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10 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突然因病去世。
虽然勃列日涅夫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从1982年患上中风起便很少再在公开场合露面,但就在去世的前三天,勃列日涅夫还主持了纪念十月革命65周年活动,亲自登上红场检阅台阅兵 ,并在庆祝宴会上发表演说。所以勃列日涅夫突然逝世的消息,让全世界都感到十分震惊。
选谁担任“特使”?
勃列日涅夫在苏联执政18年,在他执政期间,苏联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到了 70年代初苏联战略核武器达到与美国保持平衡的水平 ,苏联已成为一个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
所以有人说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苏联综合国力最强大的鼎盛时期”。
这位苏联领导人的去世后,苏联在举国哀悼五天之后,将其安葬在距离克里姆林宫不远的红场墓园。
包括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法国总理皮埃尔·莫鲁瓦、阿富汗总统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等在内的32个国家的元首或者政府首脑,都亲赴莫斯科参加了勃列日涅夫的葬礼。
就连与苏联有着很深的矛盾的美国,也派出了副总统乔治·布什率领的代表团出现在莫斯科。
展开全文
苏联为勃列日涅夫准备的国葬定在1982年11月15日举行,中国该不该派人前去吊唁,派谁去吊唁?
邓小平以伟人的聪明才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最后选定由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特使”参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礼。
在做出由黄华代表中国去莫斯科参加葬礼的决定的同时,小平同志还让全国人大常委会向苏联发出了唁电,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兰夫则亲赴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吊唁。
延安走出来的世界级外交家
小平同志为什么会选择黄华外长担任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的中国特使呢?因为黄华外长是一位从延安走出来的世界级外交家。
作为我国外交史上的杰出领导人、新中国第五任外交部长,黄华在复杂的外交斗争中纵横捭阖,搏击风云;他对待外国友人和蔼可亲,广结善缘;
在任外交部长期间,他参与了中美建交、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外交工作,是一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外交家。
黄华1913 年出生于河北省磁县,19岁考入燕京大学,并在这里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
1936 年,黄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与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之后,黄华作为埃德加·斯诺的翻译,与斯诺一起踏上了延安的土地。
斯诺在这次延安之行中,写出了西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传奇经历的《西行漫记》。作为翻译,黄华至少有一半的功劳。但黄华认为他此行的最大收获,是有幸见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在得知黄华是北京来的学生领袖后,表扬他说:“北京的年轻人干得好哇。”并指示黄华在陪同斯诺到前线采访的同时,向战士和群众宣传国民党统治区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
这次来延安后,黄华就留在了延安。
他从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开始干起,先后担任过延安青年干部学校教育长、中央外事组联络科长等职务,参与接待过美军赴观察组的工作,并协助观察组向美国政府和军方写了详细的报告。
新中国成立后,黄华被调到外事部门工作。
在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上,黄华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新闻发言人活跃于各国记者之间,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他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深受周恩来总理赏识。
1971 年,黄华任中国首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并在随后的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的重要会谈,并参与制定了尼克松访华的公告。
周总理曾称赞他:“在新中国的外交谈判人员中,数他才华最出众。”
在1979 年 1 月邓小平应邀访美期间,黄华和国家安全保卫部门一起,挫败了一起台湾特务及美国恐怖组织对邓小平进行的暗杀活动,并以娴熟的外交技巧,会同各方面力量,为小平同志的这次访问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1976 年 12 月,黄华出任新中国的第五任外交部长。
在黄华的眼中,小平身上兼有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长处,既是战略家,又是战术家。小平同志尤其擅长针对当时国际形势的新情况和新动向,对我国的外交政策理念和做法进行调整,使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最佳时期。
黄华和小平同志有着很深的友谊。1980 年 10 月,他在陪法国总统访问西藏回京后,向小平同志汇报工作时,带了一尊精致的菩萨小铜像作为礼物送给小平同志。
小平同志羡慕地说:“我也想去西藏看一看,但是医生们坚决不让我去,说是对我很危险的,我只好从命。”
说完,小平同志还撩开裤管给黄华看:“你看,我的腿从上次爬黄山回来后,肿了一个月了,还没有完全消掉。我坚持自己走上黄山,爬到山顶。他们要我坐滑竿,我坚决不干,下山也是自己走的。你下次再去西藏,一定要喊上我,好不好?”
“中国人向来客随主便”
11月14 日,黄华一行离开北京飞到莫斯科,此时苏联副外长伊利切夫早已在机场等候多时了。
伊利切夫告诉黄华,葬礼将在15日上午9时在红场举行,届时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团安排站在红场列宁墓左侧观礼台上,非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团安排在右侧观礼台上,那么,“中国代表团愿站在哪个观礼台上呢?”
这个问题早在黄华动身之前,小平同志早就想到了。
所以黄华根据小平同志的嘱咐答复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苏联是主人,中国人向来讲究“客随主便”。伊利切夫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苏方会对中国代表团作出最好的安排。
随后,黄华发表了小平同志口授,胡乔木拟稿的一篇书面讲话。这篇讲话篇幅不长,但小平同志在这篇讲话稿中却对勃列日涅夫进行了相当正面的评价,称他为"苏联卓越的国务活动家",“他的逝世是苏联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
这篇演讲稿虽然没有直接祝贺安德罗波夫接替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总书记,(毕竟勃列日涅夫刚去世,这么写不太符合外交辞令),但讲话稿对苏联共产党和勃列日涅夫的评价是很正面的,对安德罗波夫接任苏共总书记的祝贺也是由衷的。
伊利切夫副外长在机场聆听了这份讲话稿后,称赞这份讲话稿写得“很正面”,并告诉黄华,他一定会让苏联的各大主要报纸上在显著位置全文刊登这篇讲话稿。第二天,这篇小平同志口述的讲话稿,果真出现在了苏联的各大主要报纸的显著位置。
11月14日晚,黄华一行来到莫斯科圆柱大厅,参加勃列日涅夫的遗体告别仪式。根据苏联方面的安排,社会主义国家排在致哀队伍的最前列,黄华特使又在这个队伍靠前的位置,他代表中国敬献的花圈,也摆在大厅显著的位置。
排队和勃列日涅夫的遗体告别的各国来宾很多,人站得很密,所以站在前面的中国代表团,也成了全场的焦点。
在排队向前行进时,黄华忽然听见后面来宾大声说:“前面是中国同志吗?我是匈牙利的卡达尔,我很高兴在这里看到中国同志!”
黄华马上回头,想和这位匈牙利共产党的领导人握手致意,可因为排队的人很多,根本挤不到卡达尔所站的位置,所以只好向他挥手致意。
勃列日涅夫的女儿
11月15日早上8点半,勃列日涅夫的棺椁由 12名士兵从圆柱大厅抬出,放上了灵车,缓缓驶向两公里外的红场。
莫斯科红场上,数万名的群众神情哀戚,正在萧瑟的寒风当中静默地肃立,等待着勃列日涅夫灵柩的到来。
勃列日涅夫的遗体安放在一辆炮车上,被鲜花和黑色及红色的绸缎挽饰围着,身旁站着几十名护卫军官,场面严肃壮观。
黄华特使被安排在红场列宁墓左侧观礼台的水泥台阶第一级上,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靠前的“C位”。
连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首脑,也只能站在黄华特使的身后,可见苏联人对中国特使的重视程度。
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勃列日涅娃在葬礼上哭得很厉害,因为勃列日涅夫从小就对这个女儿十分溺爱。有人说过,勃列日涅夫“用一只眼看世界,用另一只眼盯着女儿”。
勃列日涅娃在这种溺爱中长大,形成了为所欲为,娇惯任性的性格。
勃列日涅娃经历过好几次婚姻。她的前夫中有马戏团演员,有魔术师,也有了芭蕾明星。但这次婚姻都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了。
1970年9月的一个晚上,长着一头黑发,穿得笔挺制服的丘尔巴诺夫正在莫斯科一家饭店里喝酒,勃列日涅娃从门外走了进来。丘尔巴诺夫知道来的是勃列日涅夫的掌上明珠,于是凑上去搭讪。
勃列日涅娃见丘尔巴诺夫仪表不凡,便与丘尔巴诺夫聊了起来。 就这样,34岁的丘尔巴诺夫与比他大7岁的勃列日涅娃恋爱了。
勃列日涅夫去世不久,勃列日涅娃就与丘尔巴诺夫离了婚。之后又与一位年轻的吉卜赛演员兼歌手鲍里斯传出绯闻,但这段感情最终也没有修成正果。
随后她开始酗酒,还曾因酗酒被送进了精神病院。1998 年 6 月,勃列日涅娃在孤独中离开了人世,临终前留下一句遗言:“我只要爱情。”
中国特使极高的待遇
在所有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的来宾中,苏方给了中国特使极高的待遇,不但出行有苏联派出的摩托车队开道,就连中国特使在苏联的任何活动,都会把中国人安排在靠前的位置,而且苏联媒体也会在报纸的最显著位置予以报道。
就连在配备的翻译上级别上也有极大的区别:苏方给其他国家的代表团仅配备了一名普通翻译,而中国特使享受的,是伊利切夫副外长的全程陪同。
根据苏方的安排,黄华特使一行人在参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礼后,还于17日上午应邀参观了坐落在莫斯科郊区“星城”的国立加加林宇航训练中心。
这个宇航中心用苏联英雄宇航员加加林命名的一个保密单位,一般不会邀请外国人来参观,苏方安排黄华特使参观这里,显然是把这当成了对中国人的一种特别礼遇。
黄华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该中心庞大而复杂的设备,看了训练宇航员失重和各种升天和返航操作技术。陪同黄华参观的是苏联空军第一副司令叶非莫夫和5位戎装笔挺的将军。
黄华在加加林纪念碑前献了花,并表示衷心祝贺苏联科学家的卓越成就,并感谢主人十分友好和热情的接待。
黄华特使在参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礼之后,还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进行了会谈。他向苏联人转达了小平同志的意见:“中苏是两大邻国,谁也搬不了家”。葛罗米柯听了这句话,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会谈结束后,向来表情严肃的葛罗米柯向黄华特使露出了友好的微笑,并把中国客人送至电梯旁,握手道别。走出电梯后,杨守正大使悄悄地趴在黄华的耳边说:“葛罗米柯从不把客人送到电梯边,他今天的表现太罕见了!”
11月15日下午,黄华特使在大克里姆林宫的乔治大厅受到了苏联总书记安德罗波夫的会见。
这位新任苏联最高领导人见到黄华后,上前紧紧地握着黄华特使的手表示欢迎,感谢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派特使前来参加勃列日涅夫的葬礼。黄华也向他转达了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祝贺。
会见结束后,黄华特使对杨守正大使开玩笑说:“安德罗波夫同我交谈了有三四分钟,与别国领导人谈话只有一两分钟,这是不是说明我们今天受到了特殊的礼遇啊?”
到莫斯科参加勃列日涅夫葬礼的外国代表团有一百五六十个,其中不乏一些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黄华的级别和这些人相比并不占优。
但苏方却给了中方超规格的礼遇,这也说明面对渐渐崛起的中国,苏联对中国的态度也是有所转变,苏方也很期待中苏关系能有一个更大的进步。
安德罗波夫在当了一年零三个多月的最高领导人,便于 1984年2月病逝。
参考资料:
黄 华:《黄华回忆录:中国派特使出席勃列日涅夫葬礼》
李景贤:《邓小平:用智慧走活中苏关系这盘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