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穿群峦 宜万铁路为巴山楚水架起“黄金廊道”_恩施_铁路_宜昌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王嘉宁】由中央网信办社会局、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组织的“发现最美铁路·高峡宜万山水连”主题网络宣传活动采访团4月25日走进宜万铁路,实地感受这条天堑变通途的“黄金廊道”。环球网记者跟随采访团乘坐列车行驶在鄂西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疾驰的列车不时穿过悠长的隧道,很难想象,这条运行全程仅需几个小时的宜(宜昌)万(万州)铁路,曾打破“筑路禁区”的魔咒,改写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实现了鄂西山区民众的“百年梦想”。

自1903年最早提出川汉铁路(宜万铁路前身)的设想,中国人为这条“蜀道”做了一个多世纪的梦,但圉于时局、技术、资金,川汉铁路的建设屡被搁置。

时代变迁,宜万铁路的建设迎来了新的春天。

2003年12月1日,宜万铁路正式开工修建,此时距离最早修建这条铁路的设想,已经过去了整整一百年,七年后的12月22日,全长377公里的宜万铁路正式通车,被称为铁路建设的“百年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宜万铁路全线处在喀斯特地貌地区,地质复杂,海拔变化大,全线桥隧比高达74%,被称为“铁路桥隧博物馆”,开通运营时是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修建难度最高的铁路线,“即便是放到现在,对于修桥来说,跨越长江依然是天堑,更何况是二十年前,它(宜万铁路)的修建难度可想而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江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靳胜利说。

展开全文

起于湖北宜昌止于重庆万州,宜万铁路东连荆楚,西接黔渝,贯穿湖北恩施,开通运营后,武汉到重庆仅需几个小时即可到达,湖北恩施、利川、巴东等鄂西县市从此告别了不通火车的历史。这条“钢铁巨龙”为鄂西山区打开了封闭已久的“山门”,解决了百年来山区百姓出行难、发展难、进步难的 “三难”问题,也给沿线地区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宜万铁路开通十多年来,宜昌东、恩施、利川、建始、高坪、野三关等车站累计发送旅客1.5亿人次,旅客到发量突破3.1亿大关,周转货物1508.7万吨。

打火、上坡、装箱、发运,在宜昌货物集散重地宜昌东站的货场里,一辆辆崭新的“宜昌造”广汽传祺汽车通过铁路实现集约化、规模化运输,宜昌车务段副站长宋晓锋说:“我们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将‘宜昌造’的汽车发往山西、云南,能够‘走南闯北’,发运到全国各地更加方便快捷”。

中石化湖北恩施铁路油库每天有1400吨的石油通过宜万铁路运抵恩施车站货场石油专用线,每年有近50万吨的运量通过铁路运输,便利的铁路运输条件每年能节省700多万元,“运输设备专业安全,运输便捷成本低廉,宜万线就是山区的黄金致富通道”,中石化湖北恩施铁路油库生产主任罗维林表示。

被宜万铁路贯穿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产品丰富,2019年全年,恩施州游客接待人数达到7117.71万人次,旅游业年收入也由2009年的29亿元达到了2019年的530.45亿元,十年间增长18倍,一批批恩施玉露、利川红、恩施硒土豆等特色农产品“坐着”火车出山,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产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石油、钢材、粮食农副产品也在“三趟列车”常态化开行下,给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百年梦圆,宜万铁路的开通,打通了鄂西山区经济高速腾飞的“任督二脉”,架起了一条“黄金廊道”,助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