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水冷机枪枪口的圆铁片是做什么用的?马克沁机枪的水冷枪管是什么原理_马克_机枪_枪管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马克沁 马克 机枪 枪管

本文目录

  • 马克沁水冷机枪枪口的圆铁片是做什么用的
  • 马克沁机枪的水冷枪管是什么原理
  • 马克沁机枪一秒可以射击多少发
  • 马克沁机枪到底有多厉害
  • 为什么提到机枪,人们就会想到“马克沁”重机枪它有哪些辉煌的过去
  • 现代战争还会使用马克沁吗
  • 马克芯重机枪的弹连有多少发
  • 现在还有马克沁机枪吗
  • 马克沁机枪凭借什么优势替代了加特林机枪
  • 马克沁与MG42你会选择哪款枪

马克沁水冷机枪枪口的圆铁片是做什么用的

马克沁重机枪枪管前面的那个圆形的金属片是用来挡火焰气体和散热的。马克沁重机枪采用的自动原理是枪管后坐式的自动原理,枪管后坐需要有火焰燃烧气体来推动才能实现后坐,才能实现连续射击,于是,马克沁重机枪就在枪口部位设计了一个能够推动枪管向后运动的火焰燃烧气体空腔,也叫枪管助退膨胀腔。

这个设计结构是这样的:枪口部位的枪管前面是一个空腔,四周有火焰燃烧气体泄压孔,然后前面是马克沁重机枪的枪口,有喇叭筒形状的,也有管状的。射击时子弹在出枪管后进入前面的射击口,火焰燃烧膨胀气体随弹头出膛进入到枪管后坐助退膨胀空腔内,在火药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推动枪管向后运动,也就是后坐,剩余的火药气体通过泄压孔向四周喷出,会产生很明确的火焰气体闪光,夜间很明显,而且这个部位的枪管温度会明显增高,于是就设计了一个金属圆形片,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套上的,有活动间隙,因此,射击时这个金属片是会抖动的。

马克沁重机枪的这个金属片可以拿下来,枪口是有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能够后坐的枪管,一个是枪管前部的喇叭筒以及空腔套管,这里能够螺旋拧开。这个金属片早期是铜制的,由一个金属链条连接,射击时特别有意思,金属片全身嘚嘚烂颤,并且发出噪音。安装这个金属片的目的是遮挡火焰燃烧气体通过泄压孔时所产生的闪光,从前面看好像有遮挡作用,其实作用不大。这个金属片也并不是马克沁重机枪标配,而且材质也不都是是铜制的,武器装备就是这样的,在使用中会不断改进。

马克沁重机枪被仿制的,购买专利生产的种类很多(马克沁重机枪是申请了专利的,就是这个水冷结构),因此,马克沁重机枪的枪口助退器形式各异,助退器改进的结构形式很多,对于消除泄压孔火焰气体的方式也很多,因此,这个金属片并不是必须的,而是部分存在。很多的马克沁重机枪上并没有这个叮当乱响的金属片,例如,俄罗斯(苏)的M1910马克沁重机枪就取消了这个金属片,英国的维克斯重机枪也取消了这个金属片。这个金属片的散热性能作用不大,位置处于泄压孔的前面,这个位置是暴露在空气中的。正是使用中的不断改进,这个金属片也是被取消了,不过也保留下来的,可能是认识问题吧,也可能是无所谓。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马克沁机枪的水冷枪管是什么原理

马克沁机枪由于连续射击,枪管温度会很快升高,进而影响机枪的性能。为避免枪管温度过高,采用了水冷方式,在枪管的外部再套上一个粗管,使用时在管中注入水,形成一个水套,将枪管浸泡在水中。

机枪射击时,产生大量的热,通过枪管传导给周围的水,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较多。不过,机枪射速较快,产生的热量较多,也会使水的温度很快升高,据说只需射击一两分钟,就可使水沸腾。而水在沸腾时,同样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同质量的水沸腾时吸收的热量是升高1℃吸收热量的539倍,沸腾时吸热效果更好。并且,液体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一般水的沸点是100℃左右,所以,只要枪管浸泡在水中,枪管的温度就不会太高,保证正常使用。

另外,水沸腾会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泄出来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飘浮在机枪周围,形成的“白气”会影响射手的视线,所以,在水套的前下位置有一个泄气口,通过一根软管与水箱相连,将水蒸气导入水箱冷凝成水,还能重复使用。

马克沁机枪一秒可以射击多少发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可能此枪有点傻,傻大黑粗没极限,枪重27.2公斤,又沉又笨,可是在火力就是一切的一战时期,堑壕中探出一条疯狂的火舌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幅战场情景呀?战斗射速每分钟600发,也就是说每秒钟理论上可以达到至少10发。据战史专家统计,被它杀死者,不下100万,也可以这样描述,是它杀死了整整一代人,仅英国一家就有200万单身女性至终老。它首次使用是1893年的马塔贝勒战争,4挺马克沁,好成功遏制住五千之众的进攻,杀死了3000人以上。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者是德军,装备了12500挺马克沁,德国改进后的名字MG08,1916年对阵英法联军,100米1挺,在40公里的正面排开马克沁,战争打了141天,英法联军共阵亡高达61万人,并创下一天之内杀死6万英军的记录。是以它得到了一个恐怖的名字,“生命收割机”。

人类诅咒战争

作为它的发明者,他的全名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是一个美国人,美国没有注意到此枪价值,在惨不忍睹的后座力面前熟视无睹,才到了英国,甫一出世声名鹊起,在赢得了大量财富的同时,也被女王授予爵士。为枪支找到的理想动力,盖过了加特林的风头,成为真正的杀人机器。因为它的恐怖,《凡尔赛和约》为战败的德国明文规定,不得使用水冷式重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德国舍弃了笨伯的水冷式,改为空冷式的MG34,却更加疯狂。《大不列颠军事百科全书》,挺正经地记录了马克沁的疯狂,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拿破仑的战术全然没用了呢。改变者自被后来改变者而改变,有坦克和飞机的二战,宣告了马克沁的死亡,使杀戮也变得更加疯狂。

马克沁在中国

马克沁机枪出现的时候,晚清大臣李鸿章就在英国,毫不犹豫使用重金买回来研究,三年以后仿造就成功,称为赛电枪,即说它的射速像打雷一样地快。赛电枪在晚清没起到什么作用,二战时国民政府分别从德国购来MG08,并接受苏联援助的M1910,均有仿造,仿造的M1910称为24式,战场上用来打鬼子,据老战士的回忆,搂一梭子就要转移阵地,否则小鬼子炮呀掷弹筒等很快就会反过来,笨重的马克沁由此正式结束了它的技术生命。

马克沁机枪的自动原理:

加特林机枪:

马克沁机枪到底有多厉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仅索母河一场战斗,马克沁机枪就让20多万人丧命。故此别称一一生命收割机。其杀伤效果惊人,历害程度胆寒!

为什么提到机枪,人们就会想到“马克沁”重机枪它有哪些辉煌的过去

在单发栓动步枪,成了各国陆军步兵最主要的枪械以后,以连为基本作战单位的步兵,尚缺乏能连续射击的支援武器,能自动装填子弹、具有压制性火力的马克沁重机枪就在此背景下诞生了。

尽管先前事实上有了能连续射击的加特林转管枪,但这种以人力驱动的枪械,非常笨重且不适合野战,马克沁发明的那挺马克沁重机枪,可谓来的正是时候,是轻武器史上继后膛定装弹以后,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马克沁重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一个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门外汉,竟然能研发成功真正实用的第一挺重机枪,真是世界枪械史上的一个奇迹。

水冷式枪管,帆布弹带供弹,口径11.43毫米的马克沁重机枪,理论射速每分钟600余发,当然射速可调至每分钟100余发的慢射速,既可单发,又能连续射击。

真正让马克沁重机枪名声大振的是一战时的索姆河战役,仅一天时间内,英法军队在以密集队形冲锋时,遭到德军阵地上上百挺马克沁重机枪的疯狂扫射,战场遗尸将近6万具。

当然,英法军队阵亡官兵中,其中也包括了遭德军炮火和地雷所伤的人,但为了突出马克沁重机枪的对步兵造成的致命伤害,就将这部分人的阵亡全都归纳进去了。

由于在索姆河战役中一战成名,世界各国的军队纷纷购置马克沁重机枪,作为军队的制式装备,马克沁重机枪遂成了步兵的大杀器,威名持续了40年之久。

到了二战时期,尽管德军的MG-34/42通用机枪、美国M-2勃朗宁重机枪、日军九二重机枪等被大量投入战场运用,但马克沁重机枪依然是苏联、中国等军队步兵最主要的支援武器,在战场上均有不俗的表现。

现代战争还会使用马克沁吗

俄–乌克里米亚争端期间,乌克兰民兵将旧物仓库的马克沁(苏军M1930)翻新后采用双联方式参战,并且安装了现代化的衍射式全息瞄准镜。

苏军M1930型马克沁重机枪使用7.62×54弹,弹头重、初速大,在300米距离可以击穿着防弹背心的士兵!并且7.62×54弹供应充足乌克兰民兵将这种老枪应用到战场上还是管用的,至于重量大的问题也很好解决,现在各种皮卡载着它就可以成为“高效”的移动火力点。
马克沁机枪研制出来的时候由于射速600发/分钟的高射速,加之当时的材质不佳,为了避免枪管打红而报废,采用了水冷降温方式,也就是我们知道的在枪管外面安装了一个全包裹的水箱,里面注满水之后可以保证马克沁一条帆布单带333发的连续射击,图片上→所指就是水箱的注水口外面用一根胶管与外水箱连接,机枪长时间射击后枪管水箱里的水超过100度形成蒸汽,通过胶管流到外水箱里冷却后变成水,这样就可以循环利用。

但是,马克沁在冬季严寒季节就会很麻烦,水在零下20多度结冰很快,非战斗情况下要把枪管水箱到出去,防止结冰冻裂水箱,同样外水箱里的水也会结冰……到了战斗出现经常不能往枪管水箱里加水,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火力的发挥。
但是芬兰人却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开大枪管水箱的注水口(两张图片可以对比一下),紧急情况下可以将冰块或者雪直接装进去 机枪射击时产生的高温可以迅速的将冰雪融化, 水就留在水箱内了…“苏芬战争”期间苏军发现了芬兰军队的这个“创意”,也在以后生产的M1930机枪上采用了这种方式效果确实很好,第一张图片上的M1930就是这种大注水口设计。
抗日战场上的死对头!“民二四式”重机枪和鬼子的“九二式”,一个采用水冷枪管降温方式,一个采用了大型散热片的气冷方式。

不过“民二四式”重机枪(1936年,金陵厂仿制德国MG08马克沁)在抗日战场上发挥出的战斗力要完胜“九二式”,由于采用了大型散热片该枪重量要比“民二四”大了至少15㎏!这个重量在战场上机动是困难的,并且“九二式”的弹板供弹方式也不如“民二四”的弹带,加之“民二四”的7.92㎜vs7.7㎜的“九二式”,威力也大了很多!“民二四”的子弹通用型也很好,可以与“中正”步枪和捷克ZB–26(甚至加拿大专门给抗战时期的我国生产了一批7.92口径的英国“布伦机枪”,也叫“勃然机枪”)子弹通用,子弹通用大大的简化了后勤和生产品种复杂性!这一点要比“九二式”好的多。

所以,在抗日战场上我抗日军民的枪械装备并不比日寇的差,只是在炮兵、航空兵方面差距太大。

马克芯重机枪的弹连有多少发

马克沁发明机枪的时候,帆布弹带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发明,帆布弹带解决了自动武器持续供弹的问题,现在自动武器中的弹链就是当初帆布弹带的金属版本。
马克沁在研制自己的重机枪的同时就研制了帆布弹带,而且这也是马克沁的专利之一,后来法国的乞哈开斯为了规避这个专利,特意又搞出来了金属弹板。
这条6.4米长的弹带解决了自动武器持续供弹的大问题。
现在的金属弹链就是在帆布弹带的基础上研制的。
象德国人制造的两脚架型的马克沁,可以使用原来的250发弹带,也有75、100发这样的短弹带使用。不过使用三脚架或者轮架的重机枪型马克沁还是使用250发弹带。

马克沁在设计之初,帆布弹带长约6.4米,上边有333发子弹,当时马克沁是打算一条弹带可以提供半分钟持续不断的火力。不过,后来各国的生产型号无论是德国的MG-08、英国的维克斯、俄国的M1910,大都把333发弹带改成了250发弹带,这个可能还是出于方便计算子弹的数量,250发弹带,一个弹药箱是一条弹带,4箱正好1000发,这样方便计算弹药的数量,而且火力的持续性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还有马克沁机枪吗

世界上第一挺以火药燃气做能源驱动做功,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重机枪,是德国的马克沁机枪,这是一件跨时代的武器,是上世纪初期除了大炮以外最厉害的陆战武器,也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杀人最多的枪械。

有很多朋友发现,在许多德国马克沁机枪的老照片里,其喇叭状枪口装置的后部,枪管水冷套筒的前面,都有一个圆形的大铁片,这到底是做什么的呢?而且,有些型号的马克沁机枪就没有这个大铁片,这是什么原因?

早先有很多人认为,这个圆形的大铁片是能够用来挡子弹的。给出的理由是马克沁机枪采用了水冷方式,那个巨大的水冷套是由薄铜板卷制的,基本没有防弹能力。在战场上,机枪水冷套如果一旦被子弹或弹片击穿,那么冷却水就会迅速流干,机枪就因为枪管过热而不能正常射击了。

所以需要在水冷套前部安装一个挡子弹的圆铁片。不过,也有很多人反驳,这个大圆铁片的厚度只有1毫米,是不太可能阻挡住迎面射过来的步枪子弹的。此外,在战场上,各种炮弹、手榴弹的破片从四面八方打过来的,光是防御正前方,也没有太大意义。如果真的是防备水冷套被打穿,那应该加强水冷套厚度才行。

也很多人认为,这个大圆铁片其实是个挡焰板,可用来遮挡枪口焰的闪光。因为在昏暗条件或黑夜里射击时,明亮耀眼的枪口焰会极大影响射手的瞄准和射击。如果在枪口后面安装一个大圆铁片,就能够遮挡住明亮的枪口焰,让射手得以正常瞄准。

其实,上面的说法猜对了一半。马克沁机枪的这个大圆铁片,真正的用途是为了防止正面的敌人看到机枪喷出的火焰的。

这个大铁片的准确名称,叫做“机枪阻焰板”,主要是为了防止在夜间作战时,机枪枪管前端的助退器喷出的火药燃气,挡住冒出的明亮火焰,仿制暴露了自身机枪的位置。

马克沁重机枪采用了一种管退式的自动原理,枪管在机枪里是浮动的,当子弹击发以后,后坐力会带动枪管短后坐,枪管后坐与枪机扣合在一起,在强大后坐力牵动下,可抽出弹壳并抛出,然后再推弹上膛,进行下一次击发的系列动作,就完成了自动循环。

马克沁机枪采用了水冷套来降低枪管温度,所以只要冷却水不中断,枪管就不会过热,几乎具有无限的持续射击能力。在1916年的战争中,英国陆军第100重机枪连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这个连创下了使用水冷式维克斯机枪(德国马克沁机枪的英国改进型号)连续射击12小时的世界纪录。

第100机枪连使用10挺重机枪,一共连续发射了100万发子弹,每挺机枪打了10万发子弹。按照马克沁/威克斯机枪的说明书,每打掉三条弹带,就需要补充冷却水一次,一条机枪子弹带有333发子弹,意味着每打一千发子弹更换一次冷却水。

在持续射击期间,这10挺机枪共更换了30根枪管(英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马克沁机枪的枪管寿命规定为3万发子弹),士兵们几乎把周围能找到的每一滴水都灌入机枪(包括他们自己的尿液,以及用于冲泡大吉岭红茶的饮用水),没有一次卡壳。

为了防止后坐力不足造成的自动循环中断,需要增加后坐力,提高机枪射速,马克沁机枪就在枪管前部安装了一个火药气体助推器,利用枪管喷出的火药气体在助推器的工作腔内膨胀,来加速带动枪管后退。

所以马克沁的枪管前端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能够向后坐的枪管,一个是枪管前部的喇叭筒状的消焰器,中间的那个空腔套管,也就是大圆铁片后方的那个像六角螺帽的装置,就是气体助推器,在六角螺帽上面有钻6个气体排泄口,做功以后的燃气从排气口排出。

马克沁重机枪射击时,子弹通过火药燃气的动力推出出枪管,发射药燃烧膨胀以后产生的气体,会随着弹头出膛再进入枪管后坐助推器的膨胀空腔内,在这里,火药气体在膨胀压力的作用下,会加速推动枪管向后运动。有了这个设计巧妙的气体助推器,就可以增加枪管的后退速度,增加连发射速,让马克沁机枪的持续射速达到600发/分钟,也就是一秒钟能打10发子弹。

火药气体在空腔套管助推器里面膨胀做功完毕以后,就可通过一个6孔的排气口排出。不过,此时的火药气体温度还是很高的,而且也残留有火药微粒的燃烧,在夜间射击时就形成侧向排出的明亮火焰,这很容易暴露目标。于是马克沁重机枪就在气体助推器前端安装了一个圆形的大铁片,用来阻挡侧向排出的明亮火焰。

这时又有网友问了,机枪枪口喷出的枪口焰更加明亮,为何却不去遮挡呢?这个问题,马克沁机枪是由一个喇叭口的枪口消焰器来解决的,喇叭口形状的枪口消焰器可以抑制一部分枪口焰,可降低机枪发射时枪口火焰的闪光强度。

不过,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现,这个圆形大铁片的作用,其实没有当初设计时想象的那么有用,于是有好多型号的马克沁机枪都取消了这个阻焰板。尤其是用于防空作战的高射机枪,不需要担心火焰暴露,全都没有阻焰板。

在俄罗斯“军队2021”国际军事技术论坛,展出了一款光电瞄准遥控武器站,不过武器站上安装的却是一挺马克沁水冷重机枪,M1910式重机枪,是一百年前沙皇俄国军队从德国引进并仿制改进的马克沁重机枪,冷却水筒为钢材制造的,为了防止俄罗斯冬季的严寒导致冷却水结冰以后的冻胀问题,水冷套的表面带有防胀缩的纵向凹槽。

该枪曾广泛的装备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沙皇俄国军队,十月革命以后在苏俄红军中也有大量装备。很刺激的视觉对比,仿佛穿越了。这挺M1910式重机枪就没有枪管前端的小圆铁片。

马克沁机枪凭借什么优势替代了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机枪在今天只是一种机枪的构型,在当年是一种机枪品牌。由美国人理查德·乔登·加特林设计制造。大清同治年间引进了加特林机枪,当时称之为“十门连珠格林快炮”,李中堂是非常的喜欢,国内兵工厂几年就山寨成功。

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通过手动旋转的机枪。它的作用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手柄摇动来旋转枪管,并通过撞击底火轮番射出子弹。

因为采用了多管结构,所以枪管不会迅速过热,在早期比较低端的金属冶炼工艺下,这是一种非常讨巧聪明的武器。

话说加特林本人其实是个医生,估计是受够了前线送来的伤员,他决定发明一种“能有效减少伤亡”的武器。明白人都知道,他说的意思是敌人多流血,我军就能少动手术。据说加特林的原理是从农机上悟到的。

但是“格林快炮”有很大的弱点:

其一是超重,多条枪管造成了重量的加倍,旋转机构本身也不是小块头。所以格林快炮只能装上轮子,由马拉着或人推着走,这极大的限制了其使用。

其二是转速,由于采用人工手动旋转,所以格林快炮的旋转速度需要保持恒定,太慢只能浪费子弹,太快则会导致炸膛。大部分格林快炮的问题都是士兵心理上的——别指望战场上士兵们面对汹涌而来的敌人会稳如泰山的摇手柄,他们只会不知不觉的拼命加快旋转节奏,最后导致转速过高整枪报废。


相比之1860年的格林快炮,马克沁机枪的设计者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同期才刚刚聘上一份木工的职务。一直到1880年,他仍然只是一个民间的普通设计师和发明家,以气体照明灯和自动灭火器著名,这些东西在今天仍然被使用。

促成马克沁改行制造杀人武器的是爱迪生,这个小心眼的奸商大发明家耍手段让马克沁的公司破产了。卖掉公司的马克沁离开美国,跑到欧洲去碰运气。当时的欧洲战火纷飞,有个朋友告诉他:19世纪啥玩意儿最赚钱?丢掉你那些电气和化学,发明一种能让人类自相残杀得更高效的武器吧!

于是神器出炉,马克沁似乎是有天神在耳语,到1883年,他成功地设计出火药燃气驱动的自由枪机式武器自动机构,并制造出第一支自动步枪。1884年,马克沁专门研究了加特林机枪,得出的结论是这东西必然被淘汰。仅同年,他就拿出了自己的全自动机关枪。

话说这枪李中堂也买了,但是试射的时候他非常惊讶,觉得这枪泼子弹泼的太猛,射得太快,怕是有些不美哉。不过中堂大人依然拖回去给山寨了。


我们看看马克沁的研究历程,就能明白为什么马克沁能替代掉加特林。

马克沁首先吐槽的是加特林的漏斗供弹结构,这种方法造成的故障率和效率损失太大,过于散乱又不靠谱。马克沁的解决方案是开发出了帆布弹链式供弹系统,这一提升直接影响到后世所有机关枪和机炮。

其次是加特林那几根枪管,虽然看起来威武霸气却并不适合当时的战场,士兵们拖着这东西太难以行动了,但散热问题又难以解决。马克沁采用了注水的外部大型套管解决了散热问题,水冷也成为马克沁机枪的一大标志。

射速方面马克沁的机关枪也超过了当时的加特林。加特林每分钟射速250发,且快慢不稳定。而马克沁机枪能均匀稳定的保持在每分钟600发的程度,不间断的射击下去。理论上,只要套管里有水,马克沁就不存在停火的问题。

马克沁机枪在1893年参加第一次实战——英军与非洲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英军50人的部队,依靠4挺马克沁,防守住了5000麦塔比利军的进攻,打死了其中3000人。

马克沁机枪一炮走红,从此各国纷纷发现自由枪机的魅力,开始大肆仿制和改进马克沁的自动结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果不其然,马克沁的各种改型成为了欧洲人互相收割生命最有效率的武器。

马克沁机枪相比加特林机枪,拥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携行方便、可靠性高、持续性射击、射速翻倍的优势。几个牛高马大的士兵可以随意提着机枪零件满场的转移,帆布弹链也远比弹斗供弹高效安全,士兵们只需要压下扳机就可持续性的火力扫射,再也不会出现加特林那种人工旋转手柄的毛病。

众多优势,人们如何不青睐马克沁呢?这个时候,加特林机枪已经不知被扔到哪个角落去了。

不过,现代的加特林结构已经采用了电动和全新金属工艺打造的枪管,射速可以达到恐怖的6000发/分钟,大大超过了马克沁自由枪机的子孙们。这种原理更是在机炮、近防炮上被大量使用,同类的仅有一个加斯特式能与之略微媲美。马克沁的结构并不适应这些超高射速武器。所以,孰胜孰败还得让历史用更长的时间来判别。

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马克沁与MG42你会选择哪款枪

当然要选择MG-42,从战争历史也能看出来,是灵活轻便的MG-42通用机枪淘汰了笨重的马克沁。近代以来,枪械成为了战争陆军所使用的核心武器,步兵手中的步枪精度和杀伤力也在逐渐提升,而枪械除了杀伤性和精准度外,另外一项可以大幅强化的性能方面就是射速了,强调射速的枪械类武器代表就是机枪。而在人类最大的一场冲突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就曾将机枪射速提升到了极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MG-42通用机枪。

MG-42是纳粹德国于1942年开始在军中服役的一款机枪,采取和前一代MG-34通用的7.92mm子弹,即使这款枪械仅仅只在德军军中服役了3年,但是给盟军士兵带来的恐惧是任何一款其他枪支所不能带来的,其衍生型至今都仍然还在世界范围内的某些国家或地区所使用。

MG-42的特征就是其恐怖的射速,在最快时其能够达到每分钟射速高达1500发,不同于其他机枪的“哒哒哒”,由于射速过快,MG-42射击时候的声音类似于“撕裂布条”的嗡嗡声,盟军士兵将其称作为“希特勒的电锯”,绰号为“德国撕布机”,同样拥有类似效果的像是苏联的“波波莎”冲锋枪,但是“波波莎”仅适用于近战,并不能拥有像MG-42那样通过猛烈火力远程压制敌方的效用,这也是为何MG-42能够成为二战“机枪之王”的原因。此外,MG-42兼可靠性、耐用性、易操作性和廉价性于一体,就算它的后代衍生型也不会磨灭掉这些优势,像是西班牙的CETME机枪等。

MG-42机枪由于带给盟军士兵的压力过于巨大,甚至发展到了某些士兵听到MG-42开枪就会“双腿打抖,毫无战斗力”。而事实上MG-42并不能做到全速开火太长时间,由于射速过快,如果在1分钟内连续射击超过350发,那么枪管的寿命会大幅降低,且枪管过热并卡弹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为此德国军方曾经对士兵下达死命令:除非紧急情况,否则MG-42禁止一下将一条标准250发弹药的单链打完。但美国士兵似乎并不知道这些,为此美国陆军还不得不加紧抓拍训练影片,宣扬MG-42并不是那么强,从而协助士兵克服由于MG-42从而产生的巨大心理障碍。

MG-42开始研制的时间并不晚,早在二战开始前的西班牙内战期间,由于MG-34机枪较容易受到环境影响,颇为“娇气”,哪怕一点点的风沙也会让机枪卡壳,所以德国对下一代机枪的环境适应性就看得格外重。除此之外,为了保障可操作性和压低生产成本,MG-42生产方式采用的是冲压式,这也让在二战后期即使德国金属资源缺少,但也能造得出来MG-42。

MG-42采用反冲式后座操作方式,并且由于枪口增压器和短行程反冲后座装置的采用,MG-42整体的运作速率能够得以保障。枪机在褪壳时会将弹壳下抛,并且完成子弹上路操作,不像MG-34存在半自动模式,MG-42由于制造流程的简化,事实上并不存在半自动模式,但是经验老道的射手会轻扣扳机,让大约3-5发子弹发射出去,从而实现“手动点射”。所以说德军军中经验老道的MG-42机枪手给盟军士兵的威胁性是极大的:因为他们可以最大化的对盟军士兵造成杀伤,并且还能尽可能节约子弹。

可以说,虽然德国战败了,但是留下的“遗产”仍然是十分宝贵的,就像美国的M60通用机枪就流淌着浓厚的MG-42血统,其枪身也同样存在冲压的方式制造而成,类似于MG-42的单爪拨弹杆、快拆式枪管以及手枪式握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