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边界,米兰设计周上的中国设计不仅是“国风”_米兰_设计_系列

设计是世界的通用语言。

4月18日至23日,一年一度国际最重要的设计事件之一,米兰设计周(Milano Design Week)吸引了全世界优秀的作品参展,自然也包括中国设计师们的佳作。今年,除了连续多年参展的“常客”,也有一些新锐设计师初露头角。他们的作品来自东方又不仅是“国风”,更多是充分展示个人风格,用作品打破地域边界。

@周宸宸

85后的周宸宸是米兰设计周的“常客”,29岁时摘得米兰卫星展“新锐设计奖”,此后的几年中,他的身影更是出现在世界不同的设计舞台。本届米兰设计周,周宸宸携FrankChou Design Studio带来了三组作品:Balance哑铃、Sketch系列以及Signature系列。

Balance 哑铃系列

Balance 哑铃结构了罗马柱,形状不完全类似传统的哑铃形状,甚至两端并不“平衡”。周宸宸希望这款哑铃是一个具有行为引导意识的设计,让那些不健身的人在不经意间看到它时可以潜移默化地获得提醒——你应该转换一下当下的模式去做些什么,哪怕只是站起来走一走。

展开全文

Sketch系列,由回收橡胶编织而成

周宸宸为LOUIS VUITTON OBJETS NOMADES 设计的户外家具 Signature

Signature的灵感来自于中国的梯田和亚利桑那的峡谷,周宸宸通过线条强调了不同面的优美曲线,呈现出一种极简主义美学。

@陈旻

另一位“常客”陈旻2008年就亮相过米兰设计周。这次ChenMinOffice带来的有冇用-花瓶(Uselessful-Vase)系列更是入围Ro Plastic Prize 2023的艺术与收藏设计版块。

Ro Plastic Prize从属于“Guiltless Plastic”(塑料无罪)策展项目,该奖项致力于改变人们对塑料的观感,探索塑料回收利用的可能性。

有冇用-花瓶(Uselessful-Vase)

有冇用系列以梅瓶、观音净瓶、玉壶春瓶三款经典宋瓷花瓶作为内胎,将服装行业常见的制衣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纤维(TPU)热熔重组附着于内胎之上。剥离成型后的“布料”失去内胎的支撑,却诞生出了新的审美价值。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品物流形

今年,品物流形PINWU受日本建筑事务所Schemata Architects&Jo Nagasaka的邀请,参加了由韩国可持续时尚品牌Re;code发起的Re;collective的展览,主题为“Upcycle(升级循环)”。

“飘”纸椅

创始设计师张雷,曾与另外两位创始人Jovana、Christoph运用中国传统油纸伞的糊伞工艺,做出 “飘”纸椅,并获得2012年米兰家具展设计师卫星展全场最高奖。

“CEWO”坐具 PINWU Studio

与回收利用不同,升级循环的作品是直接使用旧的物体和材料,不需要在制作过程中耗费更多能源。基于这个主题,今年PINWU利用陶瓷与木料创造了可持续作品——CEWO坐具。

原材料是105片来自景德镇的陶瓷碎片和69片来自品物流形木工坊的回收木料,通过绳结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坐具。

@汪紫菱

本次米兰设计周期间,汪紫菱受科勒KOHLER邀请为其150周年纪念艺术系列进行创作。“A World on String”这组作品延续了汪紫菱让材料悬浮在框架内的个人绘画风格,将抽象主义呈现在了产品设计上。

汪紫菱的作品一直在挑战二维绘画空间的观念。通过一种以生物材料为基础的,可以硬化丙烯的聚合材料,汪紫菱使平面的图像变成三维的雕塑绘画。这种组合方式不仅便于材料和物体之间的连接,更允许她去探索二维图像和三维空间之间的交点。

“A World on String”系列三件作品

汪紫菱本次设计的灵感来自于自然,即打开家的房门,走到自然中去。由于今年是兔年,汪紫菱还用自己的独特画风勾画出一只兔子形象,赋予东方文化之韵。

@蔡烈超

时隔四年,蔡烈超工作室携同名自主品牌MARIO TSAI重返米兰设计周,带来2023最新作品——“建筑之光”(Light of Architecture)。

2019年,设计师蔡烈超曾以“从结构出发”的主题办过一次独立展览,本次的主题延续了对结构和模数化的研究。蔡烈超工作室将光源作为灯具的基本模块,再根据预设的光线反射和折射效果,添加不同尺寸和形状的连接件,创造出了三个灯具系列。

“建筑之光”的灯具系列:Pagoda

“建筑之光”的灯具系列:Bloom

“建筑之光”的灯具系列:Grid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