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自动驾驶小车……第14届“浦东小院士”是这样评出来的_浦东新区_院士_上海市

制作自动驾驶小车……第14届“浦东小院士”是这样评出来的

汇报项目研究成果和心得、回答大学教授的现场提问、还要动手实操做机器人自动驾驶小车……近日,浦东新区第14届“浦东小院士”终评在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32名入围的浦东“科创小达人”,展现了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可贵的好奇心。

第14届“浦东小院士”评选活动由浦东新区教育局、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联合主办,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浦东新区青少年科普促进会承办。全区共有109名学生申报,其中高中生29名、初中生80名,比上一届增加12%。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初评后,遴选出32位中学生入围终评。他们几乎都是拿过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过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称号的“科创小达人”。

科学探究需要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终评现场,第一个环节就是动手实践测试,在一小时里参评选手要用指定的材料原件,完成一辆机器人自动驾驶小车。主办方表示,这一环节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课题答辩环节,参评选手一一走上讲台,汇报项目研究成果和探究过程。坐在台下与他们面对面的,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的教授专家。工程学、生物学、化学、材料学、动物学、物理与天文学……课题所涉及的科学领域非常广泛,不少课题来自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因为打羽毛球时捡球太累,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初二学生陈天择想到设计一款“不用电的羽毛球高效捡拾整理手推车”;发现水洗后毛笔容易结块,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学生曹今尝试开发超声波“洗烘”一体装置;避免卫生纸缺纸的尴尬,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学生高以牧设计了一款智能提醒系统。

“为什么要做这个科研项目?”“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有没有更合理的解决方式?”每一位参评者都要回答专家的现场提问,你来我往的这一过程,不仅能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素养,也为他们日后的科创之路打开了一扇窗。“谢谢老师,今天我真是受益匪浅!”华师大二附中学生顾乐瑶运用计算机科学,设计了一款结合传统图像处理和孪生神经网络的书法临摹评分系统。在她汇报完毕后,3位评审专家不约而同地表示:“书法的最高境界是神似而不是形似,这款工具很好,但是用在哪里,值得思考。”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博士生导师、教授韩正之建议,这款软件如果运用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或许更加合适。

“‘浦东小院士’评选活动,重要的不仅仅是结果,而是培养青少年对科创的好奇心,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科技素养。”浦东新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终评前主办方邀请了上海大学李维教授对32名入围学生开展线上培训,帮助他们学习现场答辩技能,提升研究课题质量。本届“浦东小院士”评选结果将于近期公布,未来主办方还将继续搭建平台,组织“浦东小院士”开展科技创新交流活动,邀请中科院院士等专家与小院士面对面互动交流。据悉,自2002年至今,这一项目先后评出78位浦东小院士与118位浦东小院士提名奖,根据成长追踪回访,他们中有相当部分正从事科学研究、教育等领域的工作。

来源:浦东发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