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今”和“令”都很抽象,造字意图是什么两者关系是什么
- 教你认识那些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古建筑
- 古罗马对逃兵为什么是十一抽杀而不是全部处死
- 罗马斗兽场如何在罗马大行其道,又是如何令古罗马人深陷其中的
“今”和“令”都很抽象,造字意图是什么两者关系是什么
一,“今”和“令”的含义确实很抽象,古人造字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这两个字,甲骨文里都已经有了,应该分析殷商之人是依据什么来造这两个字的,分析隶变之后的字体毫无意义。
王蕴志教授认为,商代文字的构字方法,以“表意”、“假借”、“形声”为主,但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字例,比如“今”,属于“变体分化字”,是从“亼(jí)”分化而来。
这种构字方法,是在某一“母字”的基础上加之特殊笔画或改变母字局部结构而派生新字。这种构字,一是不同于“象形”造字法,所派生的新字已不再单纯用表意符号进行图示,就是说,如果不事先认识老、月、束、女,也就不可能认识考、夕、東、母。如果不先认识亼,同样不可能认识今字。二是不同于“指事”造字法,指事字是独立的记词符号,和原来的象形字没有读音联系,而“变体分化字”在读音和字义上都与原字有密切联系,如甲骨文中的“白”用如“百”;“子”用如“巳”;“束”用如“東”;“云”用于“旬”等等。 二,亼,许慎的《说文解字》解为——“亼,三合也。从人、一,象三合之形。读若集。” 对这个解释,五代的徐铉就不赞成,说:“此疑只象形,非从人、一也。”《正讹》说:“亼,古集字。凡會合等字,并从此。”这就有了两个信息——亼,从人从一不一定对;这个字,与會、合等字有关。
甲骨文以象形为主,亼象形什么呢?从此考虑,徐中舒先生的解释应该是对的——他认为,亼,象木铎形,木制的铃——上面是铎体,一是铎舌。
三,徐先生对甲骨文中“告”、“舌”、“言”三个字解释说,这三个字均象仰置之木铎,下象铎身,上象铎舌。古代酋人讲话之先,必摇动木铎以聚众,然后将铎倒置始发言,故“告”、“舌”、“言”实出于同一源,卜辞中每多通用,后渐分化,各专一义。
金文中这三个字,与甲骨文形义俱同。
《周礼.小司徒》说:“循以木铎”;《淮南.时则》说:“振铎以令於兆民”,印证了徐先生的说法。他说,甲骨文中的“曰”字,亦为木铎倒置之形,“曰”字本义是振铎宣令。 四,甲骨文中的“今”字,徐先生解释为正过来的木铎,下面加了一笔。他说:“商周时代用木铎发号施令,发令之时即为今,引申为即时、是时之义。”他认为,“今”字与“告”、“舌”、“言”、“曰”同出一源。他说,《说文》对“今”的字义解释是对的,但把字形解释为和“及”有关不对。徐先生这个解释,与王蕴志教授把“今”字归入“变体分化字”的说法是一致的。
五,甲骨文中的“令”字,徐先生认为,上面也是正置的木铎,下面是跪跽的人形,表示听命。因此,“令”是合体会意字。其与“今”字的联系,都表示了振铎当时及之后的状态。 把“亼”解为木铎,不管是仰置还是正置,说得通。所以,研究甲骨文的大家,对此持不同意见的不多。
六,至于裘锡圭先生等说“亼”是朝下之口,大约也能说得通,毕竟甲骨文里的这个字,与象形的“口”字太近似了。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告”、“言”、“令”的,绝非可出自所有人之“口”;况且,有“振铎以令於兆民”的文献依据,似乎徐先生的解释更能令人信服。
教你认识那些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古建筑
1、万里长城
长城象征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极其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群峦峻岭之中。
2、莫高窟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庙遗址之一,被誉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和“墙壁上的博物馆”,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3、恒山悬空寺
悬挂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是国内仅存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令人叹为观止。
4、赵州桥
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
5、大雁塔
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盤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中国,一个如此热爱并珍视自己历史的民族,一个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民族,呈现出如此的古建筑,足以惊艳全球。
古罗马对逃兵为什么是十一抽杀而不是全部处死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十一抽杀律就是将叛乱和哗变或者临阵脱逃的部队,按照十分一组进行抽签。
如果被抽中,就会被处决,执行死刑。
需要说明的是,十一抽杀律并不是仅仅对犯罪的士兵,而往往是对整支部队,其中很多士兵压根没有犯过罪,甚至还有很多战功。
也就是说,这其实是类似于秦朝的连坐制度。
如果部队有人犯罪,就连坐到其他人。
那为什么不处死所有的人?
原因如下:
第一,罗马军团数量有限。
罗马士兵中后期都是训练有素的职业士兵,士兵本身就是财富。
一个士兵要训练到可以胜任罗马兵团的多兵种联合作战,需要多年的时间。
这些士兵不是揭竿而起的农民,如果所以将所有士兵都杀了,等于摧毁了罗马帝国的力量。
第二,临阵逃亡和叛乱也未必全部处死。
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有一群骨干分子,而大部分士兵是被裹挟或者跟风。
在军队中,由于存在纪律,士兵会本能遵守上级命令,有时候被裹挟也是习惯性的行为。
但是,很难叛乱谁是裹挟谁是跟风,杀一部分人是必要的,但全部杀死就没有道理。
实际上,罗马军团极少执行十一抽杀律。在几百年历史上,有记载的只有区区几次。
前471年的罗马共和国与沃尔斯奇人的战斗,是最早的记载。
前71年克拉苏又在于斯巴达克斯战争中恢复了此一制度。
全部的历史记载,一共也不超过10次。
这主要是,十一抽杀律这种连坐法律,反而会引起士气涣散。
这是因为考虑可能自己会在基本无辜情况下,被自己人杀死,会导致士兵士气低落。
所以,罗马帝国主要还是杀死罪魁祸首,而不是搞这种连坐。
其实,中国历史上也长时间拒绝连坐。
比如金国完颜亮时期,由于金军南下攻不过长江,反而大量逃亡。完颜亮下令军士逃亡则杀部将,部将逃亡则杀主将。
结果,军士认为自己不可能彻底制止士兵逃亡,不愿意被连坐送死。而部将和主将也是如此,不可能彻底杜绝手下逃亡,也不愿意这样被连坐。
结果就是,全军一起叛乱,将完颜亮杀死。
罗马斗兽场如何在罗马大行其道,又是如何令古罗马人深陷其中的
文物古迹常常给人以宏大的视觉震撼,可你是否曾想过,在这一个个建筑背后,弥漫着的怎样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五百多年前,罗马的君主,特权阶级以及罗马大众将罗马斗士的死亡决战作为娱乐节目,他们将困兽斗,器械斗甚至集体行刑融入竞技中成为精彩节目之一。今,就来带大家一起看看曾经被汗水,泪水,血水浸透的古罗马斗兽场吧。
公元72年,维斯巴西安皇帝为了庆祝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强迫8万名犹太俘虏修建了这座斗兽场,历时8年,在公元80年斗兽场被修建完成,斗兽场位于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占地约2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足球场那么大,外围墙高57米,相当于14层楼房的高度。
穿越千年的历史,关于罗马斗兽场的故事有千千万万,但是至今仍有几个不解的谜团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揭开它的面纱。
问题一,地下迷宫有什么作用?
一些资料认为斗兽场的地宫是关押奴隶和野兽的地方。1996年,贝斯特率领德国和意大利考古学家组成的团队首次开始勘查地下室,地下室大部分位于舞台的正下方。地下迷宫有两层住房高,辟有十五条走廊,其中有一条通往斗兽场东边的鲁德斯•马格努斯的角斗士训练场和兵营。
经过对相关史料进行探究,贝斯特终于还原出其工程建造的构思。例如,他发现一些墙壁里成对的垂直通道可能是笼子专用通道;垂直通道附近墙壁出现的独特半圆形缺口是为升降笼子和平台用的大绞车旋转杆留出空间。他的研究证明地宫有一个紧凑的、功能强大的机械系统的网状结构,而且,绞车带动的升降机能够迅速将野兽、布景和设备输送到表演区。在高峰期时,地下室曾配备过60台绞车,每台绞车高达两层楼,由4名男子转动。其中40台绞车从表演区下面吊升动物笼子,其余20台用于更换布景。
看来地宫通道确实是野兽笼子和奴隶的专用通道,也是操作机械、布景的地方。这种说法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能够说明角斗士和野兽怎样带入表演场的。
问题二,多少人口和奴隶充载这么大规模的斗兽场
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9万人,为了入场不会出现拥堵混乱,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今天容纳9万人的剧场也可谓是规模庞大了,古代的罗马有多少居民,有这么多人能够进入斗兽场。有资料考证,公元15年古罗马城公民人数是410万。在罗马鼎盛年代,平均每两个公民就有一个奴隶。如此众多的人口,有这么大规模的斗兽场就不足为奇了。
问题三,斯巴达克斯在这里角斗过吗?
很多人同我一样,是从《斯巴达克斯》的小说或电影中了解了斗兽场。电影中的斯巴达克斯在竞技场出场时十万罗马市民狂欢一般地观看角斗表演的场面,电影故事把罗马斗兽场推向了全世界。但是据资料记载,斯巴达克斯当年未曾在这里角斗过。
问题四,当年有过水战表演?
许多资料里提到罗马皇帝提图斯为了让他的臣民们看到斗兽场威武雄壮的场面。落成典礼后的第三天,斗兽场里注满了水,一场小型海战在这里展开,观众们称奇不已。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神话,不足为信。最近德国考古学家贝斯特研究得出结论,斗兽场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到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并做了微缩战船在1~1.5米深水中再现海战的场景。
曾有人说,站在斗兽场的角斗台上,只要你俯身在地上随便抓一把泥土,放在手中捏一捏,就可以看到印在掌上的斑斑血迹。只可惜,今天斗兽场的决斗台地面已经不复存在,这种烈风扬尘,碧血黄沙的感觉是体验不到啦。
作为古罗马统治者取乐的工具来说,弥漫着血腥的斗兽场固然是当时人民的悲哀,是封建制度的凝造的恶果之一;但若提到斗兽场的场馆设计,它又凝聚了古时人们无穷的智慧。
在斗兽场的每层看台上,都有80个拱门,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所以尽管整个斗兽场可容纳人数多达九万人,却因这样周到的入场设计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设计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在沿用。除此之外,另有160个出口遍布于每一层的各级座位,被称为吐口,观众可以通过它们入场和出场,混乱和失控的人群因此能够被快速的疏散(据说这里只需十分钟就可以被清空)。
古罗马时代的斗兽场修建了很多,遍及地中海周边沿岸城市,但是留存下来保存完整的屈指可数,而全世界唯一一座四层斗兽场,便是这座古罗马斗兽场了。
伟大的建筑是需要用心去仰视的,如今的斗兽场虽然光华辉煌不再,只剩下残垣断壁,但它却是古罗马历史的象征。
圣人贝达曾在诗集里写到:“何时有竞技场,何时便有罗马,何时竞技场倒塌,何时罗马便将灭亡,何时罗马灭亡,世界也便将灭亡。”如今,古罗马帝国虽然灰飞烟灭了,但它同它的建筑一起,却化作了一种精神,一直滋润着欧洲,和现代西方文明。
穿梭在一层层的拱门中,耳边微风拂过,仿佛还能听见在那个嗜血时代里,角斗士们与猛兽搏斗厮杀的怒吼声,和整个剧场亢奋的欢呼声。笑声随着血肉飞溅,贵族们抬臂挥手间
一个个生命转瞬即逝,站在底部,都可以感受到深深的压迫感袭面而来。这座庞大的斗兽场在血腥味最浓的鼎盛时期始终是座无虚席的,最狂热的场面比比皆是,但却从未能像今日作为一座废墟那样打动人心,罗马斗兽场和它那残酷而血腥的游戏终究留在了历史的风尘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