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神与企业凝聚力(如何培养企业员工队伍的团队精神)_团队_员工_目标

本文目录

  • 如何培养企业员工队伍的团队精神
  • 怎样打造企业的团队精神

如何培养企业员工队伍的团队精神

一、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信任感更能提升对员工的影响力。有一家知名银行,其管理者特别放权给自己的中层员工,一个月尽管去花钱营销。有人担心那些人会乱花钱,可事实上,员工并没有乱花钱,反而维护了许多客户,其业绩成为业内的一面旗帜。   相比之下,有些管理者,把钱看得很严,生怕别人乱花钱,自己却大手大脚,结果员工在暗中也想尽一切办法谋私利。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相互信 任对于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影响,尤其会增加员工对组织的情感认可。而从情感上相互信任,是一个组织最坚实的合作基础,能给员工一种安全感,员工才可能真正认 同公司,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   

二、在组织内慎用惩罚   从心理学的角度,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两种手段:惩罚和激励。惩罚导致行为退缩,是消极的,被动的。激励是积极的、主动的,能持续提高效率。 惩罚是对员工的否定,一个经常被否定的员工,有多少工作热情也会荡然无存。组织的激励和肯定有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正面认同,而组织对于员工的频繁否定会 让员工觉得自己对企业没有用,进而也会否定企业。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团队精神与凝聚力,沟通是一个重要环节,比较畅通的沟通渠道、频繁的信息交流,使团队的每个成员间不会有压抑的感觉,工作就容易出成效,目标就能顺利实现。   当然这里还包含一个好的统帅和准确的目标,或发展方向的问题。当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的时候,员工就容易产生对公司的信任,士气才会提高,凝聚力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所以高层要把确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近期目标下达给下属,并保持沟通和协调。这时,企业团队成员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和骄傲,乐意积极承担团队的任务,工作氛围处于最佳状态。

怎样打造企业的团队精神

怎样打造企业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根植于团队之中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这就是说,团队精神一经形成便深深扎根在每位成员心中,每位团队成员总是以大局为重,着眼长远,通过团队的成功来实现个人的价值。每位团队成员尽管分工不同,但都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目标,提升整体工作业绩。每位团队成员能为团队事业的发展积极奉献,每人献出一份力,从而形成大的合力,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打造团队精神是实现个人价值与团队绩效双赢的现实途径,不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机关、社会团体等,也不论是大的团队,还是小的团队,要想更好更快的实现共同目标,必须努力打造团队精神。下面,我就团队精神的打造从五个方面作分享。

一、明确目标,凝聚团队战斗力

明确目标就是要以目标作为努力方向,使每一位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明确目标就是要用目标来促使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遇到任何困难也不迷失方向、丧失信心,形成一股强大的战斗力。

1、团队及成员都必须设立具体的目标

一是团队要设立共同目标。要综合分析实际情祝,选定一个崇高的、可行的、能够促使团队成员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制定具体化的、能给成员带来好处的目标,促使团队成员的认同。比如确定一个团队的业绩目标,能给个人带来看得见的收益、好处,成员就容易认同,就能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不论是领导者、中高层、基层员工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要根据目标的大小制定阶段规划,一步一步的实现最高目标。作为一个团队一年怎么做,二年怎么做,三、五年、十年怎么做,怎样分阶段实现最高目标,要有一个具体规划。作为一个分队一月怎么做,一个季度做到什么程度都要有规划。在这些规划的指引下,员工不会因为过高的目标而迷惘,也不会因为过低的目标而懈怠。

二是成员要设立个人目标。个人目标要为共同目标服务,不能与共同目标相违背,与共同目标相违背的个人目标只会造成内耗。个人只是团队的一部分,个人目标要考虑与其他成员的关联与合作,孤立的个人目标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个人目标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爱好来设定,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扮演相应的角色。个人目标同样也要有阶段规划,从而实现个人与团队协同前进。

2、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坚持

坚持就是要有一股韧劲,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不能动摇,总是把困难与挫折当成锤炼意志的工具,就像一棵青松总是“咬住青山不放松”。坚持就是要自信,团队内部成员要实事求是面对问题,不能走极端。在目标实现的过程当中,有时某些环节出了问题,影响到全局的时候,不能全盘否定既定的目标,不要轻易改变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总不是一帆风顺的。坚持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一件平凡的事,连着做很多次就不平凡,简单的事做透了就不简单了。大多数的人由于受专业的影响,可能一生都只能从事相同的工作,如果对工作产生厌倦而不能坚持把本职做好,那么团队的整体绩效就会降低。

二、分工合作,优势互补

打造团队精神要对团队成员进行科学的分工,使每一位成员都担负着整个团队中一部分责任,有责任才有付出。打造团队精神要促使团队成员在实现整体目标的过程中摒弃孤立的思想,像齿轮与链条的关系一样协调合作、优势互补、刚柔相济。

1、要对成员进行科学明确的分工

作为团队领导人一定要对成员进行科学的、明确的分工。科学的分工就是要使员工的工作性质及在团队内的位置分配与其人格特点及个人偏好相一致,这样使他尽情地发挥工作特长,其团队的整体绩效势必提高。明确的分工就是要让每个员工发挥螺丝钉的作用,要对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应尽责任、享有的权利等都要一约定,决不能模糊不清、界线不明。对员工进行科学明确的分工,就能使员工各在其位、各谋其职,每人献出一份力,从而形成大的合力。

2、要促进成员的合作互补

要做到个性互补。每一位团队成员不应过分关注其他成员在性格上是否与自己相似,现实中没有哪一种性格是最好或最完美的,要把精力放在怎样把工作做好上,而不是去苛求别人做工作的方式上,从而使性格不同的团队成员形成互补。要尊重对方个性,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尽景迁就对方,接纳对方,并取对方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互相牵制互相指责。一个团队里面不能都是孙悟空,也不能都是沙僧或猪八戒。要是那样的话大家就形成不了互补、互动状态,1 +1 》2的效果也就无法实现。

要促使成员融入到团队中。首先,要摒弃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代之以齐心协力的合作意识。个人英雄主义己经无法在当今取得最大、最彻底的胜利,只有将个人融入到团队当中,齐心协力积极为团队付出,才能取得个人与团队的双赢。如果过分强调个人,将要在激烈的竟争中败下阵来。其次,要从“我”到“我们”转变。要转变“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思维,在兼容并蓄中实现双方甚至多方利益的均衡。要养成以团队为主体与外界打交道的习惯,我即团队,团队即我,我与团队密不可分。当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某项工作时,要善于借助其他成员的力量,互相帮助、资源共享、取长补短,最终达成共同发展、互利双赢的目的。不能只顾自己利益,只看到自己长处,缺乏合作共进意识,那样团队利益就会被淡化,整个队伍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三、有效激励,保持活力

打造团队精神就要通过比较完善和合理的激励机制,促使团队成员的合理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把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并奉献给团队,确保团队充满活力。

1、制度激励

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机制:将员工的利益、命运牵系在团队、牵系在成员与成员之间,使团队充满活力;要有明确的竟争机制:竟争要公开、公止、公平,能者上庸者下,任人不唯亲、举贤不避亲,让人才不断涌现,促使团队成员你追我赶,充满活力;要有科学的奖罚机制:要大奖小罚,奖要奖得心花怒放,罚要罚得心平气和。要重奖团队轻奖个人,促使大家以大局为重,尽心尽力地工作,为着共同的目标冲刺;要有公正的监督机制:团队领导(公司老总、说话有份量的人)要站在公正的立场对所推行的制度、规定进行监督、检查,没有监督就没有促进;要有明确的淘汰机制:不好就淘汰,对那些多次不守规章而屡教不改的员工,再多的激励也无效,要坚决淘汰。淘汰不思进取的员工不会削弱团队力景,相反,就像去除毒瘤后会增加团队活力。

2、情感激励

与员工共享荣誉。要适时地以各种形式肯定员工的成绩,要乐于和优秀的下属分享成功的荣耀,不抹杀员工的功劳,不独占团队的业绩。这种喜悦会使他们得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这种满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释放出更多的能量。美国著名的橄榄球教练保罗.贝尔在谈到他的队伍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时说:“如果有什么事办糟了,那一定是我做的;如果有什么不尽人意的事,那是我们一起做的;如果有什么事做得很好,那么一定是球员做的,这就是使球员为你赢得比赛的所有秘诀。”

实施人性化管理。要变独裁式管理为民主式管理,遇到问题多征求相关人士的意见、接受一流人才的正确意见。要像对待亲人一般对待员工,为员工提供慷慨、全面的福利保障和生活服务,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从而使他们安心付出。

3、氛围激励

要建设优秀的团队文化,建立共同的团队愿景,以感染和薰陶员工。要经常召开会议对员工适时激励,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有积极的思想、讯息“往下说”(向员工说),消极的思想、讯息“往上说”(与领导商讨)。要宣传工作重点,引导发展方向,建立员工承诺机制,保证团队工作在积极向上中高质量地展开。要由“命令与控制”逐步过渡到“一致与满意”的管理理念,团队领导的职能是促进而非全盘负责,是领导而非指挥;团队的决策应当由全体成员协商制定,达成一致,而并非由领导者一锤定音。

四、沟通协调,保持默契

打造团队精神要在成员与成员之间、领导与成员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加强沟通、协调关系,交换和适应相互的思维模式,把信息、思想、情感在成员或团队之间传递,直到相互之间达成共识。达成共识就能在相互之间增强信任,加固联系的纽带,在工作中保持默契,提高工作成效。

1、讲究沟通艺术

一是积极倾听。要排除干扰,积极投入,止确理解和体会对方的感情,明确对方的意图,领悟话语的含意,适时用点头、微笑、手势、体态等表情作呼应,表达自己参与交流的诚意。

二是有效表达。就是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信息,使之得到有效传达,从而增进沟通。一位好莱坞制片人在谈到一个新剧本时,告诉他的剧作者:如果30秒钟以后他喜欢自己所听到的内容,那么剧作者才会得到进一步详淡的机会,也许就能做成生意。所以,沟通一定要寻求好的表达方式。

三是求同存异。要允许别人的观点存在,不试图强加自己的观点给别人,别人在看待有些问题时由于有各自不同的角度和观点,会表现出不同层面的理解,而这些理解有时很难界定谁对谁错,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求同存异。

2、多方协调好关系

一是与上司协调好关系。要学会主动服从,善于用眼观察,心存智慧,凡事主动出击,经常让上司满意地感受到他的命令被圆满执行,因而得到上司赏识,保持上下默契。要尊重上司一些合理的习惯、性格和工作方式,比如:有的领导习惯于使用表扬,有的习惯于使用批评;有的性情较急,有的则性子较慢;有的比较专制,有的比较民主。不管怎样,只要他对工作有促进,不违反原则,我们就要尊重。要主动替上司排忧解难,当上司与其他的成员发生矛盾时,你应该大胆地站出来主动为上司解释并做协调工作,这样做最终还是有益于整个团队的利益。

二是与同事协调好关系。要与人方便,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祝下,经常为他人的利益着想,与他人方便也是与自己方便。要注意小节,行为检点,讲文明礼貌,勿粗俗无礼。要诚恳正直,理解信任,不食言中伤,背后不说人长短、不论人是非。不要在乎被人占便宜,在不吃太大亏的情祝下,把被人占便宜看作是一种投资,让对方觉得有所亏欠,恰当的时候你便会得到回报。

三是与客户协调好关系。要主动跟客户联络,比如:多花一点时间跟他相处,多花一些时间跟他打电话等。要对客户热情,不要轻率地敷衍他。

假如你的客户向你咨询一些事情,你应该确定准确无误后,再告诉你的客户,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草率作答而误导客户。要很负责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客户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客户购买的不仅是你的产品,更是你的服务。

五、学习创新,开拓超越

1、团队领导与团队成员要进行全员培训

只有领导进行了培训,领导者的水平提高了,而员工能力跟不上,会出现难管理,总觉得员工很笨。只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的素质提高了,而领导者还是老眼光,会束缚员工的积极性。领导与员工都要进行学习培训,但学习培训的内容、方式应该不同。领导者着重提高战略思维与管理水平,员工着重提高技术水平与团队精神。

2、建立学习型团队

要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每周、每月、每年每位员工都要有学习的机会。积极参加集中学习,鼓励个人自学,设立学习成果展示平台。“走出去”,从生活、工作、实践中学,从外界、从基层学“请进来”,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

努力学习、培养团队精神。要学习、培养狼群那种协作精神。狼群确定攻击目标后,就会采取科学的分工协作:头狼发号施令,群狼各就各位,吼叫之声此起彼伏,互为呼应,有序而不乱。待头狼昂首一呼,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就虚,助攻者吼叫助阵,这种高效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它们在攻击目标时往往无往而不胜。要学习、培养雁群的奉献精神,雁群编成“人”字或“一”字形能产生动力学效应,要为同伴减少70%的体力消耗。领头雁最辛苦,但它累了会自动退到队伍侧翼,紧接着另一只大雁会马上取代它继续领飞。雁群就是每一只大雁的归宿,有大雁生病或受伤,就会有其它两只大雁照料它协助它飞行,直到追上雁群。要培养蚁群那样的大局意识,蚂蚁遇到火时每只蚂蚁都会毫不犹豫地吐出微量蚁酸,聚少成多,从而将火扑灭。遇到大水时总是紧紧抱成一团,外围蚂蚁或被冲走或被淹死,但却保存了有生力景。蚁象大战、蚁蛇大战的事实启示我们要学习蚂蚁将弱小的生命聚成强大的团队力量,团结协作才能战无不胜。

3、建立创新型团队

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爱迪生时代他一人一生搞了1000多次发明,现在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项创新、一项成果,很多时候己经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了,而是一个团队搞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发扬团队精神,一定不能忽视团队合作创新的巨大作用,单打独斗的时代毕竟己经过去,团队合作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要鼓励人人创新。要解放思想,扩大创新面,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基层员工都要留心捕捉创作的灵感,不论是改造新产品,还是改进新方法,还是提出新思想,只要有利于发展就要被采用。要建立人人创新的奖励机制,只要创造发明被采用就能获得奖励。

【欢迎亲爱的朋友留言、互动、点赞、关注、收藏、转发。更多精彩分享给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