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今年沙尘天气多发?三北防护林有效吗?专家解答_沙尘_沙尘暴_天气

中央气象台今天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预计4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河西和中部、宁夏、北京、天津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本轮沙尘已经跨过长江。为何今年沙尘天气多发?植树造林有效吗?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关注1:

沙尘暴是如何形成的?

4月9日至11日,我国发生一次大范围沙尘天气,内蒙古、北京、河北等地局地达到沙尘暴级别,这是今年以来我国遭遇的第八次沙尘天气过程,也是第二次大范围沙尘暴过程。今天早上,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4月10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当地迎来沙尘天气过程,市民在沙尘中出行。图/视觉中国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此次西北部地区、中蒙边界前期升温较快,导致积雪融化、裸土暴露,与此同时,由于大风天气也比较多,持续的大风将这些沙尘抛向了高空,并进行长距离的传输。“虽然叫沙尘暴,但是沙漠地区粗沙的传输距离有限,它们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很快落下,真正能够带到高空并通过气流进行几百甚至上千公里传输的,主要是细尘,这些细尘的来源是沙化的土地。”

他说,土地沙化和裸土暴露主要是由过度放牧,在干旱区域的农业开垦、开矿等造成的,另外,在干旱区域大量用水也会导致天然水源补给减少、湖床河床暴露,产生大量的盐碱,其中含有很细的颗粒,因而产生的危害也就更大。

关注2:

为何今年沙尘天气多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成来表示,每年春季是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多发的季节。由于我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我国北方地区和上游的蒙古国南部地区存在大片的戈壁、沙漠以及沙地等土地,而每年春季冷暖交替,多冷空气活动,易出现大风天气,两者结合就形成了沙尘暴天气,对国民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全文

今年沙尘天气直观上感觉确实比较多,特别是相比于去年,还是明显较多的,但其实2021年春季沙尘天气同样多发,影响也很大。往前追溯,本世纪初的2000-2002年,沙尘天气是频发的,造成了很大影响。从最近20多年的变化趋势看,2000年至2017年,我国北方沙尘活动整体呈减少趋势,2017年后有所增加,但未超过2000年至2002年的水平。

“对于今年沙尘天气多发的原因,根据我们分析,前期(即2022年)蒙古国南部、内蒙古中部降水偏少,植被覆盖偏少,有利于起沙,是今年沙尘活动多发的原因之一。”他说,另外,今年春季冷空气活动较频繁,有利于源区地表起沙并将沙尘向下游输送,是今年沙尘活动多发的另一个原因。

4月10日,天津出现沙尘天气,天空昏黄,城市天际线若隐若现。图/视觉中国

关注3:

未来有何趋势?

吴成来称,影响沙尘活动的三个要素主要是风、地表粗糙元(主要是植被覆盖)、土壤湿度。未来沙尘活动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这几个要素的变化,除了自然气候系统的变化,人们也可以通过改善地表条件来减少风沙活动。

“对于未来沙尘活动的变化,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这需要我们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历史的气象和地表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分析未来各个要素的可能变化,才能给出答案。”他说。

关注4:

如何防治沙尘?

吴成来表示,防治沙尘暴,想要直接通过改变气候条件和大气环流去实现是很难的,但可以通过改善地表条件,比如增加地表植被,减少源地面积,增加地表粗糙度以减弱风力,从而实现减小沙尘暴活动的目标。

另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来改善地表干湿状况,这除了可以促进植被生长,还可以增加土壤的黏合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固沙作用。这些可以通过国家层面的长远规划和每个公众的自觉行动来实现。

马军称,在防治方面,要进行防风固沙,种植防护林,这些都是长期以来在开展的。要避免对干旱脆弱地区土地的人为扰动,减少过度的农牧业开垦,同时在矿业的开采中要注意植被的修复。

他说,根据公开报道,蒙古国面临过度放牧、矿业开采带来的生态问题,未来应该形成国际合作,帮助这些地区恢复自然生态。“必须指出的是,当地生态非常脆弱,降雨量有限,多数地区可能不适合种植乔木,所以要审慎研究,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真正做到生态修复。”

4月12日,浙江杭州,沙尘天气来袭,城市呈现出一片灰蒙蒙的景象。图/视觉中国

关注5:

植树造林有效吗?

吴成来说,植树造林能起到减少沙源面积和减弱地表风速的作用,即所谓的防风固沙作用。当然,植树造林也要有科学规划,并制定长效机制。在这一方面,我国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大成效,过去几十年的植树造林对减弱风沙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网友好奇,三北防护林为何还挡不住沙尘暴?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魏科表示,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应对沙尘暴最重要的措施。三北,即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三北地区分布着中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

在近40年里,我国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9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9%;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营造防风固沙林788.2万公顷。

今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频发,说明我们现在虽然在生态保护工作上有较大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强。三北防护林工程从1979年立项,规划73年,分八期工程进行。目前已进入第三阶段第六期工程,时间范围为2021-2030年。等到2050年即本世纪中叶时,情况应该比现在好得多。

另一方面,今年跨境输送的沙土特别多,主要来自蒙古国南部的大规模戈壁干旱区域。蒙古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极端干旱区域,降水量只有50毫米,呈现出荒漠化地貌。蒙古国春季增温明显,加之处于极端干旱区,当低层增温导致不稳定时,沙尘可以被大风带到至少4000米的高空,顺着蒙古气旋后部的北风向我国输送。由于高度较高,远超植树造林的冠层高度,三北防护林并不能阻拦住高空的风沙输送。也正因如此,在讨论我国沙尘天气之前,更需要讨论整个中亚区域的整体生态和环境变化。

魏科也提到,沙尘暴并非一无是处,它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例如,每年有来自非洲撒哈拉沙漠的约2800万吨沙尘,漂洋过海到达南美洲,给亚马孙热带雨林带去约2.2万吨磷肥,从而滋养热带雨林,弥补其损失的养分。我国北方的沙尘暴虽然带来严重的污染天气,但是数百万年的尘降是北方深厚黄土层的来源,也滋养了日本海、北太平洋区域的渔场。

“因此,我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沙尘暴的影响,但不能杜绝或根除,而要适应且与之共处。”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