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中国第一颗实战氢弹投掷失败,飞行员冒死将氢弹带回_氢弹_投掷_飞行员

1950年11月30日,面对朝鲜战场上的失败,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了一句震惊世界的话:“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面对美国人的核讹诈,中国人并没有害怕,志愿军官兵继续在朝鲜战场上屡建奇功。

中国人虽然不怕原子弹,但是却不能没有原子弹等核武器,要不然会继续遭到西方国家的核讹诈,依然不能认真发展本国经济。

邓小平:“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在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大量的科学家,军人,工人,知识分子投入其中,以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为代表的数百名顶尖科学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决然的回到了祖国,参加到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

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解放军官兵也做出了大量的贡献。1958年3月中旬,志愿军第20兵团接到回国命令后,直接开赴大西北,当时苏联顾问盖杜柯夫在视察建设工地时认为,像中国这种原始的作业方式,建成导弹发射基地至少需要15年。然而,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不要命的中国军人只用了3年时间,就建成了一个庞大的导弹试验基地。

展开全文

在各行业人士的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在宇宙中唱响了东方红歌曲。

中国虽然造出了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但是西方国家却笑话中国“有枪无弹”,意思是说中国虽然有了原子弹,但是却没有运载工具,不能将其实战化,只能摆在地上做实验。对于西方人的嘲讽,周总理早就做好了应对措施。

早在1955年,周总理就曾指示空军:“一旦原子弹,氢弹有了成功,后面的戏自然要由你们来唱主角,要随时拿出原子弹空爆实验的具体计划。”

1965年5月14日,空军飞行员刘源等六人驾驶图16型轰炸机,进行了首次空投原子弹试爆实验。此次实验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并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实战型核弹。实验前,张爱萍将军给机组人员划出了很大一片的试验场,告诉他们要放下包袱,投到哪里算哪里。而在1971年的氢弹空投实验,才是更具实战意义的核武器投掷实验,当时执行任务的是飞行员杨国祥。

杨国祥出生于云南一个彝族山村里,1948年考入峨山地下党领导的峨山中学。1949年12月,年仅19岁的杨国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命为团部骡马队指导员。1950年6月,杨国祥被保送航校学习,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飞行员。

飞行员不论是在生活待遇还是在其他方面,在解放军中都是最好的。但当时飞行员的各项条件却十分艰苦,当时航校刚刚建立,航校教学设备极缺,校舍和生活条件很差,冬天的时候,东北的气温能降到零下三四十度,校舍的房屋都被大雪压塌,杨国祥和同学们只能在冰天雪地里学习。

当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飞行教官,大部分教官都是俘虏的日本关东军飞行员还有国民党军起义来的飞行员,杨国祥他们在不懂日语的情况下,还要尽快去理解日本教官的手势。另外,他们使用的飞机也都是老式的日式战机。

1951年,杨国祥从航空兵团毕业,被调到航空兵团担任飞行员,1952年参加志愿军空军。1954年到1955年,杨国祥参加改装喷气战斗机任务,因成绩显著,荣立三等功,接着被任命为飞行中队长。1956年,在解放军全军大比武中,杨国祥获得了全国空军比赛的第一名,成为空军历史上获得第一名的彝族飞行员,并被益为“彝族之鹰”,之后晋升副大队长。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后,空军开始选拔飞行员参加投掷任务,杨国祥被选拔为此次氢弹试验的主飞行员。1970年11月30日,杨国祥来到西北核试验基地某机场。杨国祥到达西北后,除了进行氢弹投掷实验,其余时间都被保护了起来,饮食起居都有专人照顾,有人保护,不准进行打球,跑步等剧烈运动,防止受伤。为了保密,杨国祥在一年的时间里没有和家人,亲友来往过。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杨国祥连续投掷了150枚与氢弹大小相同模型氢弹,最后又投掷了3枚与氢弹相同的遥测氢弹。经过上百次的训练,杨国祥连续投掷了150枚与氢弹大小相同模型氢弹,最后又投掷了3枚与氢弹相同的遥测氢弹。

1971年12月30日,一架崭新携带氢弹的超音速“强五K”飞机停在西北核试验基地的机场上,周总理在北京指挥部坐镇指挥,中国国防科委副主任朱光亚、核试验九院副院长陈能宽、核试验总指挥杨焕民、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等领导都在各自指挥位置上。

12点20分,核试验机场指挥员宋占元师长一声令下,杨国祥驾驶战机腾空而起。当飞机距离靶标中心9公里时,杨国祥用力按了投弹电钮,并迅速掉转机头飞回来。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投掷氢弹的装置没有动静,这枚氢弹也没有投掷成功,杨国祥愣住了,不过他迅速反应过来,立刻详细检查了飞机上所有的电门开关,发现并没有什么问题,自己在操作上也没有任何问题。

杨国祥驾驶飞机绕了一个“8”字形,重新校正了航线,采取应急办法,再次进入投弹圈。再次按下电钮后还是没反应,杨国祥紧接着又进行了第三次投弹,但还是没有成功,此时杨国祥吓了一身冷汗,额头上全都是汗珠。

此时杨国祥如果跳伞的话,个人是最安全的,但是没有人操控的飞机就不知道会飞到哪里了,而且这颗氢弹凝聚着太多科学家的心血,如果毁了,损失太大。最后杨国祥果断决定,宁愿粉身碎骨也决不跳伞。杨国祥向指挥部请示:“带氢弹着陆”。

机场立刻对人群进行了紧急疏散,所有人进入地下防控所避难,机场只有师长宋占元留下来,指挥杨国祥降落。好在是有惊无险,飞机安全着陆了,氢弹没有爆炸,但是宋占元师长和杨国祥身上已经被汗水浸透。

此次氢弹投掷失败的原因也很快被找出来了,是因为氢弹推送装置做工粗糙,导致电路短路发生了故障,这才使氢弹没有被正常投掷出去。1972年1月7日,西北核试验基地再次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杨国祥再次驾驶战机执行任务。此次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强大的光辐射,巨大的冲击波,震耳欲聋的“轰隆”声,震撼着罗布泊。当杨国祥从飞机下来的时候,整个核试验场一片沸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