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徐继畲是不是“美分”,有何依据对此你怎么看
-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山西最有名的人物有哪些
- 为什么西方大国的中译名都挑好听字眼起,比如美英法德
- 徐继畲,一个清朝官员的名字为何刻在了华盛顿纪念碑上
- 中国5000年历史上有哪些让人扼腕叹息的遗憾
- 为什么网络上美国叫米国呢
- 道光年间刘三是什么人
徐继畲是不是“美分”,有何依据对此你怎么看
不是,徐继畲在清末时为清朝做出巨大贡献,禁鸦片,护国土,从这些足以见其爱国之志啊,所以他绝对不是美分。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是晚晴道光朝的政治家,改革家,曾经先后担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地方要职,死后清廷给其谥号“文忠”。
因为他在其钦差大臣任内主持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以及积极抵抗英国的殖民侵略而被后人誉为“民族英雄”。与此同时,因为其处于同西方接触打交道的最前线,又被称作“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山西最有名的人物有哪些
山西名人众多!书写几位,共同欣赏。
程子华(1905—1991),山西运城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经济战线杰出的领导者之一。1926年加入共产党,同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参加了广州起义,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国后,历任山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
申纪兰(1929—2020),女,山西平顺人。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员。第一届至十三届连续的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妇联主任,全国妇联委员。2018年12月,获“改革先锋”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被授予“共和国功勋”国家荣誉称号。
郭兰英,1930年生于山西平遥。中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著名晋剧、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全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2019年9月,被授予“人民音乐家”国家荣誉称号。
常乾坤(1904—1973),山西垣曲人,开国中将。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赴苏联红军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苏联红军独立航空队领航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校长,军委航空局局长。建国后,任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学院副院长,空军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空军军事科研部部长。
为什么西方大国的中译名都挑好听字眼起,比如美英法德
美丽英姿,无法无德!可恶可耻美丽奸,可憎可恨英吉利。可尊可敬俄罗斯,可悲可怜阿富汗。可有可无韩棒子,可悯可笑印瘪三。………,………。
徐继畲,一个清朝官员的名字为何刻在了华盛顿纪念碑上
在我们印象中,闭关锁国的清朝好像和美国没打过交道,美国总统和清朝皇帝好像没交集。
然而早在100多年前,有一个清朝官员的名字却刻在了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的纪念碑上了,要知道华盛顿相当于美国的国父。
这个清朝官员的名字为何刻在华盛顿纪念碑上了?
华盛顿纪念碑建在美国国会大厦和林肯纪念堂的轴线上,这座碑断断续续建了40年,最终于1885年建成。
令人奇怪的是,在华盛顿纪念碑的第10层内壁上,有一块刻着汉字的神秘石碑,上面刻着一段汉字:“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写这段汉字就是晚清名臣徐继畬(yu),刻在华盛顿纪念碑上的就是这个名字。
有人就问了,为何徐继畬的名字刻到了华盛顿纪念碑上了?
这件事还要从徐继畬所著的《瀛环志略》这本书谈起。徐继畬是山西五台县人,也就是今山西忻州人,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
徐从小是一个神童,5岁识字,7岁能诗,19岁中举,31岁中进士,后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45岁时到福建、厦门、福州沿海地区做官。
期间他结识了一些美国传教士,在传教士的影响下,徐继畬开始开眼看西方,他对美国史产生了浓厚兴趣,讲真徐继畬是中国史上第1个研究美国史的人。
通过研读美国史,他发现华盛顿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华盛顿在建立美国以后,人们要推举他为皇帝,华盛顿坚决不干。他说建立一个国家并把权力传给子孙后代是自私的事,华盛顿让人们通过选举来选出领导人。也就是华盛顿提倡民主,反对帝制。
徐继畬说华盛顿很像中国的侠客,“事了佛衣去,深藏身与名”。感慨之余他写下了石碑上的那段话,表现出了对华盛顿的崇敬之情。
之后徐继畬开始研究西方制度,经过5年的笔耕不辍,几易其稿,最终写出了《瀛环志略》这本书,。
书中对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深表怀疑,对华盛顿的票选制和议会制大加赞扬,并说华盛顿是开创西方文明的第1人。
到后来这本书通过传教士带到了美国,《瀛环志略》这本书在美国很有名,当时美国纽约时报盛赞徐继畬为东方的伽利略。
谁料到徐继畬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西方受追棒,在清朝他的这种看法和思想被道光皇帝所忌恨,道光一怒之下就把他罢官去职。
道光去世后咸丰继位,徐继畬这才逐渐复出被重用。咸丰三年,也就是1853年,美国政府向海外征集与华盛顿纪念碑有关的物品,当时浙江宁波府就向美国赠送的一块花岗岩石碑,并用中文刻上徐继畬书中的那段赞扬华盛顿总统的文字,美国政府就把这块石碑放在了华盛顿纪念碑的第十层,徐继畬的名字就这样刻在了华盛顿纪念碑上了。
1867年,美国第17任总统约翰逊特意请画家临摹了一幅华盛顿的肖像,托当时的驻华大使转赠给了徐继畬。约翰逊总统还给徐继畬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华盛顿与中国人民一样,坚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能呼吸自由的空气。”徐继畬答辞:欣羡之余,弥殷钦佩”。
徐继畬一生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敢于担当,眼界开阔,顺应时代不拘于现实,他的《瀛寰志略》被百日维新派的领军人物康有为、梁启奉为教科书。他的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实属凤毛麟角。
文/秉烛读春秋
中国5000年历史上有哪些让人扼腕叹息的遗憾
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对于个人而言,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有些遗憾的。毕竟没有完美的历史,只有辉煌的历史。而哪些方面,是中国历史上最遗憾的?
1:满族建立的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肯定存在许多争议。而清朝的执政者是满族,在统一天下时,也造成的许多屠杀,剃发易服更让许多人吐槽。在发展上,清朝始终限制人们对科学的探索。因为害怕,所以满清也限制汉人的发展壮大,害怕汉族成功推翻清朝的统治。如果是汉人建立的王朝,争议也就没那么大。毕竟汉族才是主体民族,会比较认可汉族建立的朝代。当然,这也容易发展成各种起义。
2:领土的失去。在近代史中,中国失去的领土真的太多了。外东北,外蒙古,外西北,唐努乌梁海等地区,相继成为他国领土,三百多万领土就这样没了。三百多万领土,是多少国家梦寐以求的?这比印度的领土还要多。印度的领土在世界上排名第七,如果这些领土组成一个国家,将会超越印度,排在第七位。遗憾的是,这些领土在近代史中,被沙俄割占出去,最后给别国做了嫁衣。如果有外东北,我国多了很长的海岸线,以及东北拥有出海口。
3:没有统治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历来都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他离成为中国领土的目标并不远。清朝后期,帮朝鲜平定内乱之后,袁世凯就建议清廷,应该把朝鲜半岛设置成省,这样就能管理朝鲜半岛的内政。可惜的是,慈禧并没有重视。就这样,中国错过了把朝鲜半岛纳入到版图的机会,而且是最近的一次,可惜了。
4:没有印度洋的出海口。从中国的地理环境上来看,我国受到马六甲海峡的限制,不管是石油还是商品,大部分都走马六甲海峡,运往西方。而马六甲海峡受到美国的操控,如果是战时,很容易被美国掐断,这对我国不利。如果拿下缅甸,我国就有了印度洋的出海口,中国就不会受到美国的限制。有了印度洋出海口,我国的战略地缘就会安全很多。
5:没有征服日本列岛。在近代史中,中国与日本有着国仇家恨,这是中华民族无法忘记的历史。如果能登陆日本列岛,打击日本的野心,彻底灭掉日军,这将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回顾日本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受到野蛮的入侵,惨遭日本的屠杀和掠夺。这让中日两国永远产生隔阂,很难走到一起。而我们也需要警惕日本,让历史不会再重演。
6:没有改变近代史。学过近代史的我们都知道,近代史的落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在对中华民族的摧残上,世界列强真的是费尽了心思。比如《辛丑条约》中,中华民族需要赔付4.5亿两白银,相当于每人一两,加上利息就高达9.8亿两。更是要求清朝拆除炮台,任由列强随便进入北京,以及在北京附近驻扎军队,实际就是把北京包围起来。如果能改变近代史的走向,中华民族也会是另一种结果。
从这些情况来看,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遗憾。如果都能实现。中华民族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以及一雪前耻。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我们需要的是向前看。世界列强给我们留下的伤痛,我们不会忘记,时刻警惕,让我们倍加努力地追赶他们。当然,这只是纯属个人的遗憾,相信不少人都有自己的遗憾。
为什么网络上美国叫米国呢
大家都知道美国成立1776年,全名为美利坚合众国,中华民国后才开始称美利坚合众国为美国,其实清朝时期对美国的叫法有6种,有一种被日本继承过去,现在也是如此,日本和中国对美国的叫法不同,清朝海关把美国翻译成“咪唎坚”,1848年晚清学者徐继畲,他的作品把美国简称“米国”。
日本对美国的称呼是沿用徐继畲的米国,如今网络时代,各种网络文章随心所欲,称米国、漂亮国、老美,漂亮和美有同意,老美更是简称,现在人人都有发言权,言论自由,只要不伤大雅,不违背平台宗旨,连审题都会高抬贵手,如果条条框框太多,今日头条就不是大众平台了,六亿用户,如果门槛太高,可能六千万都难。
道光年间刘三是什么人
刘三,应该是刘韵珂。
刘韵珂,字玉坡,山东汶上人,生年不详,拔贡生。嘉庆十九年(1814年)朝考第一,以七品小京官分刑部用,期满,升额外主事,又升员外郎。道光八年(1828年),出任安徽徽州知府,道光十年(1830年)调安庆知府,道光十二年(1832年)升云南盐法道,道光十三至二十三年(1833~1843年)先后任浙江、广西按察使,四川布政使,浙江巡抚。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五月,升为闽浙总督。
刘韵珂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七月定海被英军攻陷后接任浙江巡抚。任职第一年,曾积极设防备战,并与闽浙总督颜伯焘联衔奏请起用林则徐、邓廷桢。自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定海再陷,镇海、宁波失守,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和钦差大臣裕谦相继阵亡后,刘韵珂对抗战的信心动摇,认为英军“炮火器械无不猛烈精巧,为中国所不及”,亟欲谋求妥协。及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扬威将军奕经对浙东三城反攻失利、浙江军事形势进一步恶化,刘韵珂对时局便更加悲观,在《慈溪失利事势深为可虑折》中,提出所谓“十大焦虑”,竭力主张对英求和。刘韵珂在担任闽浙总督7年中,为保持“抚局”,对外一再妥协退让,以求“华夷相安”。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厦门英国领事记里布姆以英商贩来的货物不能全销,要求按照实际销数输税,余货准贩他口分售;又以厦门人口稠密,时有火患,请求让英国人在鼓浪屿居住。刘韵珂对后者婉拒,而对前者则认为“尚合情理”,同意办理,“以示体恤”。
同年五月,英国领事李太郭到福州开市,住在城外南台鸭姆洲。八月,英国公使德庇时到福州察看码头,称领事住宅过于“卑陋”;接着,李太郭便要求到城内白塔寺附近租屋居住。绅民李有年等闻讯联名到藩司请阻。刘韵珂和布政使徐继畲最初也以“民情不顺”加以拒绝。由于英方一面从外交上施加压力,一面由李太郭私自向乌石山积翠寺僧人租屋数间,擅自迁入居住。英国领事强行入城后,刘韵珂、徐继畲便承认既成事实,一面与李太郭面约:“嗣后惟领事官准租城内房屋,其余英商俱遵约住城外港口”;一面向道光帝上奏道:自李太郭到任后,英国货船很少来到福州,“该领事并无应在城外查办之事,……其住城内与住城外,系属同一闲居”;而《中英南京条约》对领事“在五处城邑居住”一事,“并未分别内外”,若必令他们住在城外,难保英人不以我们“违约”相稽,“于大局所关非浅”。竭力为自己的妥协辩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