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开始玩空竹 36岁成了抖嗡高手_空竹_南京_晨练

清晨,莫愁湖公园内的晨练大军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在各种晨练的队伍中,抖空竹的队伍显得格外突出。这些抖空竹的人有个统一的组织,那就是建邺区空竹协会。这是南京最早成立的区级空竹协会,也是目前南京成员最多、组织最好的空竹协会。协会目前有100多位成员,号称108将,各个本领不相同。36岁的赵凯在晨练现场显得格外惹人注目。他抖的空竹速度很快,嗡嗡作响,绕着他上下左右旋转、腾跳之间,洋溢着年轻人独有的活力,赢得在场很多晨练人员的点赞。

2000年春节假期,13岁的他就加入了建邺区空竹协会,到现在已有23年了。据赵凯介绍,自己是老南京,小时候看着爷爷、爸爸抖空竹,就喜欢上了这项传统的运动。“我大约7岁的样子就开始自己抖着玩。2000年春节长假来到协会,开始跟着成老师学,会的花样才多起来。”赵凯向记者介绍道。

赵凯所说的成老师今年86岁了,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退休高级讲师。谈起赵凯这个得意弟子,成老师格外骄傲。因为23年过去了,赵凯不仅依旧在空竹的队伍中,而且还努力接住了传承的接力棒。

工作中,赵凯是一名地铁警务辅助人员。工作三班倒,常常是上了一夜的班,第二天早上下班后,回家简单换洗下,就来到莫愁湖参加晨练。他说,抖空竹不仅让他在工作生活中一直能保持良好的体魄,还给了他很多难忘的经历。2005年10月份,南京召开十运会,开幕式有75人表演抖空竹,18岁的他是最年轻的一个;2005到2010年他参军,在部队期间,因为教战友学抖空竹,曾登上报纸;2014年历经几个月的排练,赵凯和协会的3个老师作为青奥志愿者,在比赛间歇进行空竹表演,和吉祥物互动。当时很多青奥运动员都非常喜欢他们的展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观看完他们的表演后还主动和他们合影。

从小和抖嗡结缘,一步步走来,赵凯对抖嗡运动和抖嗡文化都近乎痴爱。他的微信名字就是“抖嗡迷”。锻炼之余,他通过网络查询、了解空竹的文化知识,补足自己的文化短板。对于空竹文化历史,赵凯侃侃而谈:“现在,空竹界很盛行的一种说法,说空竹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曹植写过一首《空竹赋》: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小竹缘何成大器,健身娱乐聚人气。《空竹赋》原诗已经无从考证了,现在看到的这首诗明显是现代人所作,移花接木到了曹植之手,而且这首诗也不符合‘赋’的格式。目前关于空竹的历史,最早可以查阅到的确切文献是明代人刘侗、于奕所著的《帝京景物略》……”在他家里,有收藏的各式抖嗡,竹制的、塑料的大大小小几十种。有的是他小时候玩过的,有的是在外地交流时购买的,有的是他定制的。最大竹制空竹直径60厘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他特地到北京定制的。

从2013年开始,他在金陵高等专科学校等学校推出兴趣教学课,通过教授空竹的方式在学校带社团,迄今已经教授了100多个学员。赵凯坦言,内心最大的愿景是在南京成立一支青年空竹队伍,最好是俱乐部形式,发展更多年轻会员,让南京的抖嗡技艺发扬光大。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陈起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