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动》成白玉兰论坛焦点,导演傅东育呼吁提高行业门槛_演员_这是_题材

目前,现实主义题材大剧《破冰行动》正在几大卫视二轮热播中。而现场,导演傅东育对于主持人提问的精彩回答,几次引发全场热烈的掌声与笑声。

在探讨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方向时,傅东育认为应该在“现实主义”前加上“批判”两字。

“对于现实状态之下我们所有的表述,应该带有批判精神。这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精神,也是我们与别的行业不一样的生活态度。我们关照当下所有的困境,是为了未来,为了明天的希望。这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意义。在这样的精神引领和自觉态度之下,我们的作品一定有更好的未来。”

傅东育坦言这两点其实跟自己都没关系,但他愿意来总结一下。

在题材方面,他认为“不要用现在的审查制度把自己封死,这样无疑是作茧自缚。”

在这个前提下,傅东育以现实主义的创作状态来展现所有社会问题,“我想用真善美来表达这件事,这是我的初衷。”

傅东育强调大家应该重视题材的选择,“现在的环境并没有大家想得那么不堪,更说不上‘突破题材壁垒’。任何题材到我这里,我都会怀着一颗善良的心去表达。还有就是对艺术创作抱有基本的尊重。”

展开全文

他坦言自己并不懂所谓“圈层”的事,但从他的角度来说,自媒体时代创作一个作品,他会思考类型化是否做到了极致?

而实现这个优点的关键就是真实,演员塑造以及人物的真实。“你完成了这个,观众就会追随而来了。”

▲电视剧《破冰行动》剧照

【演员最值钱,导演负责“拉平”演员表演】

的确,《破冰行动》塑造了非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们不再是脸谱化的正邪两派角色,而是在情与法、爱与恨以及信仰之间互相影响,从而牵动观众的情绪走向。

当被问到如何塑造正反两类人物时,傅东育表示“不愿意用是与非、善与恶、对与错来评价人,因为这太简单粗暴。”

所以,演员的戏,应该是对比着来看的。他指出,也有演员会对导演产生“敌对”状态。

“演员往回收着演,扑克脸,是他对导演、角色的极度不信任,我先保护自己,我先不输。”

而作为导演,傅东育对演员这个职业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演员最值钱,是所有行业里最值钱的。我们出卖的是经验和智慧、体力,他们出卖的是灵魂和情感,这不等价,这不等价!”

正因如此,他认为演员永远是没法换的,说谁比谁演得好,“这样的比较是极其业余的。”

因为导演在确定一个演员时,是因为他身上的气质与角色非常契合。“当你确定了是他,这个角色必须请他来演,这是导演做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演员的年龄、经验各不相同,你把他们拉平,这是你的工作。”

那么如何把演员的表演“拉平”呢?傅东育认为,演员在演戏时都要找到这个角色的信仰,这个角色为什么存在。他希望每个演员在拿到一个好剧本之后,都能“往深里走一走,沉下心看看。”

【提高行业门槛,为类型化再多走一步】

论坛的最后,几位大咖各自提及未来的创作方向,在傅东育看来,就题材本身而言,已经没有什么题材是没有触及过的。

撇开技术方面的更新迭代,首先还是应该先确定作品的类型。

“我被问到,类型化这件事,导演你行吗?你今天拍的戏参照对标是什么?你能干过它吗?我说,像《破冰行动》,我对标的是美剧,它可以拍成《毒枭》、《绝命毒师》、《反恐24小时》、《越狱》。再让我说,我选《国土安全》,因为这是个信仰问题。”

“类型确定后,全方位尽量追随并靠拢,使观众愿意接受你的故事,形成对故事真实的信任,再将你想表达的虚拟主题传达给观众。这就是我们该做的事,也是手艺。”

▲电视剧《破冰行动》拍摄现场图

而在坚定对自我发展方向的坚持的同时,傅东育也毫不避讳地直指行业弊端。

“我希望我们的行业门槛再高一点,这三四年以来,市场如此蓬勃发展,大家也没有门槛了知道吗?什么人都可以当演员,什么人都可以当导演(全场鼓掌)。然后你还跟他说,我们要精品(全场大笑)。精品从哪来?不可能的!”

傅东育希望,未来能够提高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我们不谈环境,只谈个人的创作。我觉得这是我们能为中国的影视行业未来添砖加瓦,做出自己努力的一种尝试,我们为类型化再多走一步,《破冰行动》其实做到今天,我觉得只是学习,还有很多后悔和遗憾,我自己回家写检讨(全场再次鼓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