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雪柠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城市建设与持续发展科技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该论坛以“韧性城市”为主题,设立科学论坛、技术论坛、工程论坛、青年论坛四个分论坛。多领域专家学者聚焦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重大工程和关键技术,展开交流讨论。
与会专家表示,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进程。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未来的城市建设,要朝着宜居、韧性、智慧的目标,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研究与运用。
科学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陈湘生、彭苏萍,澳门工程师学会会长胡祖杰等围绕以安全韧性城市建设推进公共治理现代化、城市全域三维韧性发展、城市地铁施工及运营安全综合快速检测技术及装备、澳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及相关政策等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范维澄介绍, 韧性城市是具备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2022年5月1日,《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国家标准实施,构建起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给出评价目的和原则、评价内容和指标、评价方法和指标计算方法,有助于深入了解城市安全运行状况,找出城市运行过程中潜在的不利因素,及时发现和掌握创建安全韧性城市工作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论坛通过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提出《韧性城市发展倡议》,从科技强韧、管理强韧、文化强韧三个方面,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其中,科技强韧工程突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装备研制、研发基地、产业发展“五位一体”,建议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在韧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大力发展公共安全风险感知装备、减灾装备、救援装备的研发和应用等;管理强韧工程提出加强城市智慧韧性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建设社区一体化网格、建设基层微型应急服务站等;文化强韧工程提出以建设安全文化博物馆和构建安全文化教育体系为抓手,全方位增强群众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相关知识和技能。
论坛期间,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提出“城市综合管廊关键技术研究方案”,并与澳门栢杰工程顾问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关于联合开展城市综合管廊关键技术研究的战略合作备忘》,以共同就管廊管线物联网监测技术、基于数字孪生的管廊管线健康预测系统等开展研究。
据悉,该论坛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香港工程师学会、澳门工程师学会、台湾地工技术研究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与清华大学承办,300余人线下参会。论坛期间相关港澳参会代表前往北京城市副中心进行典型工程参观。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