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红楼梦》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为什么能够入选初中语文课本)_葫芦_红楼梦_金陵

本文目录

  • 《红楼梦》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为什么能够入选初中语文课本
  • 《红楼梦》中,贾雨村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红楼梦》中《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为什么能够入选初中语文课本

能够把《红楼梦》这部巨著的片断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为初中语文课本。

我的理解是这二方面:

一,这段故事独立成章,易于老师讲解和学生理解。

我们知道巜红楼梦》是一部高浓度的艺术巨著,它成功塑造的艺术形象之多,之复杂,之深刻,作品文化含量之高,意蕴层次之丰富,有些章节上下连贯性强,唯独这段章节葫芦僧错判葫芦案是相对独立的一段,便于老师讲解,又易于学生理解。

二,选入初中语文课文,对旧时代贪赃枉法制度的有力揭露,和对初中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教育。

《红楼梦》中,贾雨村刚到金陵上任,就碰到了冯渊家人告状,刚要发签抓人,他身旁门子使了个眼色,他显然明白,必有道理。

果然,门子拿出了护身符。那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不仅家家显赫,

”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而且他贾雨村复职就是靠的贾府之力。

于是贾雨村经过思想斗争,结果良心被黑心彻底击败。

于是,次日他就在衙门大堂之上判了那个葫芦案,使英莲这个他恩人之女,彻底断送了回到父母,亲人身边的可能。

综上,回答了,为什么《红楼梦》中《葫芦僧错判葫芦案》能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之原因。

我是芬芳,随笔生香。请红学爱好者不吝赐教。

《红楼梦》中,贾雨村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红楼梦》中,贾雨村“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是乾隆年间,清朝开始走下坡路的大背景。

一,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商勾结、官官相护的历史背景。

薛蟠与冯渊争买一婢女,打死冯渊,自己扬长而去,只留下家人应付后事。冯家告到应天府,本来事实清楚,是非分明,应天府应该还冯家一个公道,而不应该有任何偏袒薛蟠的理由。但是应天府府尹贾雨村正要发牌子拿人的时候,门子使眼色阻止住,退堂后门子拿出“护官符”: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

贾不假,是宁国公、荣国公之后的贾府;金陵一个史,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的史家;金陵王,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的王家;丰年好大雪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的薛家。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当时薛家成了皇商,其他三家还是钟鸣鼎食的官宦。这四家是亲属关系,在官场上,在朝廷里相互勾结,相互照应,即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贾雨村草菅人命,以薛蟠已经死亡,责令薛家赔偿银两给冯家,草草结案。然后还立即把处理结果报送贾府和王府。

贾雨村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写薛蟠的横行不法,写贾雨村的草菅人命,只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横行不法的一个例证,在整部小说中具有普遍意义。

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以政治关系和封建宗法关系相互勾连,贾雨村的徇私枉法,反映了当时社会官商勾结、官官相护的社会背景。

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依据的是18世纪上半期的社会政治大背景。

18世纪上半期,虽依然是封建社会,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已经显现。大清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冲突加剧,官僚之间的倾轧和斗争日益严重。

整个封建统治集团,如同《红楼梦》中所说的那样,子孙不肖的境况日益明显。

在这种大背景下,各个官僚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更为了自身的政治权力和政治命运,以及免于在斗争的漩涡中被淹没,所以,狼狈为奸,互相勾结。用服务于贾雨村衙门的门子的话来说:

“这还了得?连‘护官符’都不知,做官如何作得长远!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

“各省皆然”,表明整个王朝都是如此,不仅是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必要,也是统治者安身立命的必要,否则“这还了得”?做官必定不能“作得长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