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农业与地理环境个因素的相互联系怎么理解)_学科_农学_农业

本文目录

  • 农业与地理环境个因素的相互联系怎么理解
  • 农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有什么区别

农业与地理环境个因素的相互联系怎么理解

您好,我叫蒲江丑哥。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题主所提的问题我举个例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我的家乡为例,本人家乡在成都市蒲江县。区域位于东经103°19ˊ至103°41ˊ和北纬30°05’至30°21ˊ之间,海拔500m~800m,地貌以平坝、低丘为主。区域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平均降雨量为1201㎜,空气相对湿度85%,日照时数1034.7小时,常年无霜期307天;土壤主要为紫色土,土壤肥力较高,土壤质地为中壤土,耕作层有机质含量≥15g/㎏,pH值6.0~7.5;水资源丰富,水质纯净清澈,无污染。森林覆盖率50.8%,地表水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空气质量优于国家Ⅱ级标准,有“绿色蒲江·生态新城”之美誉。所以我家乡以盛产红心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知火又名丑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耙耙柑学名春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主。茶业,樱桃等经济作物。

而同在四川凉山等山区交通,水源不太方便地区也只能种植核桃等林木为主了,再比如没汶川以盛产脆红李和车厘子闻名全国

而在广东等地经济作物则以桂圆,荔枝,芒果等亚热带水果为主了,平源地区水稻可种植二季,这也是南方一大优势。

海南等热带气候就已盛产菠萝蜜和椰子而闻名。而山东的气候则更适合于苹果的生长。江西赣南的脐橙。福建的蜜柚。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所以说农必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地质地理条件而进行种植。而不要盲目种植,其他不适宜品种。比如说在南方水果,你拿到北方,连树都不能生活,哪来的收成呢?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说说自己家乡有什么特产作物

农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有什么区别

1.什么是农学

根据教育部规定,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分三个层次,分别是“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也称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也称为专业)”。

中国大学共有13个学科(即学科门类)。13个学科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军事学;

每个学科门类下面设若干个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下面设若干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也称为专业。

可见农学是13个学科门类中的一种,即:

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

农学下设9个一级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是其中的一个一级学科。

2.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修业期限为四年,授予学位是农学学士一级学科是农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土壤养分、水分等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环境监测与评价、资源环境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农业、环保和国土等政府部门,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等单位从事农业资源高效与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