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视频网站晒吃湟鱼,被罚7000元,你怎么看?青海湖最大的鱼有多大_青海湖_底线_鱼类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湟鱼  青海湖 底线 鱼类

本文目录

  • 男子视频网站晒吃湟鱼,被罚7000元,你怎么看
  • 青海湖最大的鱼有多大
  • 青海湖里除了湟鱼,还有什么珍贵的水生动植物
  • 湟鱼吃什么食物,属于杂食、植食、肉食类鱼
  • 在青海湖捕捞湟鱼,湖北一游客被查, 你怎么看
  • 青海湖湟鱼最大有多重
  • 青海警方查获100余公斤青海湖“湟鱼”, 你怎么看

男子视频网站晒吃湟鱼,被罚7000元,你怎么看

近日,社交媒体上出现一则“烹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湟鱼”的短视频,据悉视频发布者已被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民警找到,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拟对他进行七千元的处罚。对于这样的事情,很多人说视频拍摄者太蠢,“吃就吃”还拍视频,这不是自证有罪吗。

可是,我们要知道,拍摄者或许“并不蠢”,他太知道怎们可以带来流量,怎么可以提高关注,于是才孤注一掷,在“底线的边缘”游走,以此获得“网红效应”。只可惜,他太过自信,以为拍个视频不会被发现,但是在关注提升的过程中,自己也在走向不归路。

事实上,类似的玩法基本上是目前网红们热衷的逻辑。惊险,情色,自虐,装傻,稀缺基本上成为一种“网红套路”。像“吃湟鱼”这种玩法,就是在玩稀缺性,一方面这种鱼本来很少,吃过的人也不多,另外已经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明显有挑衅底线的意思。

总之,这样的视频即便“没节操”,“无底线”,但并不妨碍传播的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加持传播。因为,就目前社交媒体的整体生态来讲,普遍存在低俗娱乐化,人们即便看到突破的底线的行为,也不会太过关心,甚至有的人还会鼓动,希望更刺激的行为出现。

所以,那些网红们也是拼了。为了得到更多关注,甘于在底线上游走。无论是突破“道德底线”,还是打破“法律边界”,很多时候也许就“几秒钟”,但是却会给成千上万的人形成错误引导,而这也是“网红效应”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本来审美就不高,再加上违法的性质,可谓是坏透了。

所以就“网红效应”的是非,以及目前社交媒体普遍低俗娱乐化的生态,我们真应该给出一个规范的标尺,要不然当流量与名利捆绑,当娱乐与低俗齐飞时,我们的底线终将被淹没在洪流里,显得荡然无存。毕竟,除却娱乐,我们每个人还需要真实的生活。

其一:利用“人性之恶”导流,终将被“人性之恶”淹没。

我们身处一个很难“怀才不遇”的时代,只要有自己的独特才华,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很多人曲解了其中的内涵,总以为精通“人性之恶”,就能在网络世界里称王称道。于是,他(她)们怎么丧怎么来,只要能获取关注度,宁愿牺牲自己该有的底线。

在他(她)们看来,底线和名利比起来,名利更为重要。可是他(她)们却忘记,所有的名利都来自于人们的关注。而“关注”本身,不一定全是“喜欢”,也可能是“厌恶”。从价值本身来看,“被喜欢”的关注,才算是有意义的,而“被厌恶”的存在,终究会是原罪。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网络世界里的认同,很多时候很脆弱。前脚觉得你很生猛,后脚就可能将你推向深渊。所以,利用人性之恶导流的网红行为,终将会被“人性之恶”淹没。这是乌合之众历来的逻辑,并且在网络世界里更加明显,因为谁都不清楚彼此是谁,纠缠起来更肆无忌惮。

其二:突破“道德底线”也许性价比很高,但突破“法律底线”就代表“永远凉”。

就“底线”来讲,“道德底线”是被“网红行为”蹂躏最惨的“底线”。一般来讲,“道德底线”突破后,虽然不招待见,但是比起关注度,被谩骂几乎是微乎其微,所以看起来性价比很高。所以,很多网红热衷在底线的边缘游走,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但是,对于“法律底线”的逾越,似乎就没那么简单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旦僭越法律,很可能就“永远凉”,也就是人们通常讲的“封杀”。类似的案例,已经发生过很多次。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已经覆水难收。

所以,就“底线”来讲,无论是道德层面的,还是法律层面的,都不要轻易触碰。很多时候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一旦失控很可能触发社会性的坏影响。到那个时候,再去挽回,面临的不仅是舆论的谴责,同时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三:守住“底线”的网红行为,才能最终脱颖而出。

因部分网红的“无底线”,“网红”已经被彻底“污名化”。可事实上,只要“守住底线”,“拥抱秩序”,网红本身并没什么不好。只要通过自己的才华,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技艺,给更多人提供娱乐的,认知的,艺术的服务,没什么不好的。

甚至,从网络世界的趋向,已经可以看到“人性之善”被拥抱的事实。在“无底线”网红流量被拥簇的同时,那些“有底线”的网红已经登上人生巅峰。说到底,任何行业终将都会走上净化之路,都会通向人性之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也是人性最终的归宿。

所以,那些还在“底线边缘”游走的“网红们”,是该到收手的时候了。在检查自己“道德底线”的同时,也要注意甄别“法律底线”的存在。只有如此,才能搭上网络时代的列车,才能吸引更多同道中人,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想要的归途。

青海湖最大的鱼有多大

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同样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水体越大,其中的鱼类资源就越丰富,大鱼自然就越多。不过,青海湖虽然是我国最大的湖泊,但里面的鱼类资源多样性较差,而且个体较小。

那么,青海湖中最大的鱼究竟有多大呢?是什么造成了最大湖泊中鱼类多样性较差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简单地来了解一下青海湖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它四面环山,周围有70多条河流密布,其中有约40条河流汇入其中。青海湖有两个比较特别的地方,一个是它的大小在不断的变化,一个是它作为内陆湖却是咸水湖。

首先,青海湖的大小是经历了由大到小,然后又由小变大的变化过程。它的由大变小是因为它最早是在距今约200万年前由地质断层陷落形成的断陷湖,此时是青海湖面积最大的时期,达到了约两万平方公里。

但是,到了距今约13万年前,造山运动将青海湖与黄河以及附近大小河流的通道阻断,青海湖成为了一个内陆湖,由于没有了补充,蒸发量又比较大,所以青海湖开始慢慢的减小。

一直持续到了2005年,此时的青海湖由原先的上万平方公里变成了只有4237.43平方公里的湖泊。不过,从2005年开始,随着附近一些河流的不断涌入,青海湖开始慢慢地变大,到了2016年就达到了4451.45平方公里,之后到了2021年,变成了4625.6平方公里(2021年9月)。

根据专家的估计,青海湖的面积会逐渐地缓慢扩大,作为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青海湖的变大,对青藏高原的生态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其次是咸水湖的形成。青海湖从13万年前与其他的水体切断交流后,就变成了内陆湖,同时这里的气候开始逐渐的变得干燥,蒸腾作用加大,使得水不断的蒸发,里面的盐分含量越来越高(淡水中也含盐,约含0.01-0.05‰)。

只不过,相比较海水,青海湖水的盐度要偏低一些,只有约1.24%(海水平均3.5%),而且随着附近河流越来越多的注入,这个盐度还会逐渐的降低。

青海湖里的鱼类资源

青海湖的鱼类资源最初是来自于黄河和附近的河流,因为在青海湖形成之初,青海湖会倒流入黄河,这使得黄河中的鱼类资源得以进入。但是,随着青海湖变成内陆湖,盐分的逐渐升高,里面的初级淡水鱼都因为无法适应而消失,所以,青海湖里的鱼种类是比较少的。

从整体上看,青海湖中已确定的土著鱼类有6种:青海湖裸鲤、甘子河裸鲤、硬刺高原鳅、斯氏高原鳅、梭形高原鳅、隆头高原鳅(北方花鳅存疑)。

这六种鱼中有四种是鳅科高原鳅属下的鱼类,该属下的鱼类有一个共同点:体型小、身体细长,比如硬刺高原鳅它们的平均体长只有十几厘米,体重100克左右,目前已知的最大个体体长为23.3厘米,体重为160克。

剩下两种鱼均为鲤科裸鲤属下的鱼类,它们相比较高原鳅属下的鱼类来说要大一些,而青海湖裸鲤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体型上都要比甘子河裸鲤要强,所以我们重点说一下青海湖裸鲤吧。

青海湖裸鲤是一种主要分布在青海湖里的鲤鱼,它们能够很好的适应低温、高盐(相比较淡水)的生活,因此在青海湖慢慢的变咸后,它们成功的活了下来,并且成为了青海湖数量最多的鱼类。

但是,曾经的青海湖裸鲤差点遭遇了灭顶之灾,这是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青海曾经发生过严重的饥荒,而这里的人正是靠着青海湖裸鲤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到了1960年,青海湖裸鲤的年捕捞量甚至一度达到过28523吨。

但是这种疯狂的捕捞破坏了裸鲤的自然繁殖,因此仅仅是十年后,裸鲤的年捕捞量就降低到了4957吨,这个数字还在持续的降低,因此,到了1982年,青海湖实行了第一次封湖禁渔,到目前为止,青海湖一共实行了6次禁渔,第六次封湖禁渔从2021年1月1日起为期十年。

6次禁渔以及在此期间人工的增殖放流,让青海湖裸鲤的野生种群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曾经一度消失的裸鲤集中洄游,如今也得以重现。

青海湖最大的鱼多大?

在青海湖中,最大的鱼种类就是青海湖裸鲤了,但是尽管这样,它依然不能算什么大鱼,因为青海湖的盐度较高,里面的水生生物有限,导致了它们的体型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再加上这里高海拔、暖季短暂、冷季漫长的特点,使得裸鲤一年的进食期较短,所以,裸鲤的生长速度非常的慢,大约一年也就长个50克左右。

从目前已捕捞的数据看,最大的青海湖裸鲤也就只有四五斤重,这已经是需要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能长到的个体了。

总结

青海湖因为是咸水湖,所以鱼的种类很少,而且地处高海拔地区,这里的温度全年较低,而鱼类在气温较低时通常是底栖,进食欲较差,所以这里的鱼普遍体型较小,其中最大的要属青海湖裸鲤了,而它最大的个体也就四五斤,平均的体重即使在上世纪60年代也就只有1.2斤左右一条。

青海湖里除了湟鱼,还有什么珍贵的水生动植物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63公里,周长约360公里,面积约4583平方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面海拔3196米。

青海湖及子湖水体和环湖地区生物种类比较有限,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以及周边陆生高等植物都具有较高生物量。其中湖内的浮游植物有硅藻类、绿藻类、寄啊藻类、蓝藻类、黄藻类和螺旋藻等6类53属,其中硅藻类24属、绿藻类17属、蓝藻类10属、甲藻类1属、裸藻类1属;浮游动物有26种,其中原生动物1个属,轮虫类11个种,枝角类5种,桡足类6种;底栖动物有介型类、摇蚊幼虫、寡毛类和端足类等4类22种;有裂腹鱼类1种(包括1个亚种)高原鳅4种。

青海湖各种水生生物的含量相对较丰富的。这些水生生物为微生物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湖中的主要鱼类资源为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属高原冷水系鱼类,生长期缓慢,10年只长500克,肉质鲜嫩,为中外宾客喜爱。为保护这一珍稀资源,自上世纪90年代禁捕。青海湖裸鲤为冷水性鱼类。幼鱼孵出后,即成群游泳,多集群于河口浅水地区。幼鱼阶段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食;成鱼杂食性,青海湖中所有的动植物都是其食料,主要食物对象为硅藻、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类、端足类、水生昆虫、摇蚊幼虫等,甚至其幼鱼及条鳅也为之吞食。 青海湖裸鲤 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裸鲤每年6~7月回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提供丰富食物条件。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湟鱼吃什么食物,属于杂食、植食、肉食类鱼

  • 湟鱼 学名
  • 裂腹鱼亚科 Schizothoracinae 裸鲤属 Gymnocypris 鱼类
  • 下图为 青海湖裸鲤 Gymnocypris przewalskii (普氏裸鲤、甘河子裸鲤、湟鱼)
  • 体延长,稍侧扁,头锥形,口近端位,上颔为突出,下颔无角质缘。无须。眼中等大,上侧为。体裸露,仅在臀鳍至腹鳍基部的两侧各有一排不规则的退化鳞片。雌鱼臀鳍呈椭圆形,无锯刻。雄鱼臀鳍圆形,边缘有较深的缺刻,其后两根变硬,末端有倒钩。尾鳍分叉。腹膜黑色。体背部黄或褐色,两侧有云斑,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属杂食性鱼类,食谱广。以摄食藻类(硅藻、绿藻、裸藻等)为主;以轮虫、甲壳类(枝角类、桡足类及钩虾),水生昆虫(蜉蝣目、摇蚊幼虫)和小鱼。
  • 裸鲤体粗壮肥满,肉味鲜嫩丰腴,营养丰富,深受群众欢迎。当地百姓吃裸鲤的烹饪方法却颇为特别,他们把鱼剖洗净入锅加水、调料、食醋,用文火炖5、6小时,出锅取名为“酸鱼”。在繁殖季节,其卵巢及精巢有毒,动物食之呈腹绞痛样症状,继之瘫痪,呼吸困难而死亡;人食其生殖腺后4-5小时开始腹泻,其后发生呕吐。它的腹膜也具毒性,鲜鱼之腹膜若未除去或洗净,食后也要中毒,轻者自感头晕,精神不振,轻度腹泻,重者一天腹泻达十余次。若进食鱼卵及腹膜过量,中毒严重时会造成死亡。鲜食及加工干制品时应弃去内脏及腹膜,以免中毒。

在青海湖捕捞湟鱼,湖北一游客被查, 你怎么看

一条高原的精灵,在湛蓝湛蓝的青海湖游弋,苦寒之地,让它只能在一年的岁月里成长50克。突然,一双章鱼般的黑手掐住了黄色斑点的精灵,它挣扎着希望能摆脱死亡的噩运,但它终究绝望了,望了望与天空一样的蓝色,窒息在一个不远千里从湖北赶来叫游客人的手中。布哈河啊!青海湖的母亲河,孕育了一群群青海湖的黄色精灵:青海湟鱼。它不属于任何人,只是告诉人们青海湖的生命。既然是游客也只能欣赏,也只能是眷念,更是那一生的向往。却不能亵玩,不能伤害,更不能扼杀。你可知道,青海人对它是情有独钟,藏族人视它为神灵,有更多的青海人心存感恩,因为,60年代的饥荒年,它曾经救过无数人的命。请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法律,也要敬畏青海湖的神灵,不论是游客,还是有灵有肉的人。

青海湖湟鱼最大有多重

青海湟鱼因水温低、饵料少,生长缓慢,年增重只有1两。上世纪60-70年代,湖中湟鱼多,我知道最大的有一米多长,20多斤重。经过几十年的捕捞,现在湖中的湟鱼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小,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封湖育鱼,人工放流,但鱼的数量和大小仍然太少。现在的湟鱼平均也就是一根筷子长短,平均重量不到半斤,偶而也有一斤左右的。

青海警方查获100余公斤青海湖“湟鱼”, 你怎么看

总的讲,管理上还是有问题,因为现在的人,胆子太大,原因就是法律意识太差,管理部门工作太松散,所以才出现各别人的冒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