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厢北京冬残奥会刚刚结束,那边厢冬奥会余韵未消。
雪容融虽刚下岗,但昨日“顶流”滚冰墩墩依然热度不减。
半个多月前在冬奥赛场拼搏的健儿虽已都陆续回归正常训练,
但观众难忘他们的赛场风采,媒体留恋他们的流量与热度。
因此,不少参加冬奥会的中国运动员目前仍然是媒体追逐、粉丝关注的对象。
就连冰球这项在中国普及度极低的运动,都造就了几名受人追捧的“明星球员”。
英达的儿子——英如镝便是其中一位。
虽然中国男子冰球队在本届冬奥会战绩不佳,没能在“家门口”取得更大突破。
但英如镝在2月底开的一场出镜仍然人气颇高。
在互动中,除了聊冰球外,一个人名经常被CUE到,那就是巴图。
展开全文
巴图与英如镝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围绕着巴图,他的母亲宋丹丹与生父英达曾在媒体上惨烈地“撕”过一场。
如今,上一代的恩怨还未全了结,下一代的问题已然又被摆到了台面上。
有人在出镜中问英如镝:“你和你哥巴图有联系吗?”
对这个问题,英如镝倒是没表现出反感,但回答却着实有点“双标”。
英如镝先说英家一直欢迎巴图的“回归”,他也很想巴图能主动联系他。
又说他不能主动联系巴图,因为不想打扰巴图的生活。
最后是划重点的一句:巴图不想要我这个弟弟。
这番言论被很多网友打上了“茶言茶语”的标签。
而当事人之一的巴图在英如镝出镜后不久发了一个搞笑短视频。
视频里没有多言多语,加起来不过21个字:
“保持快乐的三大秘诀:无所谓、没必要、不至于。”
这一视频,也被不少网友认为是对弟弟英如镝的回应,颇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不管这个视频是巧合,还是巴图的回应,都一如既往地是他的风格:
淡然处之,举重若轻。
爱的结晶
尽管宋丹丹与英达现在是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
但曾经,二人也有过美好的爱恋与甜蜜的婚姻。
宋丹丹出身高干家庭,兄长身居要职,她本人在表演方面也十分出色。
21岁便考入北京网民艺术剧院表演训练班,两年后正式留在“人艺”成为专职演员。
与宋丹丹相比,英达的家世要更显赫一些。
英达很为自己的出身骄傲,认为“英氏家族”称得上是久负盛名。
而且与其他百年望族相比,“英氏家族”要更特殊一些。
因为其他家族大都是子承父业,事业集中于一个领域。
而“英氏家族”则不同,每一代都有突破和创新。
英达的曾祖父办报办学都大有所成,用英达的话说就是:
“《大公报》、台辅仁大学以前都是我们家的。”
其后,英达祖父投身教育事业,英达父亲则成为我国知名的表演艺术家与翻译家。
后来官至文化部副部长。
门当户对,又同样爱好表演艺术,宋丹丹与英达在排演话剧时相识,一相识便意外得合拍。
二人相恋时,都已是分手的身份,都曾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
但他们仍然像是初恋般那样爱得浓烈、爱得文艺。
英达赞美宋丹丹聪明过人、灵魂高贵,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就是拥有“有趣的灵魂”。
而宋丹丹也被英达的风趣与才华而倾倒。
热恋中的两个文艺青年用一封又一封的情书诉说着对彼此的爱恋。
很快,宋丹丹与英达携手走进了第二段婚姻。
两人领证后过了半年,宋丹丹走上舞台舞台,出演了小品《懒汉相亲》,在全国一炮而红。
婚后没多久,如胶似漆的宋丹丹与英达便很快孕育出爱的结晶。
怀着孕时,宋丹丹一直没有停工,著名的小品《超生游击队》便是宋丹丹的孕期作品。
1990年舞台,宋丹丹大着肚子、说着一口方言,
将一个因超生而东躲西藏的农村妇女演得活灵活现。
那一晚,宋丹丹演技精湛,但唯独怀孕的状态没有演。
当时,她怀孕已将近八个月,说起来,这也算是巴图的舞台初体验了。
舞台后,宋丹丹生下巴图。
除了满语名字“巴图”,英达还给儿子取了一个汉语名字,
英如镔,希望他能成长为钢铁般的男人。
那时,英达与宋丹丹感情仍然深厚,但面对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二人却态度不同。
宋丹丹爱儿子,倾尽所有地爱。
而英达虽然也爱儿子,但爱得没有耐心,也缺乏父爱应有的厚重。
在后来的采访中,英达曾说,他那时还是个孩子,不知道该如何爱儿子。
巴图出生时,英达刚好30岁。
或许因为“男人至死是少年”,30岁的“大男孩”英达并没有适应父亲的角色。
同时,英达的事业也没有大的起色。
身为“英氏家族”第四代传人,那时的英达还没有找到准确的职业定位。
但妻子宋丹丹这边却是另一番光景。
近况,宋丹丹将重心放到话剧舞台,
第三年就拿到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梅花奖。
如果说,宋丹丹与英达结合之初是“郎才女貌”。
那么,此时二人的状态更像是“郎的才华有待发掘,女的则是才貌双全”。
但宋丹丹依然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丈夫英达,甘当小家庭的“顶梁柱”。
家里家外,大事小事,宋丹丹一肩挑起,只为等待丈夫英达事业的转机。
终于,1994年,英达等来了《我爱我家》,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之作与巅峰之作。
作为这部剧的导演,英达才华尽显,自信心前所未有的高涨。
有了这部作品傍身,英达认为他不光是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人”,也是“领路人”。
称得上是“带出一批人,带红一个行业”。
《我爱我家》中,宋丹丹饰演女一号,
奉献了精彩的演出,用她的专业助丈夫英达一臂之力。
但家里的事情也得操心,于是,宋丹丹有戏就在片场,没戏就回家操持家务。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英达与《我爱我家》的编剧之一梁欢好上了。
梁欢是梁天、梁左的妹妹,北大才女。
《我爱我家》杀青时,主创合影,意气风发的英达左边搂着宋丹丹,右边揽着的就是梁欢。
宋丹丹对于丈夫的移情别恋毫不知情,依然尽心尽力地照顾家里的一切。
公公英若诚生病住院,宋丹丹衣不解体地陪护。
曾经两天两夜不眠不休,也曾连着10天只吃泡面。
虽然辛苦,但当英达用呼机给她发来“谢谢老婆”的留言时,宋丹丹觉得一切都值得。
然而,丈夫经常在外,妻子得不到支持,夫妻又缺乏交流,这样的日子过久了终究要出事。
于是,感到身心俱疲的宋丹丹也不忠诚了。
虽然这段婚外情十分短暂,但宋丹丹还是告诉了英达,
并且表示感情破裂了就分手吧!英达毫不犹豫地答应。
分手前,宋丹丹曾问过英达,是否也有了外心,英达不承认。
离完婚,英达的呼机落在了宋丹丹的车上,宋丹丹在上面看到了许多梁欢给英达的留言。
宋丹丹后知后觉,原来婚姻中几年的冷落与疏离不过都是因为英达早已不忠诚。
而爱情消逝,英达也对巴图避之不及,对于这段父子关系,英达似乎特别想得开。
他说:“虽是父子,但生命中的缘分就这么长。”
于是,一分手,英达就绝决地与巴图断了联系,彻彻底底地从巴图的生活中退了出去。
害群之马
英达如此不看重巴图,自然也不会抚养巴图。
宋丹丹带着巴图成了单亲妈妈。
婚姻中遭受的背叛让宋丹丹难以快速复原。
她觉得看车子的大爷都看不上她,甚至一度想要轻生。
难过时,宋丹丹给好友倪萍打电话,说她想死。
倪萍说:“死什么死,赶紧过来给我拖地。”
靠着朋友的帮助,宋丹丹逐渐走了出来,但儿子巴图却常常让她犯愁。
因为这个孩子实在是太调皮了。
小学一年级的一天,巴图回家高兴地告诉妈妈:“老师说我是种什么马。”
“千里马?”宋丹丹说出心里期盼的答案。
“不是,是另外一种。”
宋丹丹心里咯噔一下,试探地问:“害群之马?”
“对对对,老师就是说的这个,说我是害群之马。”
巴图这只“害群之马”让老师头疼,更让宋丹丹一个头两个大。
小学时,宋丹丹就成了老师办公室的常客,
时不时地被叫到学校听老师细数巴图的“恶行”。
从小学到初中,宋丹丹记不清被“叫家长”的次数。
只能一边给老师说好话,一边教训巴图。
其实,在巴图的内心,他深知妈妈的辛苦。
所以调皮的他虽然看起来“无法无天”,但也有最惧怕的事,那就是让妈妈伤心。
而且,越长大越害怕。
初中时,巴图遇到了一位颇有耐心的班主任,但也时常被巴图搞得焦头烂额。
这位老师在日后的采访中曾开玩笑地说,教巴图的三年大大提高了她当班主任的水平。
那时,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任课老师找她告巴图的状。
“罪状”大抵相同,都是因为“接下音”扰乱课堂秩序。
天生自带幽默感的巴图酷爱“接下音”,上课时,他不是在接下音,就是在准备接下音。
老师好容易营造出的课堂气氛,常常因为巴图一两句玩笑就立刻崩盘。
一次,巴图在学校突然倒地抽搐不止,老师吓得要打120。
巴图却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说:“我就是锻炼下演技。”
这样的巴图自然令老师家长都恼火,但他的调皮却又有“分寸”。
只是止步于少年的顽劣与玩闹,从不沾染其他恶习。
而且,巴图一如既往地害怕“叫家长”,班主任气不过的时候总会说“把你妈妈叫来”。
这话总能让巴图秒怂。
但乖不了多久,他又会“原形毕露”。
就这样,巴图一边懂事地不想让妈妈生气;
一边又时不时地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让老妈来个“火山爆发”。
气急了,脾气火爆的宋丹丹都会狠狠地给巴图来一顿收拾。
有次,巴图在家里照了张相,洗出来以后,
母子俩才发现巴图上身有三道长长的指甲印,那是宋丹丹挠的。
亲妈下手狠,亲儿子却从不计较。
因为巴图知道,妈妈爱他,而他也深爱着妈妈。
与宋丹丹一比,英达真的就潇洒多了。
分手后不久,英达便与梁欢结婚。
一年多后,二人生下英如镝。
此时,英达已经年近40,曾经不知育儿为何物的“大男孩”英达长大了。
他迅速进入父亲的角色,把英如镝疼到了骨子里。
英达说,正是因为上一段父子缘太薄,所以这一次想把所有的爱给出去。
英达还说,为了对现在的家庭负责,所以要断了与上一个家庭的联系。
他确实说到做到,而宋丹丹还抱有期待。
分手后,宋丹丹去过很多地方,搬过几次家,但手机号却十几年没换。
只怕英达会找不到巴图。
但最终,宋丹丹和巴图都没等来一通电话。
2003年,巴图的爷爷英若诚病故。
曾经,巴图也是爷爷最疼爱的孙子,但当时却无人通知巴图去参加爷爷的葬礼。
还是巴图所在学校的校长从报纸上知道了消息。
安排老师买来一只花篮,带着巴图到医院去送爷爷最后一程。
然而,去了医院才知道,英若诚先生的遗体早已送到公墓,于是巴图一行又赶到公墓。
在偌大的公墓里,巴图转了又转也没找到爷爷的墓地。
夕阳西下,巴图和老师带着花篮返回学校。
老师把花篮放到操场上,对巴图说,你就在这里对爷爷说几句话吧!
这件事到底给年少的巴图留下了怎样的心理阴影,巴图从未提及。
少年心事我们无从知晓,但宋丹丹作为母亲,她的愤怒可想而知。
但宋丹丹还在忍,为了儿子巴图,也为了公众人物的体面。
又过了没多久,英达在电视上接受采访,被问到上太空会带哪三样东西时,
英达答道:书,莫扎特的CD,还有儿子英如镝的照片。
宋丹丹下意识地关了电视,然后冲到了儿子巴图的房间。
幸好,巴图什么也没听到。
但宋丹丹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她必须让巴图远离可能受到伤害的环境。
于是,初三时,巴图被宋丹丹送到国外去读书,一读就是八年。
刚去外国,十几岁的巴图很不适应,哭着给宋丹丹打电话说:“妈妈,我特别想你。”
宋丹丹硬着心肠,抱着电话轻声安慰,却绝不掉一滴眼泪。
过了一阵,巴图也就适应了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安心上到了大学毕业。
在这期间,生父英达也没闲着,他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培养小儿子英如镝上。
从小,英达就对英如镝寄于厚望,钢琴、冰球,什么烧钱学什么。
当英如镝决定投身冰球事业时,英达便将实现儿子的心愿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
他化身司机,每天24小时待命接送儿子往返于冰场与学校。
为了配合儿子更好的训练,英达不要报酬,成为了英如镝所在少儿冰球俱乐部的义务领队。
打出点成绩,英如镝要去外国打球,英达全力支持。
他让妻子梁欢陪着儿子去国外,自己在国内又当演员、又当主持地挣钱。
拍戏,为了角色需要增肥,那就努力增;
需要漂亮,那就咬牙减,才不管身体吃不吃不得消。
儿子在国外住四人宿舍,英达心疼,凑钱给儿子买房。
买了房还不够,还要花大价钱在后院弄个人造冰场。
成为职业运动员,身体一定要跟上,英达便给英如镝请了专职营养师。
就这样,英达倾尽所有,给英如镝铺就了一条金光闪闪的成功之路。
而英如镝也不负所望,年纪轻轻就打进了职业联赛,成为老爸英达的骄傲。
捧着小儿子,英达倒也没彻底遗忘大儿子巴图。
在电视上聊满族起名字的习俗,英达会用巴图的名字举例,
说他的大爷叫巴图,为了纪念大爷就给大儿子取名叫巴图。
恭维刚生产完的女主持人身材恢复得好,调侃着说他生完英如镝这么久了还没瘦。
旁边的英如镝接话说:“你生我之前就这么胖。”
英达说:“那是因为你还有一哥哥,我生他的时候胖。”
虽然提了巴图的存在,但提的毫无爱意,更像是提起不相干的人。
这些鸡零狗碎的小事与英达的冷漠累积在一起,
一点点消磨光了巴图与英达间残存的父子情分。
更把宋丹丹逼到了想要爆发的边缘。
人间清醒
2009年,巴图大学毕业。
正巧宋丹丹接了《老牛家的战争》这部戏,
戏里有个“海归”的角色,宋丹丹觉得很适合巴图。
在宋丹丹的介绍下,巴图开始拍戏。
2011年,巴图又和妈妈共同出演了《李春天的春天》。
为了给这部戏造势,宋丹丹带着巴图上了北京台的节目。
过了没几天,英达也到北京台上节目,而且大夸特夸英如镝。
有观众说,感觉英达是故意的,有种和宋丹丹打擂台的意思。
于是,积攒了多年的怒气值在这一刻爆发,宋丹丹在微博上大说英达不是人。
宋丹丹说,可以容忍英达再婚再育,也能接受前夫甘愿当”二十四孝“好老爸。
但请英达在电视上秀儿子的时候,不要忘了他还有巴图这个儿子,更不要继续伤害巴图。
与宋丹丹的愤怒不同,巴图倒是一直很淡定。
进入演艺圈以来,巴图有机会为自己遭遇的不公发声,但他却三缄其口。
有记者主动问,巴图也只是礼貌地提议“咱们聊点儿别的”。
宋丹丹曾感慨地说:“巴图从来没记恨过他爸爸的偏心。”
“这孩子打小就善良,我就没听他说过谁的不好。”
或许正是有了这种坦然与自洽,巴图靠着老妈在娱乐圈混得不温不火,但也自由自在。
自从当了演员,巴图身上的争议就没断过。
许多人都说他是“关系户”,靠着老妈才有戏拍。
巴图也不回应,有戏拍就演,没戏拍就上综艺。
参加《跨界歌王》时,巴图就调侃,他是因为演技太差才来唱歌的。
虽然在节目里,巴图的唱功令不少观众惊艳,但毕竟与专业歌手还有差距。
于是,“玩票”式地参加了几期节目后,巴图也没有在歌手的道路上多做努力。
演了几部戏、唱了几首歌、参加了几期综艺后,巴图渐渐地淡出了。
老天爷不赏这碗饭吃,强求只是徒增烦恼。
于是,巴图转换轨道、瞅准时机,全职做起了出镜带货。
现在,巴图与大八岁的老婆王博谷把带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老婆即将临盆,俩人还是在出镜间里不遗余力地带货,而且效果颇好。
上个月,巴图和某童装品牌合作,在平台上进行了一场出镜。
当日便涨粉37万多,售出30多万件商品,当晚销售额突破2000万。
虽然距离“头部主播”的成绩还有距离,但巴图的带货能力已经不容小觑。
对于巴图来说,主播这条路远比演员要适合。
而他也实现了“三十而立”,在刚过30岁的年纪,
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成为可以为母亲和老婆提供依靠的男人。
或许,对于生父英达的厚此薄彼和薄情淡漠,巴图也曾怨恨过、伤心过。
但没有沉湎于其中、纠缠于恩怨便是巴图的通透之处。
其实,这世上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与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
与其追问公平不公平,执着于完美或不完美,还不如将关注留给自己。
毕竟,那些投入到自己身上的时间与努力,终究不会骗我们。
终有一天会给我们以回报、以滋养、以抚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