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牺牲后,31岁女教师被特招入伍,受到军队特殊对待_丈夫_武警部队_入伍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辞】

烈士舍己为人,英勇赴死的故事,无论何时听来都叫人潸然泪下,但那些英雄的家属们,他们的痛苦和挣扎往往被埋没在一片的歌颂声中,此后余生都难以真正解脱。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烈士家属,她的丈夫因救人离她而去,余下她和不满1岁的儿子独自苟活。面对生活的重担和精神的折磨,她毅然地选择继承丈夫的,为国家事业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她,就是31岁的“最美女武警”庞洪雨,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

一、水到渠成,急转直下

庞洪雨出生于1982年,从小学时起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品学兼优,还特别有责任感。由于从小就立志当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师,庞洪雨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华南师范大学,最后如愿被其心理系录取,并于2005年作为免试硕士研究生毕业。在那之后,她果真顺利实现了孩童时的梦想,成为广东省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的心理讲师。

一次偶然之下,庞洪雨认识了广东省武警大队的郑益龙。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军人,同样的奉献精神和价值观让他们彼此欣赏,慢慢坠入爱河,最终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的生活平淡而美满,2012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诞生了。

展开全文

生活本该沿着它幸福的轨迹延续下去,但意外往往不发一言便纷至沓来。2013年3月初,郑益龙途径珠江西堤码头时,恰好有游客失足落水,郑益龙当机立断,迅速跃入江中救人。最后游客幸运生还,但郑益龙却因体力不支不幸沉入江底。听闻噩耗的庞洪雨先是不敢置信,可当武警部队派出的9艘船只于三天后打捞到丈夫面目全非的尸体之后,她不得不相信,她的爱人永远不会回来了。

二、斯人已逝,永矢弗谖

英灵逝去,生者独哀。葬礼上,庞洪雨不顾形象,几度失声痛哭,似是要与丈夫同归。生者家属以及各武警部队都给予其安慰,却依然无法打消她内心的丧夫之痛。可面对着9个月大牙牙学语的孩子,还有丈夫的父母与自己的亲人,庞洪雨始终无法狠下心就这样离去。“他们还需要我!”她的内心这样呐喊。

生活的重担一夕之间落到了这个孤苦女人的肩上,但她还是默默地承受下来,克制而沉静地坚持生活下去。在这期间,丈夫同营队友们和国家武警部队都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和支持,让庞洪雨体会到了难得的温暖,也让她渐渐萌生出了一个想法——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完成丈夫遗志。

尽管对丈夫的撒手人寰无比哀痛,庞洪雨却十分理解他的做法。她早就知道郑益龙是个勇敢而具有奉献精神的男人,正是这一点让她选择了他,并在之后选择成为他。2013年,庞洪雨义无反顾辞去教师职务,向武警部队提出了入伍申请。

虽然31岁的庞洪雨在年龄上并不符合女兵的入伍标准,但由于她是高学历人才,又是英雄遗孀,出于惜才心切和爱护后辈,部队特例批准她入伍

三、巾帼入伍,以昭故志

2013年年末,成功收到入伍通知书的那一刻,庞洪雨激动地泪流满面。虽然丈夫已经逝去,但他的精神始终深深影响着庞洪雨,令她下定决心完成丈夫未完成的事业,走上了保家卫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武警之路。这条道路荆棘密布,可这位坚强的女性,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无怨无悔。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阴阳相隔的两人最终无缘再会,但他们的爱情却因为这份奉献的决心而值得称赞。并不是因为我爱你,我就要为你哭上无数个日夜,而是因为我爱你,我才要振作精神,守护你的家国。如此超越世俗的感情,值得人为此珍重怀念,付出一生。

如今,庞洪雨已经被授予了少校一职,专业技能十一级。仍旧活跃在部队,为国家发光发热。同时,她也努力地平衡家庭与工作,照顾公婆,赡养孩子。她守护的,不仅是小家,而是中华民族整个大家。即便对丈夫的突然逝去仍怀痛楚,提及丈夫时也不禁红了眼眶,她最终还是决定擦干眼泪,拨开乌云向前看,站在丈夫的岗位上,把余生都奉献给国家和人民。

纵观历史,英雄悲歌亘古不变,生命的诞生和陨落,往往不过一瞬之间。若不能平心静气的直面死亡,那么余生都将泥足深陷郁郁寡欢。庞洪雨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从她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真挚的爱情和奉献的责任,更看到了这种精神的传扬。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这句话出自《庄子.养生主》,或许这就是生命完结后的意义。就像秦失在老聃葬礼上所述:“一人恰好来此世间,这不过是他顺时而生;恰好离去了,这是他顺时而死。

顺应自然,安于时运,一切哀伤痛苦就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称此为自然的解脱。所谓脂膏在作为烛薪燃烧后就烧尽了,但火种却传续下去,永远不会有熄灭的时候。”

可是人终归没有这么豁达。至亲的离去是一生也抹不去的烙印,纵使这死亡满含崇高之敬意。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向前,不要回头,永不回头。心怀对死者的缅怀,头顶璀璨的星辰,生活依旧是一副绚丽的画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在人生的大起大落里,让我们始终保持乐观、快乐,坚定地走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