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长女汉献帝皇后曹节和杨坚长女周宣帝皇后杨丽华谁更悲惨?诛杀宗室,猜忌大臣,残暴的周宣帝为何没有杀掉杨坚_宇文_北周_宗室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周宣帝 皇后 宇文 北周 宗室

本文目录

  • 曹操长女汉献帝皇后曹节和杨坚长女周宣帝皇后杨丽华谁更悲惨
  • 诛杀宗室,猜忌大臣,残暴的周宣帝为何没有杀掉杨坚
  • 作为史上最荒唐的太上皇,北周宣帝宇文赟到底有多奇葩

曹操长女汉献帝皇后曹节和杨坚长女周宣帝皇后杨丽华谁更悲惨

1.曹节尽管是父亲曹操的政治工具,与曹宪、曹华三姐妹共同嫁给了汉献帝刘协,但由于自己知书达礼,深明大义,她的人生并不凄惨!伏皇后被逼死以后,汉献帝应曹操意思,拥立曹节为皇后,曹操去世后,曹丕篡汉,曹节遵循传统道义,并没助纣为虐,落井下石,而是坚定地站在丈夫汉献帝的立场上,抨击揭露了弟弟的狼子野心,与不仁不义,并为此迟迟不愿意交出玉玺。

汉献帝禅位后被封为山阳公,曹节依旧不离不弃,跟随落魄的刘协到偏僻的山阳定居,照料献帝的日常起居!公元260年,曹节病逝,与汉献帝合葬,享年67岁。

曹节是被逼无奈嫁给汉献帝的,由于汉献帝性格隐忍平和,二人婚后想处融洽,命运多舛的献帝39岁英年早逝后,风华正茂的曹节对丈夫忠贞不渝,为之守寡,堪称贤妻良母,最后以近七十高寿离世,得以善终;曹节的后代做了四任山阳公,子孙繁衍较多,后来开枝散叶,并不凄凉。

2. 杨丽华,13岁时嫁给北周太子宇文赟,宇文赟性格粗暴,多次扬言要赐死杨丽华,20岁时丈夫宇文赟就一命呜呼了,21岁父亲杨坚以隋代周,夫家被灭。26岁时被隋文帝杨坚封为“乐平公主”。49岁病故。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杨丽华所嫁的宇文赟似乎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即位半年后,为吃喝环乐,就早早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了,自己继续玩,并且喜怒无常,与他相处无幸福可言。出身名门,知书达礼的杨丽华20岁的花样年华,她的“渣男”老公就暴死了,年龄轻轻就独守空房,守了活寡,寂寞孤单可想而知;身为帝王的杨坚,曾劝杨丽华改嫁,杨丽华碍于传统道义并未同意,寒衾枯灯中了却了伶仃寂寞的一生。

杨丽华平生只生了一个女儿:叫宇文娥英,杨丽华后来把希望都寄托在唯一的女儿身上,为女儿选婿颇花费一番精力,期冀女儿有好的未来,最后女儿嫁给了柱国李敏!她临终前把女儿托付给隋炀帝杨广,而杨广是短命皇帝,她女儿的后来生活可想而知。

两厢对比:杨丽华悲惨多了。

诛杀宗室,猜忌大臣,残暴的周宣帝为何没有杀掉杨坚

北周武帝登基之后,他励精图治,不仅统一了北方,还把国家发展起来,变得更加出色。

可惜老天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他英年早逝,自己的皇位就落到了儿子周宣帝宇文赟的手里。

这位老兄在历史上是比较有名的,他在后宫就立了五个皇后,自己行为荒唐,还在朝中大肆屠杀宗室子弟,很多有能力的宗室,都死在了他的手里。

周宣帝是猜忌心非常重的人,朝中有人要威胁到他的皇位,他就会下手除掉对方。

可宇文赟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自己的岳父杨坚会在他死后夺走了政权,其实宇文赟对杨坚也早就有所猜忌,他就多次要杀掉杨坚,可自己还是没有下手。按理说他杀宗室的时候那么果断,也应该有办法把杨坚杀掉。

杨坚在国内有着极高的权势,可他没有与皇帝对抗的能力,如果不是宇文赟早死,杨坚是没办法夺取皇位的。那宇文赟为何没有杀掉杨坚呢?

杨坚也是非常聪明的人,他懂得隐藏自己,在周武帝当政的时候,杨坚就受到不少人的猜忌,武帝一度打算要杀掉他。

杨坚知道这件事,心里非常害怕,他就始终保持低调行事的作风,杨坚少年老成,愿意主动隐藏自己,这就很难得了。

而且杨家在关陇门阀里面,并不是最强的,也缺乏足够高的资历,杨家甚至都不是柱国里面的家庭,如果不是与独孤家联姻,杨家也很难在北周的朝堂里面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在宇文赟继位之后,他心里最大的敌人是宗室,而不是手下的这些大臣,因此他重点清除这些宗室,也需要得到这些大臣的支持才行。

杨坚在差点被皇帝杀掉之后,他心里一样很害怕,他就用了一个办法,皇帝看着他不顺眼,那自己就请求外放,到了外面去担任官职,既不会影响到皇帝的权势,也不会让皇帝天天看见自己。

这招以退为进,正好就符合了宇文赟的心意,他也就这样得到保全。其实宇文赟虽然对宗室可以随便下杀手,但对于这些关陇门阀的子弟,他是不能随意动手的,可以说北周的宗室,在一定程度上不见得比这些关陇门阀的贵族要强,北周皇族的根基较浅,政权都没有立稳,这些皇族自然就缺乏足够强的实力。

之前的北周皇帝,心里都非常依赖宗室,希望利用他们来对付这些关陇贵族,而宇文赟年少,缺乏足够多的见识,他就认定要宗室对于自己的威胁才是最大的。

杨坚在朝中人脉比较广,关陇门阀的是没有什么原则的,只要能维护他们的利益,就不会在乎皇帝的利益,在老一批的门阀臣子老去之后,他们需要扶持一些新的代言人,杨坚就是很不错的人选,他这种性格在乱世里面才能成功,宇文赟其实并不太关心国家的事情。

他这个人好酒好色,自己过于喜欢追求享受生活,忽视了国内的很多事情。因此他很早就让出了皇位,让自己的儿子先继位,像他这样早年就当太上皇,可见是摆明要自己放开去享受生活,这样的人也好打发。

杨坚的段位明显要更高一些,宇文赟的这些心思,他都把握得比较准确。宇文赟这样的奢侈生活,也让他过早死亡,这也让北周就这样被篡夺。

他不是一个负责的皇帝,也不是一个好的父亲,没能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一个稳固的江山,其实他的天资还是不错的,要是能得到好好培养,也能有出息,可惜历来的这些明君,往往都很难教育好自己的儿子。

作为史上最荒唐的太上皇,北周宣帝宇文赟到底有多奇葩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奇葩帝王“扎堆生长”的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形形色色的昏暴之君,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在这些奇葩帝王当中,仅做了8个月皇帝便退位的北周宣帝宇文赟,堪称典型代表,也可称得上是史上最荒唐的太上皇。

宇文赟字乾伯,代郡武川人,鲜卑族,是北周太祖宇文泰之孙,武帝宇文邕的长子,生母是汉族女子李娥姿,起初获封为鲁国公,建德元年(572年)被册立为太子,当时只要13岁。作为一个父亲,周武帝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每个月都会让东宫僚属汇报太子的起居、学习情况,一旦发现他偷懒、嗜酒或举动失仪,必然会用棍棒、鞭子来痛打他,常常令宇文赟痛不欲生。

为了逃避惩罚,宇文赟开始做起了“两面人”,在公开场合总是装出一副好学上进、循规蹈矩的模样,活像一位谦谦君子。然而,一旦成功地躲开监视,宇文毓便会肆意作恶,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怨恨、压抑情绪。由于宇文赟很善于掩饰,所以他的恶行一直没有被武帝发觉(“帝惮高祖威严,矫情修饰,以是过恶遂不外闻。”见《周书·卷七》)。

为了摆脱父皇的管制,在年复一年的忍耐中,宇文赟每天都在盼望着周武帝早些死,而自己一旦登基称帝,则必然会放肆的享乐,以发泄多年来所受的委屈和苦楚。好在宇文赟并没有等待多久,就在他当上太子的6年后,周武帝因病驾崩,终年36岁,时在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初一。周武帝既死,身为太子的宇文赟随即被拥立为帝,是为周宣帝。

按照北周的礼制,先帝驾崩后,嗣主需要守孝1个月,以此来寄托哀思。然而,周宣帝却在其父死后次日便登基,十天后便将其安葬,葬礼当天便脱掉孝服,并大肆庆祝自己迎来新生。此后,周宣帝深居后宫,埋首在三千佳丽从中,左手把盏、右手把妹,天天纵情于酒色之中,玩的不亦乐乎,真好比置身于天上人间。

虽然围绕在身边的女人很多,但嗜色如命的周宣帝却并不满足,刚刚登基便颁布诏旨,大量征集贵族或民间美女入宫,并依照姿色、才学、出身、年龄等条件划分等级,其中等级最高者,可以获得妃嫔等称号。除正牌皇后杨丽华外,宇文赟还钟爱朱满月、元乐尚、陈月仪、尉迟炽繁等四位美女,因为宠爱程度相等,竟将她们也全部封为皇后,使北周出现“五后并立”的局面

对于周宣帝来讲,做皇帝的唯一乐趣,便是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生活,而一旦明白皇帝还肩负着治理国家、抚育万民的责任时,他的心中便不免生出无尽的烦恼。渐渐地,帝国纷繁复杂的事务令周宣帝精疲力尽,皇位在他的眼中开始变成一个包袱、累赘,越来越难以承受之重。随着对皇位的抵触心理越来越强烈,周宣帝最终下定退位之心。

大成元年(579年)二月十九日,周宣帝不顾群臣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将皇位“内禅”于年仅6岁的长子宇文衍(朱明月所生,继位后改名为宇文阐),自己则以太上皇的身份(天元皇帝)退居深宫,专心致志地享受生活。此时,周宣帝只有21岁,前后在位仅有8个月而已

宇文赟退位后,继续在全国大选美女以充实后宫,使得北周皇宫的佳丽将近万人。拜纵欲过度所赐,宇文赟的身体很快被“掏空”,退位后仅过了1年多时间,便病死于天德殿中,享年22岁,时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二十四日。纵观宇文赟的一生,真可以用“荒唐”二字来形容。

周宣帝临终前,岳父杨坚利用侍疾的机会,授意亲信刘昉、郑译捏造遗诏,宣布一旦太上皇驾崩,将由杨坚担任丞相,以辅佐幼主宇文阐处理朝政。果然,宇文赟刚死,杨坚便“名正言顺”地执掌北周军政大权。起初,太后杨丽华很是满意,认为有父亲的忠心辅佐,帝国会度过重重危机,重新走向振兴。

但让杨太后万万没想到的是,老爹根本不满足于只担任丞相,他想要的其实是宇文氏的江山。经过持续数月的屠杀和军事镇压后,杨坚彻底铲除朝中和地方上的反对者,遂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逼迫宇文阐“禅位”,随即建立隋朝,并改年号为开皇。此时,距离宇文赟驾崩才7个月时间而已!自古篡位谋国者,大概没有谁比杨坚更高效,宇文赟若泉下有知,不知该怎样想。

史料来源:《周书》、《北史》、《资治通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