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形文字,同音字很多,如才,材,财,裁你能理解运用多少?埃及象形文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发展成字母文字,为何中国象形文字没有发展成字母文字_汉字_文字_象形文字
本文目录
- 中国象形文字,同音字很多,如才,材,财,裁你能理解运用多少
- 埃及象形文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发展成字母文字,为何中国象形文字没有发展成字母文字
- 为什么只有在中国形成会意的象形文字,而没有形成和其他文明一样的拼音文字
-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西亚的楔形文字都难以解读,为什么中国的甲骨文仍然能够和今天的汉字对的上号
- 为什么中国人会发明象形文字
- 有哪些象形文字
- 世界上除了中国在使用象形文字还有那个国家也在使用象形文字
- 世界三大象形文字,几乎同时出现,为何只有汉字活到了今天
-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吗有哪些文字系统
- 汉字中有哪些非常有趣味的象形字它们的由来是什么
中国象形文字,同音字很多,如才,材,财,裁你能理解运用多少
中国字,也就是汉字,不能简单定义为“象形文字”。
东汉的许慎,把汉字称为“文字”,是说汉字包括“文”和“字”两个阶段。
“文”,是象形阶段。他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就是按照物体的样子画图,笔画拐来拐去,日字和月字就是这样。
古人总结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书”,“象形”是其中的一种,叫“依类象形”,这种字,大约占汉字不到百分之二十。
“文”是字源,不但是形体根源,还是声音根源、字义根源。许慎说:“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
所以,是在“文”的基础上,才产生了“字”。但是,这类“字”,比如“形声字”,就占到了汉字总量的超过百分之八十。“形声字”,是偏旁加音符,因此也叫“形声相益”。
汉字,超过百分之八十是形声字,就不能称之为“象形文字”了。
那么,汉字叫什么文字呢?
从汉字本身来说,是形音义结合的表意文字。清注意,是“形音义结合”,一些字还有象形意味,而且大多数字可以表声。
从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来说,是语素文字,即基本上每一个汉字,对应汉语中的一个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正因为汉字是语素文字,因此,同音字也必然会多。
据我所知,最多的,应该是发“yi”这个音的字,现在能打字打出来的,有将近六百个,还有很多已经打不出来的字。
现在知道的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甲骨文和金文几乎同时产生,后来甲骨文都被埋在地下了,而金文发展成了籀文,也就是大篆。再后来,六国文字各自发展,相差不小,秦始皇统一后“书同文”,就是小篆。
但到了汉代,汉隶成为主流,也因为秦皇焚书,人们对小篆以及更往前的文字,几乎不认识了。
于是,产生了“小学”,就是训诂学。
训诂学,顾名思义,就是寻古——从形音义三个角度,探寻汉字的来龙去脉。
形音义三个角度,是训诂学主要的三种方法,叫“以形说义”、“因声求义”和“据文证义”。
本题目说的“同音字”问题,就是“因声求义”中的重要线索,叫“推求语源”。
“推求语源”,一般会做两种工作,一是一系列词在意义上有相通之处,相同的根源来自声音,就要根据声音的线索把它们联系起来,找到它们共同的语根;二是根据声音的线索,寻找某一事物的命名之源,这就是所谓“推源”。
请看本题目说到的几个字——
“才”,《说文解字》说:“才,草木之初也”。
段玉裁注曰:才,“引申为凡始之称。《释诂》曰,初哉始也,哉,即才,故哉生明亦作才生明。凡才材财裁纔字以同音通用。”
这说得够明白的了。才,是开始、起初之义。材、财、哉、裁、纔,这几个字发音相同,都是一个意思,可以通用。
古人相互换着用的例子不少,不再赘述。
“材”,《说文》曰:“木梃也”。“梃”,是房顶上的小梁,古时一般长“三尺五寸”。《论语》说“无所取材”,是讲找不到合适的“小梁”。段玉裁说,这是把“材”的原义引申了——初生之木,与小梁是有联系的。
“财”,《说文》说:“人所宝也”,就是财宝。这也是引申义。《周礼》曰,财,泉縠也。就是泉水小的波纹。古籍还说,“小雨財落”。是说小雨刚刚开始落下。大约是因为“财能生财”——原来如初生草木般的“小财”,能够成长为“大财”,所以才引申为财富、财宝之“财”。
“裁”,《说文》曰:“制衣也”。段玉裁说:“裁者,衣之始也。”
材、财、裁,后来都有了引申义。但是,其最初的声音之根和命名之源,都来于“才”,初始之含义。
其实,与“才”有关系的字还有,如“栽”、“载”、“䴭”等。“栽”和“载”,原来的写法,“戈”字上面是“才”,后来被简化了,这两个字都有初始的含义,后来引申了。“䴭”,是新麦之饼,也有“才”的初始之义。
当然,“因声求义”,是有一套规则的,并非同音都属于同根字。这就不多说了。
埃及象形文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发展成字母文字,为何中国象形文字没有发展成字母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和苏美尔的楔形文字,本来就是字母,象形字母,表音的,而中国象形文字从一开始就是表意的,发展方向从出生就不同,中国字从出生起就注定发展不成字母文字。
文字才出来时都是象形文字,而中国文字也不全是象形文字,也具备“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等等!
例如具字,认识这个字后,就可以读出俱字来,但两个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旁”的形近字有:榜、傍、谤、磅、滂等等以识旁字,都读的出,表达意思就不一样了。
这和字母的表达语音就不一样了。
中国象形文字从一开始没有发展成为字母的原因,是跟中国的地理特征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的地理位置区别非常的大,国土也不小,夏朝的时候除了中原一带,还有山东南方的一些地区。当时的中原一带还有原始大森林。地形也比较复杂,要是用语音传意的话,说话就不相同,就没有办法普及开去。而如中国的象形文字。不要求语言作为基础表意,只要求体会里面的意思,这样就比较好传达。
蓉儿是云南人,我说话北方人就听不懂。但是写字看懂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如湖南那些地方,十里不同音,若用表达语音的拼音文字,那简直没有办法交流!
而苏美尔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略小于山西省),两河总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而两河文明当时就好几个文明同时存在。这么小块地盘上,而且都是城堡式国家。大家都挤在一起,加上地势地形不复杂,全是平原和沙漠。所以小国寡民之间的文化交流,语言交流就没有什么障碍。用语音字母就比较方便一点。
象形文字比较难学,必须一个字一个字牢记还得理解意思。而语音文字只要认识字母,然后学习怎么组合,通过语言就可以把它组合在一起,要容易得多。
但是,随着战争人种的变化语言也的变化。很容易把这个文字给扔掉,所以说现在,只有中国保持一脉相承的,埃及的文字现在还行吗?楔形文字更不用说了!
表意的象形文字虽说难学,但它不要求地理环境,不要求语言环境。那怕战争更替下让它毁灭也是非常的难的。只要文字在文化传承就不会丢,所以我们才一脉相承的。
为什么只有在中国形成会意的象形文字,而没有形成和其他文明一样的拼音文字
“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都是人类智慧形成的文字,有什么“事件”好责怪或赞美的?奇怪之问!一国之中,一地大域各小域还有方言不仅相同呢。这种极无思维生态常识的问题常出现在公共平台,真确显现出我们在初级认知时期基本常识教育之重要。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西亚的楔形文字都难以解读,为什么中国的甲骨文仍然能够和今天的汉字对的上号
认为汉字流传下来是因为中华文明没有断层的想法,实在有些too young too simple了。文明没有断层但文字改变——主要是拉丁化——的例子不要太多。近的,越南的字喃,在法国殖民时期拉丁化了;远的,土耳其,凯末尔振臂一呼,阿拉伯字母也拉丁化了。如果说越南还曾经举国沦陷过,土耳其可是一直从奥斯曼帝国时代走过来的,人家文明没有中国古老但也没有断层,文字还不是说改就改?
汉字流传下来,我们要感谢清末以来那些热爱、支持汉字的知识分子们。清朝在西方文明面前自信尽失,这种屈辱感同样蔓延到了汉字,大批高级知识分子,甚至是文学泰斗级的人物,都是支持直接废除汉字的,其中鲁先生在其《关于新文字》中说得最直白: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将汉字全盘拉丁化、字母化的知识分子不要太多(至今还有不少人秉承此观点,比如今年刚刚去世的李敖)。清末以来,除了这些“废除派”,还有大量知识分子寻求简化汉字之路,并提出一个又一个拼音方案——我们现在用的汉语拼音就是这一时期孕育众多拼音方案中的一种(台湾现在还在用方块式拼音)。最后,汉字进一步简化,拼音文字也成型,汉字最终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存活下来。
汉字流传下来,我们还要感谢一代又一代汉字输入法的发明者,比如五笔输入法是王永民、仓颉输入法的发明者朱邦复(主要在台湾地区用)。计算机系统是用英文写的,汉字能不能写到系统里?很多科研人员直接表态:计算机将终结汉字的历史。可是这些天才般的人物,最终克服的汉字编码的难题,将汉字成功打入了计算机——否则,汉字能不能流传到我们手中,真是未知之数。一旦汉字废除,我们还能与古文一一对照吗?当然不可能!
为什么中国人会发明象形文字
中文不是象形文字。把中文视为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是一种西洋化的误导。
中文是范式文字。每个字都是一个经典。不明白经典,那就只能望文生义与幼稚园的小朋友一样看图说话了。
如“匕”这个字。郭沫若说是象女阴。有人说象勺子。看图说话,各说各话很正常。而范式是有必然导向的。《说文解字》“匕,从反人、相与比述也。”。反人是正人之反。男女相比较,女人的正面如男人的反面。男女比较最根本差别在于生殖器。所以匕指向了女生殖器。凡在字形中带有匕这个字符的,一般都与雌性、生殖、生育有关。如牝是母牛,麀是母鹿。妣是先祖母。
古人在祭祀时将饭勺命名匕。以其中空取饭如女子怀孕。言匕饭寓意生生不息。祭祀时将取肉小刀命名匕首,寓意早日重生。所以说中文是范式文字,非是纯粹的象形文字,也非是纯粹的表意文字。
我们使用的每个字都是范式。那么我们在使用这样的文字时就会追求经典。字即子。子是我们肉体基因的延续,字是我们思想信息的延伸。追求经典,我们的人生将会无限光彩。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创造范式文字的原因。
有哪些象形文字
甲骨文、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玛雅文字起源、东巴文、水书、纳西文等。
1、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商朝时期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2、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3、民族文字--纳西文,中国纳西族使用的文字。原有两种文字:一种是表意的象形文字叫东巴文;另一种是表音的音节文字叫哥巴文。用这些文字记下了不少诗歌、传说、故事和宗教经典等,但在群众中未能推广使用。
世界上除了中国在使用象形文字还有那个国家也在使用象形文字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汉字不是象形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文字是完全用图画来表达的,汉字的祖先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总体上属表意文字。
至于象形文字,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只有纳西族“东巴文”和个别少数民族的“水书”保留着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主要存在于古代文化里,比如埃及的圣书字、苏美尔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印度的印章文字、玛雅文字,以及中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等。
1、埃及的圣书字
埃及圣书字由意符、音符和定符组成,是一种语词-音节文字。意符有许多明显的象形字,而音符大都是从早期的意符转化而成,只表辅音,附带不写出的元音。定符是规定意义类别的记号,本身不读音,跟其他符号结合成词,有区别同音词的作用。埃及圣书字在425年后开始衰亡。
2、苏美尔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由苏美尔人所创,属于象形文字。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雏形产生,多为图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统成熟,字形简化抽象化。
到公元前 500 年左右, 这种文字甚至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楔形文字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元年前后,使用情景如同现今的拉丁文。后失传,19 世纪以来才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学科——亚述学。
3、中国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4、印度的印章文字
古代印度河流域已有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因此称为印章文字。已发掘的印章共有二千多枚。其中很多符号是象形的,可能还处在象形文字阶段,但又因有表音节和重音的符号,所以也被认为是向字母文字过渡的表音文字。
5、玛雅文字
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民族在公元前后创造的象形文字,盛行于5世纪中叶。玛雅人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玛雅人也是玛雅文明的创造者。玛雅文字是少数迄今为止尚未被全部破译的古代文字之一。
6、中国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
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世界三大象形文字,几乎同时出现,为何只有汉字活到了今天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世界三大象形文字。
一、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开始,逐步抽象,最后随着古巴比伦的灭亡,逐渐被表音文字代替,最终消亡。
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可能是最具象形意义的文字。象形文字的特点是直观易学,但随着社会生活的逐步发展,语言词汇不断丰富,象形文字不可避免地进入死胡同,即使古埃及不灭亡,一脉相承下去,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在古埃及还没来得及进行文字改造时,就被古罗马征服而灭亡,其文字系统随即被葬入法老坟墓,彻底消失,被人遗忘。
三、中国商代的甲骨文。
中国古代社会跟西方世界有很大不同,夏、商灭亡了,可人还是原来那样的一群人,文化还是原来的文化,只不过是重新洗一次牌,江山轮流坐,明年到我家。所谓的灭亡,只不过就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腐朽势力消退,新生力量登台。具体表现就是政权更迭,改朝换代而已,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这样,一个新朝代开始,必革新除弊,语言文字也会产生巨大变化。我国的文字也由象形开始,逐步抽象,到春秋战国时期有了汉字六法,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象形文字。
汉字六法:
一、象形。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记得上一年级时,第一课就是:日、月、水、火;山、石、田、土。这些独体字仍保留着最初的象形状态,虽然很常用,但占比很小。
二、形声。表现为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一部表示字的类别或性质。如:河、流、江;杨、柳、松、柏;诗、歌、词等。这类字占了汉字绝大部分,约百分之七八十。
三、会意。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在一起,根据几个字的原意,形成一个新的字。如:酒,就表示酒是装在瓦罐里面的某种液体。鸣,就表示是鸟用口在叫。
四、指示。用一醒目的符号,指示其部位或性质。如:眉,就是一个大眼睛上,画上大大一笔,指示眼睛上那一丛毛发叫“眉”;刃,就是在一把刀的刀口上,点上一点,指示刀口上那一部分叫“刃”。
五、转注。六、假借。严格来说,这两种属于汉字使用方法,不属造字范畴,略。
世界上的文字只有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吗有哪些文字系统
星战中的语言
世界上的语言有5000种以上,也有说7000种的。至于文字,就比较少了,地理大发现之前,有文字的语言非常少,连1%都不到,绝大多数语言是没有文字的。公元15世纪之后,世界开始了第一次全球化,大批没有文字的语言,在借鉴其他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语言的文字。 世界上最早产生文明的几个地区,比如西亚、北非、印度、希腊、中国等地,很早就产生了自己的文字,加上地理大发现后人们创造的新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形态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但是,无论看起来如何花哨难辨,文字作为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基本上可以清晰地分成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两种。
世界上绝大部分文字系统都是拼音文字。但是,拼音文字(或叫字母文字)也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都是根据声音拼出辅音元音组合在一起就行了。有些拼音文字非常特殊,仔细了解之后会觉得很惊艳,也会很受启发,而且越是古老的语言,越是有特色。 人们把全世界的文字系统分成几个类型:
第一种 全音素文字
全音素文字: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文字记录了语言的所有发音音素,口语和书写一致。欧洲大部分语言都属于这种全音素文字,包括我们最熟悉的英语。比如英语bad(坏)这个词,发音为/bæd/,文字记录bad包含了发音的所有音素,由三个音组成//b/,/æ/,/d/。这就是全音素文字。当然,由于历史和习惯及语言变迁等原因,英语的书写和发音已经不完全一致,比如like这个词,后面的e就不发音。其他大部分欧洲语言是“所见即所得”,写的和读的基本上完全一致,包括西班牙语,德语,俄语等。
如果汉语也写成全音素文字,字母采用拉丁字母的话,比如“天”写成tian,包括辅音词首t,词尾辅音n,复合元音ia,那汉语也就成了全音素文字了。
欧洲语言都是全音素文字,大部分是拉丁字母拼写,一些东欧语言使用西里尔字母,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都来源于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又源于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又源于楔形文字和埃及圣书字。当然了,腓尼基字母还诞生了阿拉伯字母、希伯来字母,还有人说现在印度广泛使用的天城文也是来自腓尼基字母,这样看来,全世界绝大多数字母文字都来自于腓尼基字母。(注:腓尼基就是地中海东岸沿海一带,包括叙利亚沿海、黎巴嫩、以色列一带)。
腓尼基字母
希腊字母
第二种 辅音音素文字
辅音音素文字:这个就比较稀奇了,至少我们不太熟悉,了解了这种文字写法后,你会很受启发。
辅音音素文字,顾名思义,就是文字中全是辅音,没有元音。没有元音?这是是一种啥语言?
我们拿英语来举个例子,英语是全因素文字,一个词中既有辅音也有元音,比如talent(天才)这个词,如果写成辅音音素文字就是tlnt,中间的两个元音a和e全没有。
只有辅音,怎么发音呢?总不至于念成t、l、n、t吧?当然不是只念辅音了,tlnt这个词还是念成talent(叹愣特),只不过写成tlnt而已。其他的比如banana,写成bnn,believe写成blv。
最著名的完全以辅音书写的语言有阿拉伯语和以色列的希伯来语。这两种语言都非常古老,是不是越古老的语言越有趣,越有启发性呢?
希伯来语字母
纯粹从信息学的效率来说,辅音音素文字的效率是很高的。因为不用写元音,节省了大量字符和时间,书写起来岂不是效率更高? 辅音音素文字的每一个辅音在不同的词中发音不同,比如b,有时候发ba,有时候发be,有时候又发bi音,发什么音完全根据这个词的情况约定俗成。初学者学习时,会在辅音上添加一些标音符号来表示,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的带有拼音的文章一样,在正式文本中是没有这种标音符号的。
第三种 音节文字
音节文字:这个有一种语言非常典型,就是日语。日语的每一个字母都代表一个音节,这个音节既包括元音也包括辅音。比如“か”发音为ka,包括辅音k和元音a,共同组成一个音节。
日语里有50个音节,俗称50音。日语所有的单词都是由50个音节组成,这就是典型的音节文字。
注意,音节文字和辅音音素文字很大的不同是,音节文字的一个音节か,永远是发ka。而辅音音素文字,k有时候发成ka,有时候又发成ki,这是很不同的。日语的音节,か发ka,而く又发成ku,虽然两个字母かく里面都包含k这个辅音,但是这两个字母看起来完全没有关系,也一点也不像,这就是音节文字的特点。
韩语也算是音节文字,虽然韩语字母中包含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但是这些都是固定组合成音节,再按照汉字的样子组成方块字。总体上来说韩语也属于音节文字。有人把韩语归成“特征文字”,就是音节的发音与字母的位置和形状也有关系。
五十音图
第四种 元音附标文字
元音附标文字:这种文字系统也很有意思,据说日语最初出现假名的时候也是参考了这种文字系统。
元音附标文字最著名的语言有天城文(印地语,最多印度人说的语言),南亚、东南亚梵语文化圈的几乎所有语言都是使用元音附标文字。
元音附标文字可以说是以上介绍的“辅音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两种文字的混合体”。对元音附标文字来说(这里用拉丁字母转写一下),一个字母本身就包含一个元音一个辅音组成的音节,比如印地语天城文字母ka可能写成के ke、कु ku、की kī、का kā等,只是在字母क(ka)的不同部位标上符号,就会发出不同的音节音。又比如藏文中,字母ཀ本身表示/ka/,加上元音附标后,ཀི表示/ki/,ཀུ表示/ku/,ཀེ表示/ke/,ཀོ表示/ko/。 从记录语言的角度,这种文字是不是很有启发?
这种元音附标文字有个好处,就是省了再去造元音字母了,一个字母只要上下左右再添加点符号,就是不同的发音,从书写的角度来看比较省力,只是不知道打字的时候费不费力,不知道键盘上那些符号怎么添加的。
印地语天城文
第五种 意音文字
意音文字:也叫语素文字。终于说到我们自己的语言了,汉语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意音文字了。很久很久以前,埃及圣书字(象形字)和西亚的楔形文字也属于意音文字,可惜这两种文字都已经被废弃不用了,楔形文字早就废止了,埃及的圣书字到公元5世纪(也就是大约东晋时期)就已经没人会写这种文字了。
汉语是目前唯一的意音文字了。这种文字的特点不用说大家也明白,就是每个符号一个发音,和拼音文字完全不同。如果用外人的视角来看待汉字,许多使用拼音文字的人首次学习汉字会惊呼“啊,他们有几千个符号!”显然,对世界上使用拼音文字的人来说,汉字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当然,汉字很早就发展出了“形声字”,这就是“意音文字”的特点,每个文字不仅仅是表达“意义”,也有很多声音和意义同时表达的,埃及象形字(圣书字)也和汉字有相似的特点,甚至可以说是神似。比如汉字“肚”,月字旁表示意义,土就表示声音,组合起来就表示肚子。
题外话,汉字之所以没有发展成拼音文字,或者其他的音节文字或元音附标文字,也是有原因的。大概是中华文明很早就形成了统一的局面,但是在天下一统的局面下,四海之内南腔北调,说话无法沟通,唯有文字能传达相同意思,于是很快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后,很快就统一了文字。至于发音,各地可按照各自发音随便念,爱念成什么念成什么,只要念的是汉字就行,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天下一统的伟大壮举。
想不到吧,文字本来是传达信息,交流沟通之用,到了我们这里竟然还有协助完成华夏统一的重大作用,是不是很神奇?
汉字中有哪些非常有趣味的象形字它们的由来是什么
汉字历史悠久,而最初的汉字则是源于象形,可以说象形是汉字的灵魂。简而言之,象形字最初就是图画文字,赋予图画以读音就成为了文字。古汉字和六书,其最终的渊源都要归结于象形字,也就是最初的图画文字,否则我们古汉字的整个造字脉络及六书的造字理论都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中国汉字伟大之处就在于以“图画”为基础,逐渐演变成象形文字、指事字……,并历经数千年不断发展变化而生生不息。也正是我们的老祖先创造的这些象形文字,就像连环画儿一样向我们展现了我们伟大的华夏文明。
许慎对象形字这样下定义: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在六书中,象形字的造字方法是最简洁明了的,“画成其物”就是按照事物的形体画出简要的图画;而“随体诘诎”则是笔画要以实物的线条为参照而不断变化。
汉字中有很多有意思的象形字,如:山、水、火
鱼、日、月
牛、羊、狗(犬)、猪(豕)
再如“儿”和“夫”
有趣的象形字还有很多很多,都蕴含了我们老祖先的智慧和构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