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我国氢弹研制成功,各国震惊,而法国总统为什么怒拍桌子?_氢弹_戴高乐_法国

“你们究竟是干什么吃的?中国的氢弹都爆炸成功了,你们还在探索,请告诉我,你们究竟要探索到什么时候?”

1967年6月17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办公室里拍着桌子向眼前的几个官员怒骂道。、

这天,新疆罗布泊上空突然出现了一颗巨大的“太阳”,虽然这颗太阳异常巨大和明亮,让方圆几百公里周边的人都睁不开眼睛,但是“太阳”周围的天空却是灰蒙蒙一片,似乎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这是中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意味着我国从此拥有了比原子弹威力更大的核武器,此事让中华儿女感到无比自豪。

氢弹爆炸

消息发出之后,国际社会反应强烈,世界各国领导人为之震惊,而反应最为强烈的则是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在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的办公室里,戴高乐勃然大怒拍着桌子训斥手下的官员。

那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和法国有多大关系?戴高乐为何如此大发雷霆?

氢弹相较于原子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氢弹是不同于原子弹的又一种核武器,它是利用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巨大热量,促成氢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核产生聚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爆发出比原子弹更大的威力。

展开全文

我国第一颗氢弹模型

1945年7月,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武器,本来运用常规武器就横扫二战欧亚战场,现在有了原子弹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在日本第一次尝试使用原子弹,给日本军民带来了几十万的伤亡和意志上的彻底瓦解。

嚣张的美国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凭借技术封锁,尽力避免其他国家也拥有原子弹,从而凭借世界第一的军事实力永远保住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没想到仅仅过去四年,这一幻想就宣告破灭。

1949年8月,苏联第一颗能够用于实战的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失去了对原子弹的垄断地位,陷入到了某种不安之中。

苏联克里姆林宫

为了在军事实力上再次甩开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美国开始研究氢弹。

1952年11月,美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洋洋得意的美国政府狂傲地宣布,美国又再一次拥有了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杀伤性武器。

美国白宫

此时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正陷入在朝鲜战场的泥潭之中,美国五角大楼一些军官认为,应该向中国和朝鲜投放原子弹和氢弹,对中国的工业设施给予毁灭性打击,否则中国将来一定会走上研制核武器的道路。

这一提议遭到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否定,他认为虽然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作战英勇,但是他们只是凭借顽强的意志在苦苦支撑,他们手里的武器装备极其落后。

杜鲁门

这直接表明中国国内的工业体系非常薄弱,武器专家更是凤毛麟角,凭借这样的国力,想要造出用于实战的核武器简直是异想天开。

但杜鲁门远远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为核武器研发工作进行人力和物力上的准备。

当时钱三强、邓稼先、钱学森等优秀物理学家在国外学有所成后,相继设法回到国内,投入到祖国的核能研发工作中。

钱学森

1957年,我国与苏联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此后我国在苏联的协助下,核武器研发工作在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而当时的法国,在经历了奠边府战役的失败之后,也开始着手进行核武器的研究,在美国提供的技术援助下,法国最终于1960年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与法国的氢弹研发之路

法国总统戴高乐知道,比原子弹更加厉害的武器还有氢弹,于是他迅速组织研究人员开始了氢弹研究。

戴高乐

美国为了保持自身对这种威力巨大的新型武器的垄断地位,拒绝再向法国提供援助。

而法国总统戴高乐并不想让氢弹研究计划就此搁浅,他希望能够在氢弹研发方面获得英国的援助,同时英国又希望能够借助法国的支持而进入欧洲共同市场,于是两国领导人一拍即合,达成交换意愿。

可是这一“交易”却遭到了美国的阻挠和打压,美国作为当时世界的超级大国,为了维持自身在武力方面的绝对优势,极力打压他国军事实力的发展,除了针对社会主义阵营意外,对西方各国也不例外。

美国不希望法国从英国手里获得有关氢弹研究的技术资料,于是对英法之间的这项交易极力制止。

英国首相办公地——唐宁街10号

当时美国对西方世界各国具有巨大的威慑力,没有哪个国家敢公然与美国叫板,于是英法两国只好忍气吞声,顺从美国的意思,将此项交易暂时搁置。

法国总统戴高乐为了摆脱来自美国的政治束缚,在美苏之间获得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并完善在亚洲方面的政治布局,不顾美国的激烈反对,于1964年1月宣布与中国建交。

2月份,法国宣告完成了核武器试验,法国成为世界上又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正当法国总统戴高乐洋洋得意之时,我国于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令世界各国感到震惊,美国领导人顿时陷入到了莫名的恐慌之中。

戴高乐

为了进一步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他们改变了原先对法国研制氢弹的反对态度,因此英法之间的政治交易得以顺利达成。

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同一年,法国在英国的帮助下开始进行氢弹研发,研发人员信心满满地向戴高乐表示,法国一定能在中国之前成功研制出氢弹,戴高乐也对此深信不疑,他 认为法国作为发达国家,研发氢弹的速度一定会比中国快。

但是法国人还是低估了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

国际事务就像是下棋,很多时候在考虑第一步如何做的时候,就应该同时思考第二步、第三步如何做。

我国领导人在这一点上做得尤为卓越,在我国核武器研究事业处在一穷二白的阶段,虽然在中央提出研究原子弹之后,我国科研部门迅速着手开始了准备工作。

毛主席

但是当时很少有人会想到,在将来原子弹研发成功之后,国家的核武器水平若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就势必需要进行氢弹的研发。

而当时我国领导人早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早在原子弹还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过程中时,我国核物理研究主要负责人钱三强,就在1960年悄悄地组织了一批年轻的研究员,开始对氢弹研究进行理论公关。

钱三强

1961年,正在从事原子弹研究工作的专家于敏在钱三强的要求下开始担任轻核物理小组副组长,带领组员们进行氢弹的理论研究。

于敏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核物理专家,与“两弹一星”中其他许多专家不同,他没有任何的留学背景,1949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于敏直接留校任教,并开始攻读“量子场论”硕士研究生学位。

“量子场论”与核武器研发工作并没有太大的相关性,为了给祖国核武器的研发工作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于敏曾先后两次克服重重困难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

于敏

1951年,于敏在北京大学由于成绩优异,被选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做一名研究员,钱三强亲自找到于敏,语重心长地与他商量道:“国家现在要研究核武器,在原子核理论 研究方面正缺人手,尤其是缺乏像你这样的物理人才,你看能不能把自己的研究方向从‘量子场论’改为‘原子核物理’。”

看到于敏陷入到了沉默,钱三强意识到了他心中的顾虑,于是继续说道:“我知道这对于你来说需要多花费一些精力去学习,国家完全可以给你一些用以过渡的时间,你要知道,国家现在需要你。”

钱三强所说正是于敏顾虑的因素,听到此话之后,于敏放下了心,不再有任何犹豫,当即表示愿意服从组织安排。

于敏

从此以后,于敏和其他许多核物理研究员一样,处于对外保密需要开始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在茫茫的戈壁大漠中,于敏加班加点地看书和演算,首先将自己的专攻方向迅速从“量子场论”转向了“原子核物理”,然后日复一日地呆在工作室里,将自己沉浸在书本和演草纸的海洋之中,饿了就吃几口手边的干粮,困了就在身边的桌子上趴着休息一会儿。

家人和朋友都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以及做着什么样的工作,只能从他们少得可怜的来信中确定他们还活着。

于敏和妻子

如此渡过近十年的光阴之后,我国原子弹研究逐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此时中央把氢弹研究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这时钱三强再次找到了于敏,希望他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从原子弹转为氢弹,这对于敏来说又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但是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他还是义不容辞地答应了下来。

当时美苏等超级大国将氢弹技术作为国家最高机密,严防被其他国家知晓,我国的氢弹研发工作完全是在一穷二白的状况中摸着石头过河。

青年于敏

于敏他们唯一拥有的就是有关核物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一副不知疲倦的头脑和身体,还有一颗立志将自己奉献给祖国的国防建设的决心。

虽然他们希望能够获得外国的技术资料,但是那些对他们来说绝非必须,因为凭借我国已经拥有的原子弹技术,以及科学家们的集体智慧,氢弹研发工作依然稳步推进。

一次国外技术刊物上刊登了与氢弹研究有关的一个技术数据模块,这个模块的数据非常理想,国内有的科学家很感兴趣,但是如果要将其投入到试验之中,至少需要花费上千万元人民币,且需要用至少两年的时间才能得到试验成果。

于敏

而于敏经过三天的苦思冥想之后认为,这个模块的数据根本就没有人能做得出来,而且任何其他类似模块也无法得出这样的数据,根本没有必要费力去尝试。

过了几个月之后,外国刊物又登出报告,表示那个模块的数据存在错误。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氢弹研发的过程中,完全能够自力更生,对来自外国的技术资料根本没有了太强烈的需求。

今后的几年中,于敏与其他科学家一起继续攻坚克难,在西北荒漠里的简易住房中,他们在漫漫黄沙中忍受着酷暑与严寒,一个又一个理论难关被攻克,呕心沥血之中,一篇又一篇成熟的理论资料被著成。

中国氢弹爆炸成功,法国总统勃然大怒

经过数年的攻坚克难,我国最终于1967年6月成功完成了第一颗氢弹的爆炸实验,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氢弹爆炸

消息一出,全世界不禁为之震惊,各国领导人着实搞不明白,为什么过去被列强欺凌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国,在二十世纪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奇迹,完全颠覆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朝鲜战争时各国均认为贫弱的中国一定会惨败,可是中国就是战胜了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国美国,后来各国不相信中国贫穷的物质条件能够制造出原子弹,可是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还是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而后来,中国竟然又用了世界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了从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氢弹爆炸成功的跨越。

朝鲜战争

在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时,法国的氢弹研制工作依然处在探索阶段,戴高乐在得知消息时勃然大怒,在爱丽舍宫的办公桌前,他愤怒地拍着桌子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之所以会如此怒火中烧,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氢弹研发如此神速而感到惊讶和恐慌,一方面是为法国氢弹研发小组的能力有限而感到生气。

戴高乐

其实当时对中国的这一举动而感到愤怒的肯定不止法国总统戴高乐一人,这恰恰意味着中国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而是成为了让其他国家畏惧但又无可奈何的军事强国。

事实证明,实力才是硬道理,自强才是发展的唯一出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