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几十万做一个“帅章鱼”下巴,欧美男集体性的审美迷思_下巴_审美_自己的

离谱离谱,好离谱!

没成想“整到妈不认”这种戏谑的调侃,居然会在现实里得到印证。

说的便是你——扎克埃夫隆。

电视直播新脸一露出,就惹得亲妈打电话确认“你最近是不是整容啦,我怎么认不出你”?

可能有姐妹对这个名字or这张新脸感觉陌生,那羊给你简单回忆一下。

《歌舞青春》大部分都看过吧,扎克就是里面那个阳光纯欲大男孩——特洛伊:

当年一战封神的仙子落泪图,哭进了多少影迷的左心房(是不是有点印象了)。

展开全文

颜巅期,随便摆摆pose都能成为国内QQ头像领域里的“当红炸子鸡”。

咱就说,妥妥一张老天爷送饭吃的帅脸。

现在的扎克也不过35岁,但脸多少有点超出预期的发育生长了。

特别是下巴部位,无论正面还是侧面,都有着人为改变整体形态的痕迹。

尤其是颌面横纵向的维度+下巴形状,很明显不是发福或者衰老带来的后遗症,更像是do sth了?

迫于舆论压力,扎克也出来澄清过,说自己的下巴是因为下楼不小心摔断了,后期做了修复才变成这样。

至于为啥带着整个颌面都变宽、变方、变大;

扎克给出的解释是:因为下巴无力,咬肌代偿,所以变大。

很明显粉丝并不认可这个说法,甚至P图嘲笑扎克整形失败的新脸。

“扎克埃夫隆扮演海绵宝宝里,帅章鱼的角色”

可能有的姐妹会想:谁会把自己的小巧下巴整成国字脸plus啊?

别说!还真有!目标人群就是这些欧美男名流。

根据GQ杂志的报道:很多欧美男性会花高价找医生敲碎自己的下巴,做一个更大、更方的,来凸显自己的男儿本色。

甚至这种整形趋势还有一个专属审美名词——strong jaw(强下巴审美)。

是羊听了都直呼“你没事吧?!”的程度。

他们到底为啥,又是出于什么心理,才会给自己武装这么一个夸张的下巴?

答案貌似远不止改良外形这么简单!

花几十万做一个“帅章鱼”下巴

欧美男集体性的审美迷思

strong jaw的强下巴审美风潮,虽然一直存在于欧美各大圈层里,但近几年在男性面型赛道上,大有一枝独秀的流行趋势。

比如2022年,知名整形医生Julian De Silva公布的男性理想整容模板里;

前三名的罗伯特帕丁森、亨利卡维尔、布莱德利库伯都是标准的大方下颌。

甚至于涉圈未深的小鲜肉们,也在努力迎合这条不匹配自己的审美赛道。

比如盛世美颜出道,两年花期折戟的甜茶:

人人都说他脸垮,却无人注意他逐渐方正、强壮的腮部肌肉。

还有纯欲帅哥荷兰弟,近几年的腮帮子也和名气一样,水涨船高。

粉丝怀疑弟弟私下,是吃了一吨风干牛肉干吧?

要羊说,这样下巴带动颌面的整体形态改变,并不是简单嚼嚼牛肉干就可以实现。

十有八九,一些男星是借助了医美手段来实现整个颌面的“二次发育”?

事实表明,欧美的确有很多男性在认真做一个更方更大的下巴。

好莱坞和硅谷业内共享的“下巴名医”就有:瑞士的Hermann Sailer教授、米兰的Mirco Raffaini教授、西班牙的Alfaro医生...

Alfaro医生更是曝光,自己做过超5000次方下巴塑形手术。

他们的客户从名流精英到偶像明星遍地开花。

甚至于很多普通男性也愿意花费2-3W欧元(约合RMB15—20W)来预约一个强壮下巴再造。

比如前偶像歌手Liam:

可能有的姐妹会说,这样的下颌只需要增大咬肌不就可以实现嘛?干嘛非得整形?

Nope!强下巴是有很严格审美标准,并不是以单纯的平面感方大为好看。

而是要符合下颌立体多维的硬朗线条打造。

按照医生的原话,强下巴整形要同时满足:strong jawline、small chin、beauty masseter三要素的。

翻译成中文就是,清晰下颌线+俏下巴+完美咬肌。

最佳整形效果示例图,就是咱上面提到的罗伯特帕丁森。

如何打造符合审美三要素的强下巴呢?

除了咱们较为熟知的肉毒杆菌、填充物、植入物和拉提等微调术式,95%的患者几乎都要接受手术。

手术和正畸有一点像,通常从口腔开始,先拔掉患者的智齿,再切开下颌骨。

然后,医生会用夹板将下颌骨向前移位,与上颌骨相匹配,接着采用可以留在体内的钛板将其固定。

上颌骨也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在牙龈上切开微创切口将其分离后,用夹板锁定。

这样的术式可以有效延长整个下庭的侧深,为后续的咬肌填充提供足够的立体展示空间。

与面中的High cheekbones(高颧位)形成错落的阴影感。

简单来说,就是让中下面部尽可能多的呈现出骨骼架构,凸显大男子的“成熟英俊”。

为了让下颌线更加锋利,颌面手术结束后,还会针对性做一些面部提拉,比如光电类抗衰,让整个下面部逐步收紧;

最后进行面部体协调性的调整,注射一些玻尿酸塑形。

玻尿酸注射的两个点位,一个是负责small chin的下巴区域,另一个就是丰唇,用饱满唇部线条适应方大的下颌面。

手术动辄都是一个半小时起跳,期间还需要输血,术后一般得花几个月来恢复...就真的算是大型do脸了。

但这依然阻止不了大批欧美男性排队进入手术室。

Alfaro医生透露,疫情之后寻求面部手术的患者大涨55%,其中以律师、工程师、医生和科技工作者为主。

重点多数就诊的男性并不是“医美傻白甜”,而是能精确的说出具体标准:

“医生,我需要进行上下颌前移以及逆时针旋转,还有大约六、七毫米的下颌骨整形手术……”

类似这样的专业术语,让专研面部研究的Alfaro都大为震惊。

可见欧美男对强下巴的痴迷并不是说说而已。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乖乖花大钱躺进手术室,接受着侵入式医疗的风险?

这其中除了容貌焦虑,貌似还隐藏着其他隐秘...

逐步缺失的容貌安全感

正把他们逼向严苛的男人味审美

首先这种强下巴审美是有根源可以追溯的,甚至是符合某些美学标准的。

就拿美学标准来说,这套下面部体系大有复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男性黄金比例美学。

面部黄金比例标准里,有一个点非常扣题强下巴审美:

人脸的长度和宽度相除,数字与1.618(Phi)越接近,就被认为长相越漂亮。

不过按照上面的整形趋势来看,欧美男貌似并没有很在意标准化美,而是把下颌做的更方更大了一点。

这个审美逻辑,更像是把欧洲古面相里的狮面,融合进黄金比例。

欧洲古狮面审美强调绝对锋利、稳定的雄性外轮廓:

一个人如果有很大很强(一般表现为下巴正面看偏方形),会让他看起来更有统治力、更有侵略性。

说的直接一点,就是更有威慑感的男人人味儿。

而欧美的影视作品里,也在积极刻画这种男性的古面型审美。

很多男星就曾对《名利场》杂志透露过:

“下巴对男演员戏路影响极深,下巴看起来没有决断力的人,只能演软脚虾,或是盗用公款的懦夫,而与“神鬼战士”、“决战时刻”这类英雄角色无缘...”

而这种下巴决断力的描述,实际就是在指狮面的强下巴审美。

新蝙蝠侠——罗伯特帕丁森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已经去世的传奇影星——柯克道格拉斯,现在依然是很多欧美男性的美学范本。

其中原因,除了柯克开创好莱坞肌肉硬汉的主角赛道审美,更因为他拥有坚毅、方正的欧米伽下巴。

不管是文艺复兴时期遗留的黄金比例,还是古狮面的强势坚毅,其变美研究之下,内核几乎都落在了“男人味儿”这个关键词汇上。

而且还是那种富有侵略感和统治者风范的“大男人味儿”。

总结一下,他们其实想做一个强势硬汉,下巴的改造不过是外貌辅助手段。

为啥非得变硬汉?

因为容貌安全感缺失的欧美男性们,急需强男风格来拯救自己不断下滑的两性地位。

这在GQ对接受下巴整形的男性采访里就能看出来:

所以他们开始效仿过去男性中较为流行的古典强下巴脸型,试图让自己从外到内散发出强势风格,回归往日的男性地位。

羊只能说这种想法是刻舟求剑式的惰性思维;

试图用更男性化的外貌获得优势,从而达到“统治”目的,多少有点本末倒置;

地位获得,要靠事业成功;情感获得,要靠情绪供给,这些都不是换个头就能解决的。

或许从开始为难你的,就不是容貌焦虑or女性主义,而是身为白男的骄傲吧。

一如Alfaro医生说的那样:

“人们把手术看得太轻松了。大家总是说,只要做了手术,你就会变得更好看、更有势力;

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掩盖了更深层次的问题,甚至逐步把侵入性医疗程序正常化。”

所以,与其纠结下巴够不够男人味,不如丰富自己的生活、寻找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锚定点吧。

毕竟一个人价值的实现,外貌向来不是决定因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