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工艺品有哪些?中国有哪些传统的手工艺品_中国_刺绣_手工艺品

中国特色工艺品有哪些

列举如下:

1、丝绸刺绣

刺绣在古代主要是在丝绸上绣制图案,至少有3000多年历史。丝绸刺绣和陶瓷工艺品都是闻名海外的中国特产,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刺绣是最早走出国门的手工艺品代表。

如今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刺绣技艺将会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

2、陶瓷器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的英文名与陶瓷同名,由此可见,陶瓷手工艺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日用工艺品,也是中国对外交流与文化输出的一张重要名片。

陶瓷除了其文化属性,它反映社会生活、大自然、习俗观念等,一种立体的民族文化载体,或者说是一种静止的民族文化舞蹈。

3、中国结

中国结起源于古代随身的佩戴常以中国结为装饰,如今,中国结已经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装饰类传统手艺品,成为了盛传于民间的艺术。

因其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力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4、剪纸艺术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也是流传最久的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经过3000多年传承与创新,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工具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饰品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5、景泰蓝

景泰蓝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中国的著名特种工艺品之一,专业皇家的国礼,其技艺长期流传,因在明代景泰年间发展到最高峰,所以后人以景泰蓝代称。

景泰蓝与雕漆、玉器、象牙被称为北京工艺品的四大名旦,如今,景泰蓝不仅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也逐渐走路寻常百姓家中。

6、木雕

木雕是来自于民间的传统手工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的木雕鱼等简单的木雕工艺品代表作品。

唐代木雕像技艺的发展到高峰,如今,历经几千年传承的木雕工艺大多数的传统技艺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7、泥塑

泥塑又称彩塑,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传统民间艺术,通过手艺人的手工捏制而成,创造出如人物或者动物造型。

泥塑艺术起源于3000多年前,汉代时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并多被用于丧葬习俗中陪葬品,唐代宗教题材发展到顶峰。

民间手工艺品

民间手工艺品是指民间的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

手工艺品的品种非常繁多,如宋锦、竹编、草编、手工刺绣、蓝印花布、蜡染、手工木雕、油纸伞、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各地的手工艺品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充分的展示了中国手工艺术的风采。

中国有哪些传统的手工艺品

1、纸伞又称油纸伞,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一种纸制或布制伞有近千年的历史。纸伞工艺考究,造型美观,轻巧耐用,地方色彩浓郁,与脱胎漆器、角梳并称为福州“三宝”。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媒婆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宗教庆典中,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此是取其圆满的意思,作为人们遮日避雨、驱恶避邪的象征。

2、中国结

“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

“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感情的字眼,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

3、布艺

布艺:即布上的艺术,是中国民间工艺中一朵瑰丽的奇葩。中国古代的民间布艺主要用于服装、鞋帽、床帐、挂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装饰(如头巾、香袋、扇带、荷包、手帕等)、玩具等。这些生活日常用品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增强了布料的强度和耐磨能力。

4、刺绣

刺绣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工艺品之一。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另在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

5、宫灯,又叫宫廷花灯,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到现在,宫灯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必须有的符号。宫灯始于东汉,盛于隋唐,具体浓厚的传统气息,宫灯,顾名思义呢,就是宫廷中用的灯,主要是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以各种图案的彩绘灯,它以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而闻名于世。

因为多数为皇宫宫廷所用,后期还得配上各种复杂精细的装饰元素,从侧面来展现帝王的奢华与宝贵。宫灯造型分为八角、六角、四角型,各个截图的画屏图案均为龙凤呈祥、福寿康年、吉祥如意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