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和魏征是一个人吗如何评价魏徵?魏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没杀他_贞观_太宗_是个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魏徵 贞观 太宗 是个

本文目录

  • 魏徵和魏征是一个人吗如何评价魏徵
  • 魏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没杀他
  • 魏徵有哪些典故

魏徵和魏征是一个人吗如何评价魏徵

是同一个人,“征”和“徵”本来是两个意思的字,后来新中国简化字运动中把它们统一成“征”这一种写法了。其实这多少伤害了汉字的丰富性。“长征”和“徵收”,当词性不同时本是两种写法,但现在的统一写法就表现不出这样的意思了。

“徵”也是“征”,繁体而已,请相信我,心思缜密的朋友。记得我研究《三国志11》的时候,起初的征兵系统就是繁体显示,为“徵兵”,我们还一直习惯叫做“weibing”呢,从来没怎么细想过。后来才是一次偶然中认识到的,所以记得很深很深。

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归唐后跟随李建成,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任谏议大夫。后任秘书监,参预朝政,封郑国公。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纳。因此,他们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怎么就出了“weibing”了?徵字两个读音一个zhēng,另一个zhǐ。

魏征(唐朝宰相)一般指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和魏征是一个人吗 聊聊魏征斩龙王的神话故事

贞观时期,泾河龙王化作一秀士与一卜卦者打赌,为了赢得此赌,在接受玉帝圣旨之后,故意把下雨的时机和雨点数改变了,结果却被发现。后龙王得卜卦者指点,必须不让“武曲星”魏徵斩龙。便求得李世民帮助。李世民与魏徵同下一盘棋,想稳住魏玄成,岂料魏徵打瞌睡,在梦中还是挥剑斩了龙王。 后来鬼魂经常去找唐太宗哭冤。于是贴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画像在宫门外,鬼魂就不去滋扰了。

魏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没杀他

魏徵,是大唐李世民时期的股肱之臣,一直到今天,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名字,他性格耿直,敢于直谏,看见皇帝有什么缺点,就提出批评并给予纠正,在历史上实属罕见。最重要的是,他以前并不是太宗的人,而是李建成的人,当年属于李世民的敌对势力。

对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确实是个好皇帝,他有容人之量,最后还将魏徵选进了凌烟阁。从这点看李世民的明君之名不是浪得虚名的,那是历史承认的。魏徵早年投靠过李密,随后由于李密兵败,他又投靠了窦建得。不管是李密还是窦建德,都没有发现他的才华,因而都没有重用他。他也阻挡不了时代的发展,很快,大唐就消灭了窦建德。随波逐流,是文人乱世求生的生存法则,魏徵也同样,依然还是谁能收留自己就归顺谁。从此,魏徵开始效力于大唐。然而正是在大唐,魏徵的雄才大略才得以施展,此时的魏徵已人到中年了!

魏徴归顺大朝以后,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听说他是个人才,就让他在东宫做个图书管理员,虽不算什么,但怎么说都是太子的人。魏徵是个优秀的臣子,谁是主子,他就忠于谁。此时他发现太子和秦王的关系很是微妙,他就劝李建成未雨绸谋,早做打算,只可惜太子并没采纳他的建议,将他的话完全当作耳旁风,没有采取任何的防范措施。如果他李建成听取魏徴的建议,那历史上就没有太宗李世民,更没有贞观之盛世了!

这实乃李世民之幸,他所遇到的对手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不识人!

玄武门之变后,站错队伍的魏徵同样也受到了牵连,但李世民是个识人的伯乐,他发现魏徵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没有杀他。这可能是一个原因吧,但也绝对不是不杀他的原因。那李世民登基之后,为什么没有杀魏徴呢!

第一:这与李世民的手下大多数人是山东好汉有关系。在李世民的嫡系中,多数人原来都是李密的部下。他们与魏徵都是老熟人,李世民考虑到这点也不可能杀魏徴。

第二:魏徵当时的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并沒有进入太子党的核心组织。因此除了哪些耍员被杀外,其余的都没有被追究,因为李世民懂得如何会让政局更快的平稳下来,社会更快的安定下来。

第三:李世民是个胸怀豁達的君主,对他来说,只要不威胁到自己的核心利益,他能容忍魏徴。这点是历代帝王难以做到的。

第四: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当时的中国结束分裂没多久,百姓保受战乱之苦,人为了活命,今天投这个,明天降那个,并没有所谓的气节、忠贞观念,当时的人们也不会因此而批判这些人。这可能是战乱中人们为了生存而默认的生存规律吧!.因此,对魏徵而言,不停地投降并不意味他的人格怎么的低下,李世民也不会因些而看不起这个人。

最重要的是,李世民看重的是魏徵的品行,魏徵为人耿直,不畏皇权,敢于据理力争,为了追朮真理而不委曲求全。即使后来在李世民手下做事,他为人的性格依然不改。这可能是李密、窦建得和李建成他们都不喜欢他的缘故吧,而李世民却能客忍他,所以李世民能成为千古一帝。

魏徴也因为这种个性,而被历代的史学家大写特写,搞得现在一提起唐太宗李世民就会联想到魏徵,一想到贞观之治.也必须想起魏微!这个魏徽能流芳千古,也算是没有白活呀!百姓会犯错误,帝王也会犯错误,而帝王犯锗误却很少有人批评指证.。大臣那么多,敢直言的有几个?主耍是害怕皇帝翻脸不认人,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吗?大家都是臣子,若是经常被皇帝惦记着可不是什么好事!而魏徵就不考虑这些,要么你别让我看见,看见就说就管!就这样,魏徵因此名扬朝野内外,有时李世民的家事和个人兴趣爱好,他魏徴都要管!

贞观二年,长孙皇后要给李世民纳妾,就这件事,愣是让魏徴给制止了!(因为对方有婚约)。

贞观四年,大唐开始连年丰收,国力雄厚了,天下太平了。于是许多大臣要求太宗去封禅。这时魏徵又说话了,他向李世民阐述不能封禅的道理,这难免又是一通说教,弄得李世民心中很不悦,这事放到谁身上都不会好受,更何况一个帝王要宣传自己的政绩,有过失吗?没有。然而魏徵一棒子打过来,说:″现在内忧外患.,国家的钱少的可怜,你还是老老实实的治理国家吧,你离封禅的水准差的远呢!“

李世民这个气呀,可人家田舍翁说的在理,都是实情,李世民没反驳的理由。这要是换个昏君,魏徵的脑代不知掉几回了。可李世民的英明又跳出来发挥作用了,使魏徵的劝谏又一次成功了。魏大人,真棒!

那么魏徵这是何苦呢,非理不讨好。因为他的前半生是在战乱年代度过的,他很是了解民生民情。因而,他多次劝谏太宗帝要居安思危,勤勉节俭。这点,我们真服魏微,他是真的不怕皇帝生气呀!关于魏徴劝谏的案例很多很多,可谓是百看不厌,百听不厌!

就是因为他的劝谏过于频繁,为将来君臣关系的破裂埋下隐情。在魏徵死后,发生了一些令人费解的事情。由于魏徵生前向李世民推荐的杜正伦与候君集出事了,杜某因贪污受郁被查办,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被查办。这二位真是不给魏徵长脸呀!

这两件事对李世民打击很大,他开始怀疑魏徵的忠心了,你给我推荐些什么东西,难道你背地里结党营私吗?这样,多年的怨气终于爆发了,最终亲自到魏微墓地将他的墓碑推倒了。魏徵死后受到如此的待遇真的令人心寒,可悲可叹!

魏徽,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用当今的观点看是″逆才“,这类人往往固执、自负、坚持真理,这种人往往难以迎合领导者的欢心,往往不能顺从领导者的意图。因此,往往不能彼领导者重用。但是魏徴很幸运,他遇见了一代明君,并且他胁助这位明君开创了大唐盛世一一贞观之治!

魏徵有哪些典故

原来是李建成、李元吉那边的,后来被李世民收服。(这点有点类似管仲)。一次给李世民进言,不要玩物丧志,故意唠叨没完,闷死了皇上袖子里一只鸟。因屡次犯颜直谏,把皇上气得相杀他。多亏长孙皇后说情救下。最终被皇帝誉为 镜鉴。西游记里面传说作为天官 斩了一个泾河龙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