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3连漏”的杭州地下轨交系统又漏水了,是“天灾还是人祸”?_漏水_地铁_杭州

你们听说了吗?

近日,杭州地铁又双叒叕漏水了。

浙江杭州地铁1号线的金沙站,发生了严重的漏水事故,在地铁站内部的局部区域,形成了从上到下水柱倾泻而下的局面,整体站体内部几乎全部被水淹没,深度差不多有十几厘米。随着施工工程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像杭州1号线这样刚投运就接连漏水、多年来频繁出现问题的情况,亦属鲜见。

没下大雨,水从何来?

据@钱塘发布:5月18日下午3点,金沙湖公园下沉广场出现管涌,湖水外溢致使金沙湖地铁站形成涝水。

据华南理工大学黄国如教授介绍,地下渗流会使土体中产生孔穴,随着水在孔穴中流速增大,土质中的细颗粒被冲刷带走,就会形成管涌。其危害是,破坏和掏空堤防的水闸、地基、土壤骨架,引起建筑物塌陷,形成严重的决堤、溃坝。

那些年,又为什么漏水?

展开全文

2012年11月24日,杭州地铁1号线开通。不过没几天,就陷入了“漏水门”。11月28日,城站站A2通道出现渗水。一些乘客经过通道和站厅口的交接处,发现会有水滴自天花板落到身上,但没有出现大面积渗漏。11月30日,在湘湖站出现了更为严重的漏水,浸有水渍的地面约上百平方米。这在当时引发了社会和媒体对杭州地铁安全性的忧虑。

根据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隧道中心主任张顶立,以及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张子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介绍,作为隧道病害的主要类型,水害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根治——位于地下的渗漏点隐蔽难找,修复后会多次复发,治理代价也较大。

漏水不止杭州地铁一家,这是世界范围内修建地下轨交系统都常见的问题

不只是我国,就连地铁技术比较发达的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时不时也会发生地铁渗水或者漏水的事故,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比较常见的一种工程“缺陷”。由于不能完全阻隔与外界的水系联系,因此在地铁施工时,必须充分做好相关的防水措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被动性的防御,当防御措施中的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原本被阻隔的水源就会通过故障“发生地”渗入,形成漏水事故。

地下轨交系统在洪水面前明显缺乏有效应对,是必须正视的因素。不能就此把全部责任都归为雨水,雨水之外还应反思“人”的因素、责任。对此,我们应当防微杜渐,提升对可能发生灾害的预判力和能动性。

END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