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解珍,解宝和登州兵马提辖孙立是表兄弟,为什么毛太公还敢陷害他俩
- 解珍解宝兄弟入选梁山36天罡合理吗
- 解珍解宝凭什么能进三十六天罡呢
解珍,解宝和登州兵马提辖孙立是表兄弟,为什么毛太公还敢陷害他俩
水浒社会司法腐败的后果
北宋末年,山东似乎还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即以老虎为例,不仅武松在鲁西南的阳谷县打死一只老虎,李逵在鲁中山区的沂水县还消灭过一个老虎家庭。这里说的是解氏兄弟在胶东半岛登州 城外打虎的故事。
《水浒传》第四十九回开头有一阕《西江月》:“忠义立身之本,奸邪坏国之端。狼心狗幸滥居官,致使英雄扼腕。 夺虎机谋可恶,劫牢计策堪观。登州城郭痛悲酸,顷刻横尸遍满。”这首词虽然在艺术并非佳品,但却极其凝练地概括了一起重大案件。
解珍、解宝兄弟二人根据政府指令在登州城外的山上设下圈套,捕得一只为害百姓的斑斓猛虎。不想这只虎带着药箭落入本地财主毛太公的后院。毛太公为了侵吞这只老虎(书中称为“大虫”),蓄意陷害解氏兄弟。本来这是一起十分简单的民事案子,由于“狼心狗幸滥居官”,竟然导致以登州兵马提辖孙立为首的官员、百姓上百人暴力劫狱并反上梁山的重大政治事件。
这起事件演变到如此地步,始作俑者是毛太公的女婿王正。这个登州府里的“六案孔目”,至多相当于烟台市政府的中层干部。为使老丈人的贪欲得逞,他不仅禀报了登州府主要领导同志并得到恩准,而且买通了负责政法工作的包节级。一切都摆平了,于是给解氏兄弟捏造了“混赖大虫,各执钢叉,抢掳财物”的罪名,为免后患而决定将解氏兄弟斩草除根。
梁山众人并非真正的农民起义,108人几乎没有农民,而只有以打鱼为生的阮氏兄弟和以打猎为生的解氏兄弟接近于劳动人民。且不论皇上如何昏庸,奸臣如何当道,但就《水浒传》描写的情节看,北宋的各级地方政权早已不掌握在“清官廉吏”手中。正因为公权力的普遍腐败,底层民众的生存空间才会日益逼仄,或者动辄得咎,或者祸从天降。在行政、司法一体的封建体制之下,司法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防线最终沦陷,更使得民众叫天不应、呼地不灵,走投无路的人们,只好啸聚山林,落草为寇,而这就是《水浒传》给出的官逼民反的基本逻辑。解氏兄弟的遭遇只是继林冲、武松之后的又一案例。
由解氏兄弟这一案件所诠释的北宋地方政府的司法腐败有何启示呢?一是“土豪劣绅”劫掠百姓往往有着官方背景。如同今世的强拆一样,只有公权力的介入(或隐在背后),才会对民众权益构成深层次和大面积的侵害。毛太公意欲侵吞解氏兄弟的猎获物,不过是倚仗他的女婿在州里吃着官饭,手里握有公权力。有所仗势才敢为非作歹。二是官府本身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王正的职务是“六案孔目”,何谓“六案”?指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个系统。今天与之对应的部委厅局,虽然分工更为细密,名目更为繁多,但其本质都是官僚机构的组成部分。这些机构在履行职责时,虽然形同“一袋土豆”,但在利益格局上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
在本案中,只为贪占老虎这样一件民事纠纷,登州府主要领导同志竟然与司法人员沆瀣一气,共同作恶。在这里,哪有什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官场逻辑?三是司法人员的残民以逞。作为司法人员的包节级,一方面收受毛家的贿赂,一方面接受王孔目的请托。为此案件,知府大人是否主动关照或者被动默许,书中没说,恐怕也是包节级毫无顾忌的内在原因。在这样的内外条件之下,什么是非、什么善恶、什么罪与非罪,在好处与利益面前统统失去了标准与绳墨。
在此情况下,解氏兄弟盼不来死刑审核的程序保障, 他的结局已经确定,只会被包节级、王孔目害死在狱中。幸亏解氏兄弟在登州还有着诸多的社会关系。在中国,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打官司,打的不是法律,而是关系。于是就有了乐和的传递信息,顾大嫂伉俪的密谋劫狱,邹渊邹润的鼎力相助,孙立将军的无奈支持。一桩普通的民事纠纷,因为财主的贪婪、司法的腐败,竟然引发了登州官方与民间的一场政治地震。事件是如何了结的呢?包节级、王孔目死于非命,毛太公一家惨遭灭门,登州监狱的司法人员尸横遍野。照常规,登州知府大人的官位断难保住。
由此可见,司法腐败并不单纯,它所破坏的不仅是公权力本身的权威与形象,更为严重的是它直接破坏了民众对公权力的信任与信心。如果民众对公权力的信任与信心尚未丧失净尽,那么通过改革与改良或许还可弥补与挽救;如果民众对于公权力的信任与信心丧失殆尽,抛弃、推翻这样的公权力就会成为必然选择,而其路径只会是造反、起义或革命。
这已为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从这个意义来讲,导致司法腐败的相关官员,对于一个政权的危害,实在是比外敌的入侵更为直接、更为可怕、更具根本性。
解珍解宝兄弟入选梁山36天罡合理吗
我觉得,解珍解宝兄弟入选梁山36天罡不合理。
我绝不是“水浒阴谋论”者,肯定不是说宋江要打压登州系,把孙立摁进地煞,把解珍、解宝留在天罡。我之所以认为解珍、解宝进天罡不合理,是因为我还没读明白施耐庵写这两兄弟到底是何用意。仅从前七十回书中解读,我觉得施耐庵把解珍解宝弄进三十六天罡,写得不合理。
那么,施耐庵写解珍解宝入选梁山三十六天罡为什么不合理呢?
解珍解宝不具备进天罡的条件
入选梁山三十六天罡需要什么条件呢?是武功,还是出身、资历、功劳?肯定都不是。梁山好汉排座次,绝对不论功劳、不依武功,无论亲疏,更不讲出身。那么,解珍解宝又是哪些条件不够,而被施耐庵写成了天罡人物呢?
梁山好汉排座次有一条总的规则,这个规则便是:人物对应绰号,绰号对应星号,星号决定排名。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物出场,施耐庵就对他们进行描述,然后,依据这些描述,给他们一个绰号。在大排名时,这个绰号的含义与星号的含义相对应,就在哪把交椅上就坐。
比如,段景住出场时,自我介绍因为长着“赤发黄须”,就得了一个绰号,叫做金毛犬。梁山大排名时,金毛犬便对应上了“地狗星”。地狗星在七十二地煞中,就是排在最后一名的。
解珍、解宝分别对应的是天暴星、天哭星,但是,他们的绰号却是“两头蛇”、“双尾蝎”,这两个绰号与星号的含义一点关系都没有。绰号不能对应星号,我便认为施耐庵写得很勉强,解珍、解宝进入天罡的理由一点都不充分。
除了因长相而得绰号之外,人物的任何一个特征,都可以是绰号的来历。比如,关胜以青龙偃月刀、呼延灼以双鞭、董平以双枪,等等兵器得到了各自的绰号。关胜因为这件兵器,便与宋江、朱仝一道,分别象征了梁山的“忠、勇、义”,所以,关胜便上应天勇星,排在了这个星煞所对应的第五位。
“两头蛇”与天暴星毫无关系,“双尾蝎”也与天哭星无甚关联,解珍、解宝的绰号便无法对应上他们的星煞,进入天罡不具备条件。不具备进入三十六天罡的条件,就是写得不合理。
解珍解宝的绰号也不对
解珍、解宝不仅绰号、星号对不上,“两头蛇”、“双尾蝎”的来路也是写得极为勉强。施耐庵说:
弟兄两个,都使浑铁点钢叉,有一身惊人的武艺。当州里的猎户们,都让他第一。那解珍一个绰号唤做“两头蛇”,这解宝绰号 叫做“双尾蝎”。
这段简介,哪里看得出解珍是“两头蛇”,解宝是“双尾蝎”呢?于是,施耐庵接着自我圆场道,解珍七尺以上身材,紫棠色面皮,腰细膀阔。这样写,同样不是“两头蛇”。
而解宝的“双尾蝎”却似乎还勉强说得过去,书中写道:面圆身黑,两只腿上刺着两个飞天夜叉,有时性起,恨不得腾天倒地,拔树摇山。
这倒真有点像蝎子,而且,“两只腿”似乎也可以理解成“双尾”。但是,写到后面又不对了,蝎子难道能“腾天倒地,拔树摇山”?
解珍解宝一出场,便是以窝弓药箭射杀老虎的故事。这个故事倒还靠点谱,有那么一点蛇蝎之毒的意思了。但是,这能解读成“两头蛇”、“双尾蝎”吗?
其实,这兄弟二人一点都不毒,被毛太公一家坑得下了大狱,还差点送了性命。此时,解宝为何不性起而“腾天倒地,拔树摇山”了?
人物对应不上绰号,绰号也对应不上星号,解珍、解宝进天罡,实在是写得不合理。
以孙立的故事看解珍解宝
孙立为什么被列为地煞,这个问题我已经解读了多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身上隐藏着大明王朝的一段隐秘历史。这段历史,就是朱元璋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帝,所以,是“孙立”。也就是说,孙立的身上贴着一条建文帝的符码。
朱武的身上则贴着“朱洪武”的标签,黄信则是朱标的隐喻。因而,这两人一个是地魁星,一个是地煞星,“孙立”也就只能屈居地煞第三了。
同时,孙立在“三打祝家庄”时,又以“病尉迟”这个绰号,暗藏了“靖难之役”与玄武门之变有相似之处:建文帝有可能是被“硬弓”射杀了。
关于这些隐喻,我在很多文章中都做过了解读,此处不深讲。
梁山好汉除了孙立而外,几乎人人都贴着几条符码标签,文本背后隐藏着真实的历史。所以,除了“人物—绰号—星号—座次”这条排位总原则外,人物身上的隐喻,也是决定座次排名的一大依据。
按照这条依据,解珍、解宝入选天罡也不太合理。这兄弟二人身上还真看不出有何种隐喻,只是跟随孙立卧底祝家庄,在梁山总攻之时,在庄内放了把火而已。
祝家庄内失火,隐喻了朱棣进南京城,皇宫内那把谜一样的火。假如以《水浒传》的故事来看,建文帝应当在宫中失火之前就逃了出来。但是,恐怕是没有跑掉便被射杀了。
假如凭这件事,解珍、解宝“腾天倒地”似乎又有点道理了。
但是,即便是孙立隐喻了“孙立”,不能排在爷爷、老子之前,而他手中的单鞭却也是尉迟恭的兵器。尉迟恭骁勇,孙立对应“地勇星”,同样是能够满足他的排位条件。
解珍、解宝身上即便是有隐喻,但还真的没有充分的理由进入三十六天罡。
解珍解宝为何能入选三十六天罡
我说施耐庵写解氏兄弟进天罡很不合理是有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梁山三十六天罡的主要蓝本《宋江三十六人画赞》。这个蓝本中,龚开是这样描述解珍解宝的:
两头蛇解珍:左齿右噬,其毒可畏。逢阴德人,杖之亦毙。
双尾蝎解宝:医师用蝎,其体实全。反其常性,雷公汝嫌。
这才是真正的“两头蛇”、“双尾蝎”,《水浒传》前七十回书中,施耐庵根本就没有这么写。
那么,其他三十四个天罡好汉是不是都依《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的描述,写了各人的故事呢?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武松在这个蓝本中同样有四句赞诗: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
《水浒传》中,江湖上的武松基本上就是以这四句赞诗来展开故事的。其中“酒色财气”分别以四个邻居、身上的装束写在了武松、神秘头陀的故事中,而这两个形象实际上就是一个人,都是“行者武松”。因为,武松从小就是个行者(优婆塞),神秘头陀同样也是一个“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行者。
神秘头陀就是武松,我有专门文章解读,此处也就略去了。
以武松的蓝本以及在《水浒传》中的写法,来看解氏兄弟入选三十六天罡,同样是不合理。恐怕是施耐庵不得不依照蓝本的三十六人,完成了梁山三十六天罡的重塑,但却并没有按照这个蓝本实实在在的把解珍、解宝写成“两头蛇”、“双尾蝎”。
既然不是“两头蛇”、“双尾蝎”,星号也不对,解珍、解宝凭什么入选三十六天罡呢?
解珍解宝是不是在七十回之后才有故事呢
从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中,我们还是能够读到解珍、解宝与施耐庵要隐写的历史有关。后来,这兄弟二人还以手中的钢叉杀了曾头市的曾索。
曾头市的故事同样与明朝的“靖难之役”有关,但更是隐藏着北宋王朝的亡国机密,这个机密就是与段景住有关的“宋金海上之盟”。
“宋金海上之盟”是导致北宋迅速灭亡的盟约,是《水浒传》中几个“虚钱实契”、“强媒硬保”中的一个。这个盟约是在重和元年(1118年)时,宋徽宗派马政、呼延庆等人以买马为名,从登州上船,取海道前往金国签订的。
解珍、解宝是登州人,而且,从前七十回书的伏线中来探轶,七十回之后,恐怕还会有登州的故事。是不是在这个故事中,解珍、解宝才真正的显示出“两头蛇”、“双尾蝎”的真面目呢?
《水浒传》最后一个上梁山的好汉是紫髯伯皇甫端,这个好汉其实是隐喻了永乐大帝朱棣。这个皇帝同样是“貌奇伟,美紫髯”的紫髯伯(实则“紫髯叔”)。更为恐怖的是,朱棣被怀疑有蒙古血统,与皇甫端一样,“貌若番人”。
皇甫端在梁山大聚义前才入伙,恐怕“紫髯伯”的故事不会就这么结束了。也就是说,七十回书之后,仍然还有大明秘史的隐写。
解珍、解宝与“孙立”、“孙新”是亲戚,难道兄弟二人在皇甫端出现后,便要呈现“两头蛇”、“双尾蝎”的真故事了吗?
假如是这样,那么,解珍、解宝入选梁山三十六天罡就非常合理了。
解珍解宝凭什么能进三十六天罡呢
我是月关略萌,不请自来。
《水浒传》中梁山大聚义排座次的问题可谓一直都是读者津津乐道,反复讨论的话题。之所以会引发如此多的讨论,无非是有些好汉的座次排名存在较大的争议,相信解珍解宝兄弟的排名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为何解珍解宝能进入三十六天罡呢?下面,萌月关来分析一下原因。
先说一下,为何登州派系老大孙立无缘天罡?
梁山好汉有108位,加上上梁山前有些好汉本来就关系非同一般,相应的上了梁山后自然也会有小团体。整个梁山存在诸多派系,作为梁山领导体系,为了内部和谐,在排座次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其中就包括了派系平衡以及军种划分等。
解珍解宝属于登州派系,而登州派系的老大是孙立。按理来说,如果登州派系有人要进入三十六天罡,孙立自然是首选。但是从军种上来说,孙立是马军。我们都知道,梁山排名前面的一些大佬,如关胜、林冲、呼延灼等五虎将全部都是马军,这就造成了孙立在马军这个军种上排名就要靠后很多,最终跌出了天罡。
既然孙立跌出了天罡,必然登州派系有人需要进入天罡。那么为何是解珍和解宝兄弟呢?
一、打虎光环加分
整部水浒中,关于打虎的故事总共有三个,分别是武松打虎、李逵杀虎和解氏猎虎。而这里涉及到四位好汉,武松、李逵以及解珍和解宝。古时候,虎患严重,打虎是一件极为英雄的事情,对于个人的声望和荣誉是极具加分的项点。武松和李逵都进了天罡,同样有着打虎名声加成的解氏兄弟就有了进天罡的理由。
二、特殊技能(攀岩)加分
解珍解宝兄弟是猎户出身,擅长于攀岩。并且曾经多次凭借此项技能,屡立战功。可以说,这个特殊技能对于梁山领导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秘密武器,在梁山领导层面有着极佳的好印象,深得肯定。再加上军种上的优势,让解氏兄弟正好赶上了天罡末班车。
三、打压、分化派系
解氏兄弟进入天罡很有可能是梁山领导层打压、分化登州派系的一个阳谋。作为登州派系老大的孙立只是位列地煞,而原本是小弟的解氏兄弟却进入了天罡。在梁山上的身份地位一下子反转了,要说孙立心里完全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就好比在登州派系中埋下了一颗暗雷,只要一根导火索,立马可以将整个登州派系分裂解体。同时,梁山领导层这样的安排也是在暗示,梁山好汉虽多,派系林立,但真正的老大只有一个,那就是宋江!不管上山前你们是怎样的关系,上了梁山,都要听从宋江头领的!
我是月关略萌,以上是我的回答,仅供题主参考,欢迎留言关注,感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