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狗令不能仅仅满足于“史上最严”_史上_越来越_罚款

印象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史上最严”了。杭州规定市区内的遛狗时间为每天晚上7时至次日早上7时,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西安规定无证养犬最高可罚1万,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贵州规定狗伤人最高罚款3万,不清理狗便最高罚款500元,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总之,罚款越来越高,狗粪越来越贵,绳子越来越短,但老百姓的恐狗的焦虑并没有因此越来越少。

日前,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硕硕的母亲仍在为自己13个月的儿子30万的治疗费用发愁,因为被小区的狗咬掉半边脸,狗的主人垫付了15000元医药费后再无表态,狗的主人解释:我的狗没咬过人,小孩拿东西打狗了。可是,如果当时的狗被拴着,这场意外可能本不会发生。恰恰是很多狗主人都认为自己的狗不咬人而不拴狗绳,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从来就没遇到过检查”。

所以说,“铁打的狗患,流水的‘最严’”,并非说“最严”不好,关键还是如何把“最严”转化为“最有效”。只有让规定“长出牙齿”,只有严格执法,让违法者不漏网,才能真正发挥法规的震慑、警示作用,不文明养狗的行为才能减少。这就需要不仅管住养狗者,更要管住管理者,即重在解决有人管,怎么管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史上最严”的“冠军轮流坐,狗患依然在”的痛痒,就因为解决不了“管不过来”的问题,从而使“最严”沦为最有“颜值”。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治理狗患的管理资源和效力都相对有限,大量增加管理人员和警力显然不现实。这样的矛盾面前,靠每年一次的运动式治理也只能起到一时之效,所以较为可行的办法就是以抽检的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处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