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价调控的持续进行,全国各地的楼市真相逐渐浮上了水面。一二线城市的刚需应该庆幸限制购房后房价没有过快的上浮趋势,而人们的目光偶尔会扫到的五线小县城们,似乎最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曾经有人说国内的本科率只有5%,而且有大量的人月收入还不到4000元,这就更加引起了坊间的讨论。县城房价1万4又不降,老年占30%以上,未来商品房谁来接盘?
国内多数城市的楼盘都在向一二线城市看齐,今年又曝出了多座“新一线”城市。冥冥之中让人们以为房价这种事看齐一线就对了,却忽略了城市之间的收入和供需差异。其实一二线城市的楼市只占据了整个房产市场不到30%的比重,而大量的商品房需要剩下的三千多个县城和地级市进行消化,这个体量不得不令人重视起来。
一线城市的房价自10年前就开始蠢蠢欲动了,2015年上下房价翻番可能都不止。而多数小县城是从2015年以后才开始攀升,华东有个“百强县”,房价甚至达到1.4万的水平。而当地虽然作为一个县级市经济还算不错,但常住人口仅有50多万,人们的实际收入拿到大城市可能也不够看的。
展开全文
是什么给了当地房价上浮的勇气?并不是那首《勇气》,而是当地新建的高铁站、机场和跨海大桥。这些大城市标配的建设仅仅规划完,当地的房价就坐上了火箭,房企抢地、一夜起价等现象常常出现,让人摸不到头脑。然而项目全部落地了吗?没有。但房企和炒房客的争抢让当地迎来了新的问题:实际居住人口过少。
该县城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带,当地的人口常年流向周边,毕竟当地作为一个县城,经济或许还不错,但并肩周边大城市根本不够看。人往高处走的心态让的当地连续3年都处于人口流失状态,尤其是年轻人,这些住房的刚性需求者。随着购房成本同时升高的房屋空置率让的当地人坐不住了。据2018年人口统计来看,当地的60岁以上人口达到了30%以上,这样的老年人比重如何接盘高房价?
如今全国的房企和炒房客都在政策的压制下偃旗息鼓,不敢造次;一二线城市在大量刚需涌入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支撑现状甚至出现缓升;而像以上这样的县城,高价低需求该如何发展下去呢?大项目的落地并没有给人们即时带来客观的收益,年轻人在返乡潮下也很难消费得起当地水平。或者说,有同样的房价,内地的新一线城市都比它条件要好得多。棚改的货币补偿额度收紧。手里还握着房子的人,只能暂时空置自接其盘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