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群中的头狼是公狼还是母狼为什么?狼王被棕熊打死后,怀着孩子的母狼为什么要独自离开狼群_狼群_母狼_首领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母狼  狼群 母狼 首领

本文目录

  • 狼群中的头狼是公狼还是母狼为什么
  • 狼王被棕熊打死后,怀着孩子的母狼为什么要独自离开狼群

狼群中的头狼是公狼还是母狼为什么

狼是一种高度群居的动物,它们有着极强的社会性以及比较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在食物充足的季节会偶尔有孤狼出现外,它们大都是群居性的。一般情况下,群居动物的首领只有一个,但是性别并不一定,比如狮群中的首领是雄性,而鬣狗群中的首领则是雌性。不过,从整体上看,群居动物的首领大都是是以体型大小决定的。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对于狼群来说,它们的首领不是只有一个,而且头狼的更替也与其他群居动物有着明显的区别。下面我们详细的来说一下狼群的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狼群是如何建立的?

现存的所有哺乳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它们就是生活在白垩纪时期的一种原始的小型食虫类爬行动物。从恐龙时代结束以后,哺乳动物有了足够的生态位可以发展,到了距今约5000万年前,猫科和犬科的共同祖先小古猫(又称麦芽西兽)出现了。之后,不同地区生活的小古猫在不同的环境下演化出了猫亚目和犬亚目。从已发现的犬亚目化石看,它们出现之后就已经有了群居的习性,这可能与它们为了更好的获取猎物有关。

之后,犬科下的动物大都沿袭着群居的习性,其中就包括犬科下最大的族群-狼。这就是原始狼群的形成。

小古猫化石

狼群中成员的数量根据地区猎物的密度和分布有着较大的关系,初始狼群形成以后,下一代的狼群或者旁支的狼群是如何形成的呢?答案就很简单了,那就是独立。狼群的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个狼群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其核心的成员就是一对成年的雌雄狼,这就好比原始股。这对成年雌雄狼一般都是狼群的后代成年后离群结合的,它们重新开始了建立新的狼群。

对于一些成员较多的狼群来说,它们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除了“原始股”和它们一部分留在族群中的后代外,它们还会吸纳新的成员。不过,狼非常注重自己的族群发展,因此对于超过3岁的其他族群的孤狼它们很少会接纳,能够成为一个狼群新成员的孤狼大都是1-3岁的狼。这些孤狼加入族群后,会有一个漫长的考察期,它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着,而且族群中原有的成员还不定时的会挑衅甚至是攻击它们,以判断它们对族群的忠诚度。直到新成员完全服从于头狼,而且在族群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才会彻底被接纳。

因此,狼群的形成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的是由一对成年雌雄狼就可以建立狼群,复杂的是想要扩大狼群就必须通常漫长的时间来吸纳其他族群中离群的新成员。

狼群的结构

上面我们说过狼群是以原始的一对成年雌雄狼为基础建立的,因此所谓的“头狼”就是这对狼夫妇,这与其他的群居动物的结构不同,因为像狮子、水牛等动物,它们的族群中,只有一位真正的“首领”,即便有时候大的狮群会有2头雄狮,这两头雄狮也是有主次之分的,比如非洲著名的雄狮联盟“坏男孩联盟”就是由6头雄狮组成的,它们有了自己领地后,年龄最长、体型最大的“老大”就是联盟中真正的头,这也为之后联盟的解体埋下了伏笔(打又打不过,还不愿意听命于老大,就只能解体了)。

许多小伙伴说在网上查头狼是公狼和母狼没有一个准确结果的原因就是因为狼群的头领实际上是两位,这两位就是狼群的初始建立者-头狼夫妇。

在狼群中,所有狼都要听从这对头狼的指挥,它们享有优先的进食权,尽管在捕猎时它们并不是出力最多的。不过,如果非要从两头头狼中选择一头地位最高的话,我认为是母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平时母狼与公狼在狼群中拥有同样的地位,但是一到母狼怀孕或者照顾幼崽的阶段,整个狼群中优先进食的一定是母狼。从这个角度看,同样是头狼,母狼的待遇要比公狼高那么一丢丢。

除了头狼外,狼群中还有第二等级,它们是战斗力仅次于头狼的存在,地位也仅次于头狼,它们就是贝塔狼,贝塔狼与头狼一样,都是一对雌雄狼,它们的职责像狼群中的管家一样。除去头狼和贝塔狼,剩下的狼除了幼崽就是基层狼了,基层狼通常是族群中最胆小,战斗力最差的存在,也是整个狼群中数量最多的存在,它们捕猎时冲在最前方,但是却只能在最后吃到肉,并且在吃肉时,它们会撕扯一部分的肉在离头狼和贝塔狼比较远的地方进食。在狼群中,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整体是低着头的,这表示臣服。

因此,从整体上看,狼群的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头狼、贝塔狼和基层狼,而且头狼和贝塔狼都是成对的,它们严格来说地位是一样的。

头狼的更替

头狼的统治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它们的年龄增加,族群中新生力量逐渐变强,头狼的更替也就开始了。不过,大多数来自于头狼的后代都会选择离群独自建立狼群,很少会去挑战自己的父母。因此,战斗的发起者通常就是贝塔狼的后代或者是新加入的孤狼。

大多数的头狼更替都是相对和平的,毕竟它们是以家庭为核心的族群,严格意义上说都是家人,即便是要篡权,它们也只是点到为止的攻击和挑衅(讲武德的年轻人),而头狼也会审视自己的实力差距和年龄,通常没有惨烈的搏斗,头狼更替就完成了。并且大多数被替换掉的头狼依然会生活在族群中,它们的地位虽然已经不是头狼,但是基层狼依然对它们毕恭毕敬。

当然这只是内斗,如果是被新加入的孤狼挑战,就要惨烈的多了,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为如果个体实力不够强悍,它面对的就不止是头狼,而是头狼和它的家族们。

在美国黄石公园的狼群中就发生过一次新加入的青年孤狼篡位的事件。在2015年的12月,一头新加入狼群的青年孤狼趁母狼带着一些青年狼外出时,突然对头狼发起了攻击,由于它的主动篡位,导致了其他几头同样是以青年孤狼身份的狼加入了战斗,最终头狼和贝塔狼没有打过这群青年狼,头狼和贝塔狼负伤离开。

但是,反转来的很快,一个月后伤愈的头狼再次回到了狼群,母狼带几头青年狼迎接,头狼再次成为了狼群中的一员。不过,可惜的是狼群并没有接纳同时回来的贝塔狼。根据黄石公园公布的情况下,头狼回到狼群中在狼群中又生活了一年,于次年的11月失踪。

除了内斗之外,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头狼意外死亡,如果头狼意外死亡的话,狼群大概率会解体,不同的青年狼自发的组队开始新的狼群建立。

总结

综上所述,狼王并不是一头而是一对初始的雌雄狼,其次头狼也会更替,但是与其他群居食肉动物不同的是一旦更替成功,原先的头狼并不会受到明显的排挤。同时,一般的头狼更替是雄性之间的战斗,同样作为头狼的雌性一般不会受到影响。

狼王被棕熊打死后,怀着孩子的母狼为什么要独自离开狼群

2020年有一部某瓣评分9.4分的高分纪录片《庇护所:阿尔卑斯山求生记》,这部纪录片中主要讲述了:一个狼群的狼王在面对棕熊抢食时,主动上去迎战,但是不幸被拍死,母狼独自守在它身边,在狼王咽气后,撑着怀孕的身体长途跋涉1000公里独自寻找新的栖息地,并且成功产下了狼崽的传奇故事。

相信许多小伙伴已经看过这部纪录片了,我就不多赘述了,今天我们着重地讲一下“狼王死亡,怀孕的母狼为什么要独自离开狼群,还要长途跋涉寻找栖息地”的原因。

首先,母狼的这个行为之所以被记录了下来,而且还引发了大家的关注,主要原因就是离群并非母狼的常态。作为一种高度群居的动物,狼群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第一阶级是“首领”,这是一对狼夫妇组成的,也是这个狼群的创建者,第二阶级是首领夫妇的孩子们,第三阶级是最底层的,它们通常是狼群把流浪的孤狼收纳进来的,地位也是最低的。

由于这种结构,狼群是非常稳定的,最起码的是狼群的首领是很少从内部进行更替的。而且由于狼群首领是一对,所以一方死亡,首领很少会发生更替。

一般情况下,狼首领中无论是公狼还是母狼意外死亡,另一方会从流浪的孤狼中找到一个相对强壮的异性来填补这个位置,至于流浪的孤狼是由于待在原狼群中没有繁殖的权利才离群的,它们的目的本身就是要找到同样离群的异性孤狼进行繁殖,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狼群,所以此时如果遇到一个缺少了一位首领的狼群,它们如果能够被另一位首领接纳,自然是满心欢喜的。

而狼首领的孩子们很少会子承父业,因为待在狼群中的后代一般都是未成年的,一旦成年后,有了发情期,却不能繁殖,它们是要离群的,所以此时狼首领的后代对于自己父亲或者母亲再找新的另一半的行为是没有意见的。

既然这样,为何还会出现纪录片中,母狼离开狼群的行为呢?

首先,那部纪录片虽然也有一些不实的地方(毕竟是影视化的),但是整体来说还是真实发生的。而母狼之所以有这个行为与自己怀孕有很大的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狼首领一方死亡后,另一方会找新的异性取代,但是对于怀孕的母狼来说,它是找不到异性的,因为母狼已经失去了发情期(这一点狼是通过嗅觉来分辨的,我们在看到街上的流浪狗时,经常能够看到它们互相闻来闻去,实际上就是在分析对方),公狼进来之后也无法繁殖。

而母狼吸纳不到新的公狼,狼群的首领结构就不完整了,而且怀孕后的母狼已经没有了能力继续保护狼群,所以,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在“狼王”奄奄一息,母狼不离不弃陪伴在一旁时,它的孩子就带着狼群离开了。

当然,狼群之所以愿意跟着狼首领的孩子走,是因为狼首领的孩子此时已经成年,但是还没有离开族群,它们显然要比怀孕的母狼更加的靠谱,因此,就这样,狼群中罕见的“子承父业”出现了。

母狼一旦被抛弃,就代表着狼群已经不再接受它了,所以它只能离开,独自的抚养后代。那么,为什么母狼需要跋涉千里呢?虽然这个距离有些夸张,但是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首先,母狼所在的位置不但是自己狼群的领地,周围还有很多其他的狼群在生活。

对于这么一头怀孕的母狼是没有任何的狼群愿意接受它的,而且一旦狼群发现了孤独的母狼,大概率会上去直接捕杀,然后吃掉,因为根据动物学家们的观察发现,在狼的死亡原因中,同类相残达到了平均约40%,而在同类相残中,有超过95%的原因是狼进入了其他狼群的领地范围内。

因此,母狼想要平安的生下小狼崽,就必须选择一个没有其他狼群活动的地方,这才有了怀孕母狼只身跋涉千里的画面。而且看过纪录片的小伙伴都知道,这头母狼在迁徙的过程中,尽量的从陡峭的山上走,这也是在尽最大程度的避免与狼群发生冲突。

这头母狼跋涉了千里后,来到了一个森林中,这个森林里几乎没有狼群生存,但是其中有一个镜头,一只猞猁在树上静静的观察了母狼一会后,离开了。这个镜头同样是真实发生的,因为在这片森林中,有了不少猞猁,才让狼群减少了,这一点通过科学家们在白俄罗斯纳利波基森林观察了20年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在纳利波基森林中,欧亚猞猁几乎将森林中的狼全部清场,剩下的一些狼也只敢在外围活动。

因此,这头母狼是知道有猞猁存在的,它之所以还敢铤而走险,是因为相比较狼群,独居的猞猁更好防御。母狼同时也知道,想要自己的幼崽存活,必须要尽可能地不离开巢,而母狼也是这么做的,最终母狼带着自己的几只幼崽成功的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为战死的狼王保留了血脉。

总结一下

狼群的首领是一对狼夫妇,它们的地位相同,所以在公狼意外死亡后,大多数情况下,母狼会重新找一个雄性继续地领导着狼群。但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母狼怀孕,在这种情况下,母狼是找不到异性的,此时如果它的孩子们已经成年,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它。

被抛弃的母狼为了减少与其他狼群的冲突,会选择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独自生产和抚养后代,而森林比较符合它的选择,因为这里有猞猁,会对狼群起到驱逐作用。不过,对于母狼来说,猞猁也是一种挑战,虽然猞猁不敢单独挑战体型较大的狼,但是它们会对幼崽产生威胁,所以在纪录片中,生产后的母狼几乎对小狼崽是不离不弃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