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眼馋中国数学能力,引进九九乘法表后,却“水土不服”难适应_九九_乘法_歌诀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九九乘法歌诀》又叫做"小九九"。小学二年级所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很多人学的时候应该也有疑问,为什么叫九九乘法口诀呢,明明是从"一一得一"开始的。其实在我国古代,口诀却是倒过来的,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一一如一"。因为口诀开头的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

那为什么我们现在所学的"九九乘法口诀"不一样了呢?

相传,教育大师们为了后人容易记忆,就像文学表达上由原来的古诗词变成现在的白话文表达一样,到十三、十四世纪的时候被后人倒了过来。不得不说,现在小学校园所学的"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的九九乘法口诀顺序更容易记住。

古代乘法口诀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并不是欧洲人知道的十三世纪才有这种简单的乘法表,而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在用了。

在《荀子》、《管子》、《战国策》、《淮南子》等书中都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这说明《九九乘法歌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广泛流行了。

展开全文

《九九乘法歌诀》在我国古代还有好多名称,例如九九歌、九因歌、九九表等,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准则。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能快速地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般情况下,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或者学龄儿童都可以背诵《九九乘法歌诀》。相传西方文明古国希腊和巴比伦也曾发明乘法表,不过比《九九乘法歌诀》复杂很多。古时候信息传递滞后,直到十三世纪初欧洲人才知道中国拥有简单的乘法表。梅姨"引进《九九乘法歌诀》

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论世界上哪个国家,搞好教育都是国之根本。

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其中包括,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国的数学课程一直将数的计算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5年3月《九九乘法歌诀》被引入英国。不得不说,中国数学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很多国外人购物结算找零时和中国人的速度比起来还是差很远的。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用基础的数学知识很快的口算计算出结果。

但是很多国家计算起来特别复杂,而且速度非常慢。尽管英国曾经有像牛顿、哈代、泰勒、巴罗这样的著名数学家,还有发明乘号的数学家赫锐奥特,但是目前英国人的数学计算水平普遍令人汗颜。很多牛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就连"8*9"这样简单的算术题都不敢作答。可见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有多差劲。

人称"梅姨"的英国首相上台后,为了提高他们国家的数学水平,把中国的《九九乘法歌诀》推进到各大小学教育当中去。百年教育,从娃娃抓起。不得不说这位领导眼光十分独到。毕竟这个《九九乘法歌诀》在中国两千多年来世代延传。

从"九九乘法"到"12*12乘法表《九九乘法歌诀》被推到英国后,学生“水土不服”难以适应。

由于语言上的局限,再加上中英两国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很多英国的小学生对《九九乘法歌诀》一时很难接受。在BBC的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里面,很明显看出来,"中式教育"对很多英国的孩子来说,上课简直是人间最大的折磨。

不过,经过四周的学习对比测试的结果还是十分惊喜的。"中式教育"的数学成绩比本土教育方式测试的结果高出很多分数。这也充分证明了"中式教育"的可取之处,尤其在数学教学方面。要知道小学的数乘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英国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教育学家把"九九乘法"改成了"12*12乘法表"。在推行"乘法表"的过程中,中方也提供了一批优质数学团队前去支援,解疑答惑。每一项合作交流都是不断磨合的结果。

然而"12*12乘法表"也被网友称为加强版"九九乘法口诀"。甚至还有网友调侃说,"九九乘法"终于去折磨外国人去了。老外学习后感叹:中国人竟是这么算数的,怪不得口算这么神速。

英媒报道,今年将测试29所的小学在校生学习"12*12乘法表"的成果。具体时间安排还没有公布。数学这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不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学习这门学科都十分耗费心神。想必英国学生们经过加强版"乘法表"的学习之后体会应该会更加深刻吧!

总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和中国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经济发展水平允许他们的后代拥有自主选择权。他们可以不学习,选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获得相应的社会福利。中国人"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信条在英国孩子眼里完全不存在。正所谓"前人种树乘凉",英国的孩子也在变相"啃老"。

但是近年来,国外教育也出现困境,改变教育模式也是必经之路。毕竟经济基础是前人创造。如果新一代的祖国花朵每天只会乐享其成,势必经受不住生活的考验。千万不要低估了计算对经济的影响。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对待教育问题,都应该取长补短找到更合适的教育模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