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德江县泉口镇党委书记胡茂辉:践行忠诚干净担当 奋力打造农旅重镇_全镇_发展_二十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握历史大势、着眼长远发展、回应时代需求,凝聚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镌刻着人民至上的真挚情感,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凝聚人心、催人奋进,是激励全党继往开来、砥砺奋进、踔厉奋发的政治宣言和进军号角。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将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全镇上下,激发党员干部群众谋振兴、促发展的干劲和热情,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镇走深走实、落地生根。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口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奋勇争先,实现了人民生活历史性跨越和村庄面貌的历史性改变,谱写了泉口减贫事业的新篇章。

时光为卷,奋斗作笔。回顾过去五年,我们干群同袍齐心,书写了一幅满载经济民生的波澜画卷。泉口镇的特色产业持续壮大,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生态魅力日益凸显,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我们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落实“七个极”工作要求,按照“三真三因三定”工作原则,运用“76554”工作方法,全力打好“四场硬仗”,881户4450人易地扶贫搬迁,2263户11283人全部脱贫,彻底消除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

展开全文

我们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截至2022年,全镇新修(维修)通村公路37.4公里、通组路118.398公里、硬化(碎石)产业路49.81公里、连户路92.02公里,路网格局实现外联内畅。

我们抢抓国家水利扶持政策机遇,先后投入近千万元资金,通过在山沟兴建旱地水窖、蓄水池,增设提灌设施,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的目标。对乡村危旧房进行了摸底,以加固修缮、新建和集中安置等方法解决1409户的住房问题。881户4450名群众告别深山迁华城,跨越千山过上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我们依托资源禀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强肉牛、壮茶叶、稳烤烟、扩天麻”总体发展思路,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镇产业发展从小到大、由少变多、从弱到强,实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

2021年,全镇农业特色产业产值达到2000万元,肉牛存栏10000余头,茶叶种植达1.04万亩,花椒种植达6000亩,精品水果种植达1998亩,烤烟年种植3000亩以上,天麻年种植4万平方米,累计带动群众5124户25710人增收致富,户均增收0.3万元,全镇游客接待量达到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万元。

仰观天宇,时光更加深邃;俯身耕耘,未来无限可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进一步凸显了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和长远意义。

如何打造农旅重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泉口而言,须因势而谋、乘势而上,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发展定位要求,将泉口打造成为“农旅重镇”。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再启征程,我们将紧扣全县“2+N”产业发展布局,强势推进全镇肉牛、茶叶、天麻、花椒、烤烟等产业,全力打造万亩草场“旅游农场”,精心规划建设2-3个生态茶园,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和体育旅游,建设黔东北“草原游”体验区。

——依托天然草场资源,以“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小规模、大群体,分散养、集中销”为路径,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强势推进肉牛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德江黄牛”品牌。

——依托我镇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城镇为契机,坚持把招商引资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结合新国发2号文件,一门心思抓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抓经济谋项目,以项目促发展,用发展破难题、促振兴、增福祉。

——依托高海拔特殊气候,以乡村旅游、生态茶园为载体,切实做好茶文章,规划高端生态茶园,发展山地旅游,打造“高原生态茶”品牌。

——依托绿色屏障,大力发展林下天麻、林下养蜂等绿色经济产业,打造绿色现代农业,创建绿色生态品牌,持续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推动全镇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在新的赶考路上,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富美泉口新篇章建设,为全力推动城市德江现代化发展贡献泉口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整理

通讯员 梅浩浩

编辑 刘煜妤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