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破15亿,湖南卫视向“高雅艺术”动手了,这次芒果台不赢都难_艺术_节目_美育

“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这句话出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寥寥数语之间,简妙的比喻在“美育”一词尚未诞生的年代,堪破了内心世界的本质。

谈到“灵魂”、“内心”甚至“精神世界”,很多人认为它是游离于物质享受之外的另一种生存方式。它就像是一缕虚无缥缈的青烟,触不可及。

可当思维的火花在灵魂深处碰撞激荡,那短暂欣喜的瞬间,是在无数个辗转反侧,疲劳颓废之后绽放的新奇。

展开全文

或许你也曾拜读过轮椅作家史铁生《自由的夜行》,他说,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废的躯壳,脱离白昼的魔法;他说,死亡是生命的节日。

他是一个被困于一方天地的人,于是,他远离喧闹,退而沉思,他是一个用内在力量走了很远的人。

天光大亮的时候,人们总是习惯戴着面具,扮演尘世间的角色,他们困于尘嚣,压抑情绪。

那辽阔又深沉的黑夜下,人们更愿意暂时摆脱束缚,于人生,与天地,与寰宇之间自由夜行。

人生来目的并不单一,就像大部分人会选择在满足躯壳的条件下关注心灵的慰藉,但灯红酒绿与心灵乐土并不冲突。

会画少年

在当今快时代的节奏下,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盈,人们逐渐倾向于在碎片化时间下选择娱乐性较强的“下饭神器”—综艺节目。

这一类节目多是以“嘉宾竞赛”的形式来勾起受众的兴趣,例如明星户外竞技真人秀《奔跑吧》,用年轻化的方式传递情感;例如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从音乐出发,为自己,为时代发声;例如竞演养成类真人秀《偶像练习生》等等。

互联网新媒体娱乐时代下,各个领域都被垂直细分,综艺也不例外。而近期“综艺大户”芒果台也推出了国内首档美学综艺节目《会画少年的天空》。

节目聚焦于美术领域,邀请了60位集颜值才华于一身的优秀画家作为参赛选手,他们将在节目中争取6次进展机会,最终赢得知名艺术中心提供的个展机会。

可以看得出来芒果台对于这档综艺也是付出了心血,不仅邀请了现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和第一位华人女性策展人陆蓉之作为“专业”组嘉宾。

两位光是头衔,就可以看出在业内有着足够高的影响力,岁月沉淀下的是他们用更为专业的视角解读多元化的艺术。

而非“专业”组嘉宾更是邀请了华语影视女演员、歌手李冰冰,中国香港男演员、歌手张智霖以及脱口秀演员、编剧、作家李诞。

《会画少年的天空》旨在用更为娱乐化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提升大众关于“美”的素质,同时,也让更多带着鲜明个性标签的青年画家走入大众视野。

可节目在还未播出的时候,就因海报设计惹出了不小的风波。初看,招募海报以天空和海景为主要背景,可引起争议的内容是其文案。

节目面向所有美术专业的人群,可基本要求却是年满18周岁的男性。这前后矛盾的操作,带着明显的性别歧视,让众多网友坐不住了。

在更多网友的质疑中,节目组重新更改了海报,将基本要求中的“男性”改成了“男生季”,对于这一操作不少网友又开始喊话,这是要延续像《浪姐》这一类区分性别的系列节目吗?

甚至评论区的网友开始为节目板块设计出谋划策,比如60位画家的初舞台见面是比速写,一公素描,二公色彩,三公写生,出道创作。

显然,在观众眼里,这档节目是以绘画的名义来甄选男团出道。

就这样在众多质疑声中节目正式上线,作为受众群体,这档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圈可点的。目前他这档节目的播放量已经突破破13亿,芒果台又是一把稳赢不输的牌局。

尽管他没有能够抛却传统“选秀”的节目模式,但我们依然能看到周名德作品《此山中》的静谧致远,可以感受到莫里加中国水墨画《诞》中流动的混沌。

一直以来综艺节目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以其特有的亲民性,娱乐性,在受众群体中有着非常大的市场,可“寓教于乐”才是综艺这一媒介形态的主要愿景。

尽管艺术没有边界,可在艺术本身的选择上是有主观性的。而在今天,绘画并不只是单一的用画笔在画布上作画。

在面对附加在绘画本身上的艺术媒介,我们又该怎样去欣赏它的价值,电视荧幕又是否能将这种价值传递出来。

《会画少年的天空》我们能看到这些青年艺术家时刻喷涌的创造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于画作理解、艺术观念的交锋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美育育人

“美育”作为一个近代新兴的词汇,我们可以将它与中国古代的“乐教”结合起来,自古我国就有用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来教导人,衍生至今的美育就是基于此。

相关数据显示,相较于美术馆,中国游客更流连于奢侈品折扣店,在这样的现象下,引申出来的是国人缺乏一定的美育。

实际上,关于美的教育,中国自始以来就有众多学者对此进行呼吁。蔡元培说应提倡美誉,使人生美化;杨贤江说“美”自有它独立存在的价值。

可尽管如此,国人依旧狂热的追求时尚快消品,而对于自身美育的提升却是一放再放。

不可置否,美育确实不能用短暂的时间来衡量,在相对快节奏的今天,这种“投资与收入不成正比”的美育确实不是国人所追捧的。

但在这种残酷的背景之下,芒果台还依旧倾力打造了这档综艺,在其宣传片中提出了几个问题:这是我看得懂的吗?这是我可以评价的吗?这些真的有意思吗?

或许这也是国人在面对绘画甚至其他种类的艺术最常见的疑问,这也是节目名称采用“会画”而非“绘画”的高明之处。

节目的初心并不是让这些在自己领域有着一定成就的艺术家们,在这个舞台上进行技法比拼。

“绘画”更像是专业训练之后的一种能力,而“会画”则是想画,它更像是出于自己内心的一种诉求。

艺术是为人而生的艺术,那主观性的判断将是评价一副作品的直接因素,我们不必为了评价一副作品,而无人认可时心生羞愧。

各花入各眼,我们需要直面自己内心的感受,不断发掘自己的想象空间、情绪感知,并允许他们能够影响着自己。

存在即合理

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绘画可能在一些人看来是有点单一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局限于一方画布,是人一眼就能看尽的艺术。

可在绘画艺术史上,它的演变可谓悠长深远,不同流派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历史的进程中描绘着新的寓意。

在首次作品展中,画家王东旭的作品《少年》在一众恢弘气势的中国传统水墨画间显得格外的失色,在李诞和他进行交流时,对于他所获得的成就不禁感叹“你这么厉害”。

而李诞对于这幅作品的第一感受是很新,很前卫,这幅作品是当下年轻人关于情感的探索。

在深入了解画家创作意图之后,李诞直白的表达“这么前卫的一个形式是这么朴素的一个内容”,并表示欣赏不了。

但同时这幅画作在画家之间是清一色的好评,在专业与非专业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下,这幅画才是有意义的。

在以“名名之中”为主题的画展中,李欢的作品《融之》在亮相之初,便被选手赛本源严辞批评,甚至用“高度借鉴”来形容这部作品,他说:借鉴或者是学习的东西大于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内容的时候,这不是一幅成立的作品。

而在作者本人的表述里,他所从事的潮流艺术,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名词,它无关技法、形式,它更多的精神内核就是年轻。

而策展人李诞也直言,这类作品以前就是在书包上出现的,但作者赋予的一个定义,让他陷入了沉思:潮流艺术的核心是年轻,可偏偏对潮流艺术的偏见却也是在年轻时候形成的。

那个时候我们害怕批评,一味谄媚,缺少了对潮流艺术的平视,进而形成了现在的偏见。

《会画少年的天空》仅是为观众和绘画艺术两者之间搭建了欣赏的桥梁。通过这个体验,我们会改变固有的观点甚至个性,而最终得以丰富自我欣赏艺术的多元认知。

#搜狐创作挑战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