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坚持30年!60岁生日前他“掐着点”来献血_无偿献血_献血_的人

核心提示:第一次献血,是为了挽救战友,虽然对无偿献血还没有概念,但当时直接报名就去了。

最后一次献血,是他60周岁生日的前一天,他想再多帮一个人。

“以后不能献血了,但志愿服务还行。”在大庆志飞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从事生产调度工作的杨小平说。

“掐着点”来献血

每一次挽起衣袖,都是爱心的传递;每一滴热血,都是生命的接力。

4月10日,是杨小平60周岁生日的前一天。根据相关规定,这一次,将是他最后一次无偿献血。

一大早,杨小平来到大庆市中心血站,先忙着做好志愿者服务,这边协助赶来无偿献血的人填写表格,那边又引导献血者去做献血前的检查……

看到人少了,杨小平脱掉了志愿者的服装,挽起衣袖,朝献血区走去。

听说这是他最后一次来无偿献血了,很多队友和熟悉他的献血者纷纷过来打招呼。

“不能继续献血了,以后还能做志愿服务,只要能干动,我就一直会来的。”这话,杨小平是冲着队友说的,也是说给自己的。

“嘴上是这么说,心里还是有些失落的。坚持无偿献血这么多年了,不管啥时候听说有人需要用血,咱挽起衣袖就能帮上忙,可从今天往后,就只能帮着做一些服务工作了……”杨小平说。

当天,杨小平的无偿献血量仍是400毫升,他从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至今,每一次都要献这么多。

回想起第一次献血,杨小平的情绪有些激动,因为,那里有曾经并肩作战过的战友和难忘的军营。

展开全文

杨小平1982年入伍,有一天,在新兵连的他听说连队里有战友受伤了需要献血救人,虽然不认识那位战友,连名字都没记住,他想都没想就报名去了。

“战友需要救命,还有啥好想的?”杨小平说。这样的话,在他以后30多年坚持无偿献血的日子里,经常挂在嘴边。

坚持做一名宣传员

献血不仅是义务与责任,更意味着危难关头可以为更多生命创造希望。

脱下军装回到老家工作的杨小平,也参加过无偿献血,但因为当时无偿献血的管理工作及个人原因等,杨小平手里一直没有献血证。

2000年,他来到大庆。有一天,陪家人到萨尔图区的百货大楼购物时,看到一辆流动献血车,他径直上车、献血。

献血还没结束时,有一名拿着宣传单的志愿者上了车,问他是否愿意做一名无偿献血的志愿者。

“行啊,这是好事,有空我就来。”杨小平没等对方的话说完,直接就答应了。

从那天之后,只要休息,他就来参加培训。无偿献血的好处、如何填写无偿献血表以及急救知识等都是培训的内容。

虽然参加了很多次的无偿献血,但面对这些理论知识,杨小平还是“新兵”,他认真地听,仔细地背,借着一切机会将现学的知识“现卖”给身边的同事、朋友。

当时,大众对无偿献血了解得不多,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认为把身体里的血液抽出去,肯定会对身体有伤害。于是,杨小平在宣传无偿献血知识时,有时便会遭遇冷言冷语,甚至是白眼。而他,全当这些是部队的一个个“作战科目”,想尽办法去战胜。

对于街头临时的宣传,没办法留住人一直讲,他就想办法让对方留下一份宣传单。

“不接受是因为不了解,看得多了,明白了无偿献血对身体的益处,大家就会接受了。”杨小平说。

获得无偿献血最高荣誉

血是生命的源泉,爱是生命的曙光。

几天前,杨小平一位同事的父亲因病住院,急需血小板。接到同事的求助电话,杨小平一边联系无偿献血志愿者,一边联系另一名同事。这名同事以前没参加过无偿献血,但因杨小平有事没事就宣传献血的好处,已经早就“心动”了。所以,趁着这次机会,杨小平将这名同事喊来,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同事符合无偿献血条件,当场献了血。

“有了第一次,以后就会有无数次。而且,他来参加无偿献血的同时,也会影响身边的人。”杨小平说。

杨小平的调度工作,一般情况下都是工作一天一夜后,休息两天两夜,这就给了他做志愿服务的时间。

休息时,他不仅到大庆市中心血站去服务,在萨尔图区的献血屋、让胡路区的献血屋,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2018年,杨小平荣获了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杨小平说,这份殊荣于他而言是“最高荣誉”,更是最好的认可。

近几年,因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大,普及面越来越广,很多市民都已经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只要有人需要,就会有人挽起衣袖赶来献血。尤其是那些定期无偿献血的志愿者,为了随时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们的日常生活都尽量按照献血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远离不良生活嗜好。

都说有大爱的人自带光芒,虽然他们的身份可能普通,但他们用爱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他们用热爱和执著走在公益的路上,并带动更多人在守望相助中感受着助人为乐的快乐。

文/摄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谷淑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