仁德”理念及“仁德”理念碰壁后的“君子固穷”,这是儒家所要坚守的原则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是丝毫不能妥协让步的。
其三,这其中充斥着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精神。
“知其不可而无之”之精神,这是孔子最伟大的地方,明知道会失败,会受到挫折,会在现实世界中行不通,但有些事情,也要非干不可;同时,也正由这种精神的支撑,孔子也才能做到“君子固穷”,以身弘道或以身殉道。
孔子为什么会有“君子固穷”与战胜逆境的信心呢?孔子为什么能在十几年的流亡与流浪生涯中能坚持下来?
胡适《说儒》认为:孔子“最后超越了殷文化的传统,将‘柔顺的儒’改造成‘刚毅进取’的后期的新儒”。也就是说,孔子是那种具有博大精进之进取精神的君子儒。
一时的“君子固穷”可能是容易的,但一生的“君子固穷”,那是难上再难。面对几乎是一生的遭“穷”,不知道苏格拉底与耶稣能不能坚持下来,但孔子是完美地坚持下来了,这才是孔子特别伟大的地方。在世俗之中,但心又能超脱红尘以外。
总结:
儒家的逆境观与逆境学告诉我们:
1、 成功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
2、 在逆境中“队形”不乱,这才是“君子固穷”;
3、 要做也要做那条背负文化使命时代使命,同时又是有所担当的“丧家犬”。
儒家的逆境观与逆境学,是其非常大的一块精神资源,常常被后人给忽略了;现代人完全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与文化力量。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遍地英雄下夕烟“是什么意思
意思: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出处:现代诗人毛泽东所作的《七律·到韶山》。 原文: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含义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含义: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④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 ⑤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律·到韶山》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遍地英雄下夕烟》谁的诗句英雄是指谁
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是毛主席的一贯主张。
“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选自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所以这是毛主席的诗句;而英雄是指人民群众。
(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个人认为,这首诗起码有三个看点,下面为大家简单评述评述。
首先,大家有没有发现诗名是“到韶山”?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啊,这个大家都知道的,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这个是毛主席写在诗上面的一句话。从1927到1959,32年的光阴,才重返故里,家乡是不会忘的。有一种说法,着一“到”字,避一“回”字,或许是诗人要故意稀释心中的浓情。我个人愚见,或许因为毛主席是共和国领袖,胸怀天下,何处不是自己的家乡,所以无论是家乡韶山,还是井冈山、延安等长期战斗过的地方,毛主席都只会用“到”,而不是用“回”这个带着更多感情意味的字眼了。
(毛主席故居前的人山人海)
第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句,个人认为是全诗的最重点一句,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新,意新,可谓豪气干云!无愧是革命家诗人的作品!
(过草地,究竟牺牲了多少人啊)
(日月换新天)
第三,在主席心目中,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身为农民的儿子,毛主席心中热爱着农民。取得胜利后(日月换新天),又得丰收(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主席毫不掩饰,在诗中给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热烈讴歌。
一方面是久别家园的游子思乡“柔情”,一方面是大丈夫报国为民的“豪情”,毛主席的《七律·到韶山》,将这两种情感合二为一,而具刚柔两象,诗情之妙,让人读之感叹不已!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