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女足内西,介绍?1918年的两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_大洋_银圆_鲁迅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内西 大洋 银圆 鲁迅

本文目录

  • 法国女足内西,介绍
  • 1918年的两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法国女足内西,介绍

姓名:Kouisa Necib

出生时间:1987年1月23日

出生地点:马赛

身高:165cm

位置:中场

现效力俱乐部:里昂 10号

她是阿尔及利亚人后裔

1918年的两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民国三年二月(1914年),北洋政府为整顿币制,颁布了《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共同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

袁大头的推出,逐步取代了满清时期的“龙洋”、外国银币“鹰洋”、以及“孙洋”和“船洋”等小众币种。

(袁大头)

在人民币出现之前,袁大头作为中国市场流通的霸主,称霸了整整几十年,那个时代,被称为银圆时代。

这几十年间,银圆的价值一直很稳定,虽然时有小波动,但是相比其他铜元、兑换券、金元券等纸币的不断贬值,简直好得不要太多。

1918年,清华外教狄登麦调查了北京西郊第一区的195家居民,其中有100家汉族,95家满族,计算得出平均五口之家,至少需要年收入100银圆,才能维持得了基本生活。

狄登麦指出:“年收入100银圆的家庭,可以买到粗劣的食物充饥,刮风下风有间烂屋遮头,此外,过年还能有剩钱添2件新衣服,买够过冬的煤炭,甚至还能挤出5圆钱备用,头疼脑热抓点药,或者谁家有红白喜事凑个份子,要是腐败一点过几年过节还能买点肉吃。”

按狄登麦的说法,他调查的是首都郊区拥有“小康水平”的居民,全国各地农村更穷的他没有调查到。

1912年到1919年,这段民国之初,物价是比较稳定的,到了1920年,才开始物价飞涨,5、6年间的物价上涨了三分之一。

根据孟天培与甘布尔的调查,从清末1900年到民国初1926年的北京物价,制成了一张表格,请看下图(截取部分):

可见1918年那时候的北京物价,1银圆约等于2009年的100块人民币。

鲁迅在北大一个月平均工资是260大洋,相当于2009年的月薪2.6万,国学大师辜鸿铭给老外讲课,一次每人收两个大洋,那就是2009年的每人200块一人,一次讲课,至少得几十人吧?大家自己脑补一下。

我们以实物价格,看看当时1块银圆的购买力是多少。

1911年——1919年,上海米价比较恒定,每石(178斤)6银圆,即每斤大米要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那时猪肉每斤1角2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左右的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白糖每斤6分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

北京的物价与上海相比,差不了多少。

1916年,北京猪肉价钱为每百斤(老秤)13圆3角,约等于每斤(新秤)1角1分钱。(老秤每斤596.82克,新秤每斤500克)

由此可以计算得出,1913年,鲁迅刚在北大任教时的月薪是220块大洋,即可以买2244斤猪肉;1916年,他被加薪到300块大洋每月,可以买2692斤猪肉,真是吃猪肉都吃到怕。

按国人的习俗,有钱了当然要买田买地买大屋了,于是鲁迅开始囤房产。

1919年,五四运动过后,鲁迅在西直门内买了一座四合院,花了3500块大洋,因为鲁迅积蓄不够,卖了绍兴祖宅得了1000块大洋,又去银行贷款了500块大洋才买的。

1924年5月,鲁迅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了一座小四合院,花了800块大洋。

(就是这一座800块大洋)

另外,那时候北京郊区一亩良田不足半块大洋,城区一亩宅基地也才几十块大洋,王府井附近两进两跨,装修好的四合院,甚至150块大洋就能买下,房价与他工资相比,简直便宜得要人老命。

不过鲁迅花钱大手大脚惯了,根本没啥积蓄,要是他那时候疯狂囤积房产田地,将会在今天留给他后人无尽的财富。

难怪那时候的鲁迅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的,知识果然改变命运。

因此,1918年的两块大洋相当于2009年的200块,笔者估算约等于现在的800块左右。你同意笔者的估算吗?

参考:《历史上银圆的购买力》、《鲁迅北京买房花费》

文:梁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