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己之力,阻挠国安会成立,德外长“立大功”之余,没忘记中国_贝尔_德国_伯克

据德媒《每日镜报》报道,近日,德国政府就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一事,因为德总理朔尔茨与德外长贝尔伯克未能达成共识,最终这个计划流产。

据悉,德政府计划成立的这个机构,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确保德国能够在全球挑战日益增长之际,保证自身的安全、欧洲乃至世界的稳定。而这个计划的通过需要得到整个的政府的支持。

不过,由于朔尔茨和贝尔伯克两人在多个重要领域都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因此这一计划迟迟未能达成共识,最终导致了流产。

德总理朔尔茨(右)德外长贝尔伯克(左)

对此,德媒指出,朔尔茨和贝尔伯克之间,最主要的矛盾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华政策,二是在乌克兰局势中的态度,也就是援乌问题。

首先,在对华政策上,其实二人的态度还是十分鲜明的。此前朔尔茨力排众议,坚持访华,力促中德关系、中欧关系的友好稳定发展。

但就在朔尔茨增强与中国联系的同时,贝尔伯克却公然叫嚣,称中国是“竞争对手”。并且,就在朔尔茨以及众多德企都十分看好在华发展的同时,贝尔伯克所在的绿党也是极力反对。

报道指出,贝尔伯克所在的绿党,目前正在起草有关限制德企在华发展、以及中企在德发展的相关文件。并且,德外长贝尔伯克也不愿意把某些关键领域的决定权让渡给德总理。

贝尔伯克

展开全文

可以说,在对华政策上的不统一,导致了朔尔茨与贝尔伯克在建立国安会一事上,产生了难以调和的分歧,就短期来看,只要双方拒不让步,那本届的政府或许都不会再考虑建立这一机构。

其次,在援乌问题上的分歧。总体来看,无论是朔尔茨还是贝尔伯克,其实都是同意援乌的。但在形式以及时机上,双方显然有着各自的考量。

朔尔茨方面的态度较为谨慎,在援乌武器上有突破前,一般会考虑先与其他盟友进行讨论,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让德国在援乌问题上处于被动,同时也是让德国尽量避免被过深地卷入乌克兰危机。

德国承诺援助“豹2”坦克

但别尔伯克方面的态度却是十分激进,在朔尔茨政府还犹豫不决时,她就直接替德国作出了决定,表示将会援助乌克兰新武器。

再加上美国方面的拱火,贝尔伯克的表态,导致了德国不得不承诺会向乌提供武器。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这也充分反映出了,在关乎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其实该二人都存在着重大歧义。

总的来看,此次德国“国安会”未能顺利组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德总理府与德外交部之间,在关键问题上的意见不统一,以及权力分配的争执。

其实事到如今已经能够看出,相较而言,朔尔茨的观点总体上其实更利于德国的长期发展,无论是鼓励中德企业的发展,还是在援乌问题上的谨慎。

美国总统 拜登

反倒是贝尔伯克的激进观点,似乎正在压缩德国的发展空间。因为能明显的感受到,贝尔伯克的观点,其服务的对象似乎并不是德国自身,而是某个西方大国。

但话又说回来,在美国想要对欧洲形成更加牢固的桎梏时,能够服务于德国国家安全利益的今后,未由于一些政客的态度而流产,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但德国在组建“国安会”失败后,还扯上了中国,这透露出来的,还是德国政客们根深蒂固的某些“政治正确”。

说白了,有了美国“带头”,不少西方国家都把中国当作是政治博弈的武器,对华态度则是其争夺政治利益的最大底牌。

德国柏林

但这又何尝不是德国,以及部分西方国家的发展弊端?长期以来,依靠对华态度来转移内部矛盾、“团结”国内分歧严重的政党,以此来达到表面上的短暂稳定。

德国如此,美国亦是如此。戴在这些西方政客们鼻梁上的有色眼镜,似乎已经成为了其难以分离的骨肉的一部分,他们不愿意,也没有能力脱离中国来谈政治、谈自身国家的发展。

除此之外,德国此次未能成功组建国家重要机构或许还只是一个开始,以德国为例,若是今后欧洲其他国家有意实现战略自主,那首先要面对的,可能就是内部的反对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