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多赔20万?QQ聊天记录成关键!_证券_计划_万元

“保本吗?有风险不?”“基本无风险,是资管计划。”

投资者钱某与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在QQ上的这样一段对话,最终成为她追回投资本金的关键性证据。

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日披露了一份民事判决书:当事人钱某出资100万元与爱建证券签订理财协议,因相关资管产品逾期不兑付,遂将爱建证券告上法庭。法院二审判爱建证券赔偿投资者70%损失,比一审多要回20万元。

资管计划“踩雷”引发兑付风波

这起官司与爱建证券踩雷凯迪生态的资管计划相关。

2016年10月,爱建证券推广设立的“爱建证券爱迪新能源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累计募集金额约1.86亿元。该计划主要投资于“陕国投·爱迪新能源流动资金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信托资金最终用于向凯迪生态发放信托贷款,补充其流动资金。

仅仅一年后,凯迪生态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流动资金紧张,造成资产计划到期无法按时兑付。2017年11月,凯迪生态表示公司拟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停牌近8个月后,于2018年7月2日复牌,遭遇连续24个跌停。2020年12月,凯迪生态被深交所摘牌。

2019年2月至3月,爱建证券先后向投资者发布了相关资管计划无法按时兑付、到期终止延期清算的公告,表示由于凯迪生态无法按时支付爱迪信托计划本金和剩余利息,造成该集合计划所投资的信托计划未能按时变现,集合计划无法按时进行份额退出。

判决文书显示,钱某与爱建证券于2017年2月签订资管合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名称为“爱建证券爱迪新能源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此后,该资管计划分别于2017年6月23日、2017年12月22日、2018年6月22日向钱某支付3笔收益分红款,共计9.02万元。

为了解决钱某资金流动困难,2019年5月,钱某与爱建证券签订《流动性资金支持协议》。爱建证券同意按照钱某所持有的爱迪资管计划份额本金的30%,为其提供流动性资金支持,金额为30万元。

综上来看,钱某投资“爱迪资管计划”后仅收回39万元,遂以爱建证券违反资管合同约定、违反适当性义务为由提起诉讼,要求爱建证券赔偿其本金损失及收益损失。

一审法院判决,爱建证券赔偿钱某投资本金的50%,即50万元。考虑到爱建证券根据与钱某签订的《流动性资金支持协议》,已支付钱某30万元,因此判定爱建证券最终赔偿钱某损失20万元。随后,爱建证券提出上诉。近日,上海金融法院发布二审判决,驳回了爱建证券上诉请求。

二审投资者索赔比例提高

上海金融法院认为,案件的争议焦点在于:一是,爱建证券是否尽到了投资者适当性义务;二是,爱建证券作为涉案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人是否尽到谨慎勤勉的管理义务,是否存在违约行为;三是,爱建证券的违约赔偿范围应如何认定。

关于爱建证券是否尽到投资者适当性义务,双方展开了激辩。钱某主张爱建证券在销售过程中作出了保证本金不受损失和取得最低收益的欺诈性承诺,违反了适当性义务。爱建证券抗辩认为其已经尽到了适当性义务和告知说明义务,钱某认购案涉资管计划系其自主决策,理应自担风险。

展开全文

对此,上海金融法院审查了爱建证券销售人员李某向钱某销售资管产品时的QQ对话记录。

钱某问:“保本吗?有风险不?”李某回答:“基本无风险,是资管计划。”

钱某在对话中多次表示,自己就是想要保本产品,不保本的不敢买。李某在销售时向钱某承诺“这个就是保本的”等内容。

上海金融法院认为,爱建证券虽提供了有钱某签字确认的《调查问卷》《认购风险确认书》《风险揭示书》等合同文件以证明其适当性义务履行,然而,爱建证券销售人员李某与钱某的QQ对话,足以反映爱建证券在案涉资管产品销售时,销售人员对产品风险认识不足,进而向钱某作出错误说明,显然未能做到准确了解产品。

同时,对话中钱某多次表述希望保本、不想购买高风险产品,说明她是低风险偏好客户,难以忍受本金亏损,但爱建证券却通过《调查问卷》得出了钱某投资风险承受度为“积极型”的相左结论,因其未能准确识别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导致将案涉高风险金融产品不当销售给低风险承受能力客户。结合监管机构对爱建证券违规行为的认定,法院认为爱建证券未恰当履行适当性义务。

最终,上海金融法院在一审法院酌定赔偿范围为钱某投资本金的50%基础上,综合考虑爱建证券未尽到适当性义务以及投资者自身盲目轻信对投资损失亦负有一定责任等因素,变更赔偿范围为钱某投资本金的70%,即70万元。

责编:郭晨希 校对:孙洁华

制作:张 巘 图编:赵雁旎

审读:朱建华 监制:张晓光 签发:潘林青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