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广东是中国近代出人才最多的省份?佛山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_广东_中国_水产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邹伯奇 广东 中国 水产

本文目录

  • 为什么有人说广东是中国近代出人才最多的省份
  • 佛山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为什么有人说广东是中国近代出人才最多的省份

事实的确如此!

在中国近代,广东的先贤们是涵盖各个领域的,他们对中国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身为广东人,每次想到这些,心中都有满满的自豪感!

广东近代名人,最著名的就是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先生了。此外,还有思想先贤康有为、梁启超、廖仲恺、彭湃等;

爱国将领邓世昌、蔡铤锴、蒋光鼐、谢晋元;音乐艺术方面,有肖友梅、冼星海,国学大师饶宗颐;武术上还有广东十虎、叶问、李小龙......

而在科学界,广东的科学大咖更是中国近代科学界的一股泥石流!有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中国照相机之父——邹伯奇、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地理学家——黄秉维、建筑学家——梁思成......

广东之所以能在近代诞生如此多人才,跟近代广东的对外贸易是密切相关的。广东在清代一直是中国与外界交往最密集的地区,在清朝的“一口通商”政策下,广州城成了中国唯一的对外窗口。因此,对外界了解最多,最先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的,也正是广东人。

当时的广东,就如同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成为了中国近代进步的摇篮!而许多广东先贤也就是这样,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胆识,成就了广东近代的辉煌,推动了中国的进步!

佛山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钟麟1915年在当时的广东省南海县沥东镇龙福村出生,在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后,考入石门中学。当他读到读中学二年级时,听到有水产学校在免费招生,由于家境贫寒,便提前结束中学学习,入读广东省高级水产职业学校,1938年毕业。在校读书期间,他就以朴素、勤奋、刻苦、认真得到老师同学的广泛好评。毕业后,先后在广西、香港等地从事水产种植的研究工作。与中国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一样,钟麟的青年时代正值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忧国忧民,苦苦探索,将一腔愤懑和热血都倾注在对科学技术的探索上。他师从中国鱼类学家林书颜,是林书颜的得力助手。1941年冬,日军侵入香港,钟麟不愿科学的圣殿蒙羞,便辗转广西桂平,在重庆国民政府农林部广西鱼类养殖场任技术员,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日本投降后,任港英当局渔政司署技师、大埔鱼市场经理,积极参加广州国民政府渔业管理处广东分处留港渔船护产起义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然放弃港英当局的高官厚禄,回到了自己日思梦萦的祖国,成为新中国少数几位水产事业的领航人和奠基者。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把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列入国家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点项目。1953年,广东水产科学研究的创建人和奠基人之一的钟麟教授率先立项研究,担任课题主持人。此后,他率领助手们遍踏珠江水系的数十个产卵场,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终于得出科学结论—家鱼的产卵繁殖是一种“反射性的性活动”,池养家鱼因不具备自然界综合生态条件的刺激,所以不能在池塘里产卵繁殖。为此,课题组提出“生理与生态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河流自然生态环境培育亲鱼,在家鱼性腺成熟后再结合注射脑下垂体催情,实现人工可控制下的排精、产卵和受精。随后,将受精卵放置在模拟天然产卵场的流动循环水槽中孵化。1958年6月4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水产界纪念的日子,世界上第一批全人工繁殖的家鱼花破卵而出,从此结束了全世界依赖江河装捕鱼花的历史。

随着该技术的突破和推广,创造了极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在家鱼人工繁殖成功之前的一年,即1957年,中国年产鱼苗仅230亿,淡水塘鱼年产只有10多万吨;而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推广应用后,鱼苗可以按计划需要进行生产,束缚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被突破,为国内水产养殖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到了本世纪初,中国年产鱼苗超6100亿尾,淡水塘鱼年产量过260万吨,整整增长了26倍,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因发展水产养殖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更为值得大书特书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钟麟发明的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得到不断完善、提高和运用,一方面导致大量水产原良种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一大批优质的野生河鲜、湖鲜加入到家鱼家族中,成为寻常百姓的盘中餐。目前,根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开发利用的淡水鱼类品种数量超过百种,涵盖淡水鱼类主要纲目属种。另一方面,推动了新品种引进的步伐,到目前为止,中国从世界主要渔业国家和地区成功引进了数以百计的优质养殖鱼类品种,例如罗非鱼、斑点叉尾鮰、大菱鲆等,它们不但落下脚而且扎下了根,成为中国参与国际渔业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钟麟发明的家鱼人工繁殖技术,中国水产品市场供给极大丰富,中国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水产养殖大国。就此,国家科技委员会将这一科研成果列为国家重大科研成果,并授予“国家发明证书”。1978年3月钟麟被授予“在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钟麟的贡献是世界性的。他先后编著了《中国池塘养鱼》、《家鱼的生物学和人工繁殖》等,他的论文也被广泛介绍到国外,中国政府又通过派出专家、赠送亲鱼等形式,对越南、朝鲜等国进行技术援助。为推广家鱼人工繁殖科技成果,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中国政府从1975年至1987年联合举办了10期中国家鱼养殖培训班,由钟麟担任培训班主授工作。来自15个国家(地区)共163名渔业官员和养鱼科技工作者,在学有所成后又为世界其他国家讲课、研究,使中国鱼类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向世界更大范围推广。

钟麟是广东省农林厅水产局水产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历任广东省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淡水养殖研究室主任,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水产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九三学社第七、八届中央委员。是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上个世纪90年代,钟麟居住在花城广州,当时阳光明媚,满街葱绿,而居住的老房子却显得光线不足,有些黯淡。他的书房面积不大,大约十多个平方,但整洁干净,书架上门类繁多的书籍井然有序。暗黄色的书桌经岁月磨砺已失去了昔日的颜色,露出了木面的斑斑色彩。钟麟带一副银边眼镜,目光深邃,面容消瘦。一缕阳光照在先生的缕缕银丝上,洒在藏蓝色的中山装上,折射出他的清贫与俭朴。他为人随和,待人热情,家里来了客人总要用夹杂着广东口音的普通话说:欢迎、欢迎、欢迎。用词简单朴素,却让任暖意盈怀。他的一生是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献身科学的一生,为水产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1996年3月17日,他不幸病逝,享年81岁。

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无论是钟麟的家乡——南海大沥,还是他曾学习工作过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湛江海洋大学等单位,都在显著地方摆放着的钟麟的铜像,以缅怀先贤,激励后人。

“钟麟对渔业的贡献可与袁隆平对农业的贡献相提并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