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军队很少装备的红夷大炮,清朝军队为何要大规模使用?射雕四绝能打得过红衣大炮吗_大炮_红衣_宁远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红衣大炮 大炮 红衣 宁远

本文目录

  • 明朝军队很少装备的红夷大炮,清朝军队为何要大规模使用
  • 射雕四绝能打得过红衣大炮吗
  • 为何有人说清朝的红衣大炮坑坑洼洼质量很差
  • 清代的红衣炮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它的威力如何

明朝军队很少装备的红夷大炮,清朝军队为何要大规模使用

红夷大炮的来历

红夷大炮是16世纪初,欧洲国家制造出的一种火炮,和明朝自制的火铳相比,它具有以下优势:炮管长而厚力量足、射程远(达到500米)、射击精度高。这种威力强劲的武器配合固若金汤的城墙防御体系,曾经让明朝有效阻挡了后金骑兵的冲击。
明万历末期,科技专家徐光启向皇帝建议引进西方“红夷大炮”,之后获得特批,成功买入了30门红夷大炮,并高薪聘请火炮操练师,准备大规模仿造。然而,徐光启很快受到魏忠贤排挤被免除职务,仿造之事不了了之。30门红夷大炮被皇帝命名为“大将军”,18门镇守京都,剩下11门(另1门意外炸毁)全部送到关外前线宁远城。

红夷大炮的威力

宁远城守将正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人袁崇焕。此人有坚定的忠君思想,坚决不投降。他制定了闭门不出的守城策略,配合11门架在城头的大炮,努尔哈赤的骑兵部队久攻不下。还被袁崇焕打得狼狈不堪,宁远大捷使袁崇焕和红夷大炮一战成名。
宁远大战一年半后,刚称帝不久的皇太极卷土重来,对锦州和宁远再次发动猛攻,攻坚时又再次失利。皇太极认识到了红夷大炮在凭城坚守方面的威力,于明崇祯四年(1631)组织一批汉族工匠成功仿制出了第一门红夷大炮,由于明朝把满族也称为“夷”,所以他们对“夷”字比较敏感,索性改成“红衣大炮”。之后,皇太极组建汉军八旗,装备新式火炮,骑兵冲锋前发炮攻击的模式成了后金军队的新战法。

明军仅存的一点武器装备优势也没有了,再也无法阻挡清军的步伐。清军入关后,与李自成展开激战。1644年,清军直接用红衣大炮炸开了潼关,顺利进军陕西,险要关隘在红衣大炮下再无用武之地,清朝的火器生产也因为频繁的战争达到了高潮。

红夷大炮的没落

清乾隆以后,长久的太平生活使火炮搁置起来,没有及时更新,它的冲击力和八旗军的威力已大打折扣。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虎门要塞的“红衣大炮”重达8000斤,江阴要塞的大炮更是达到了万斤,但是它们的制作工艺早已远远落后于西方的船坚炮利,200年前大杀四方的“红衣大炮”已风光不再,再也无法抵御列强的入侵。

射雕四绝能打得过红衣大炮吗

神仙难躲一溜烟,炮弹之下都是炮灰,八绝也白扯。当然,武侠里,金大侠说了算,电视里,导演说了算。

为何有人说清朝的红衣大炮坑坑洼洼质量很差

你这个说法肯定是晚清后期的红衣大炮,清朝开始引进欧洲的红衣大炮的时候,那时候做的质量也很好,威力也不错。

只不过清朝经过多年的闭关锁国,和外界交流的很少,自己对武器研发重视不够投入经费也很少不思进取,又看不见国外武器的重大进步,一直自高自大,感觉自己的东西都是最好的。

想想吧,这么多年过去了,其他国家的武器都已经更新换代,突飞猛进的发展着,清朝的武器还一直踏步走。其实到了晚清,不只是你说的红衣大炮质量差,所有的武器质量都很差,甚至有些炮弹都打不响。当晚清开始发现自己的武器很落后时,也就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时候吧,自己也仿造过一些国外的先进装备,但是造出来的东西成本又高,比直接买人家的还贵,而且质量也很差。所以以后也就不造了,就直接购买外国的了

清代的红衣炮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它的威力如何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桂强

红衣大炮又称“红夷炮”,是明代后期从欧洲传入中国的一种大型前装火炮。后来因清廷忌讳“夷”字,所以改称红衣大炮。红衣大炮是一种前装火药的滑膛炮,发射时需要从炮口装填火药,并要用木棍压实,然后再把炮弹放入膛内,点燃引信。炮弹在膛内的高压下射出炮口,攻击敌人。红衣大炮虽然存在射速慢、精准差、炮体笨重等缺陷,但是在设计上确实有其优点,比如在炮身的两侧铸有炮耳,方便调节射角,再配合火药用量也可以调节射程。

(红衣大炮)

红衣大炮在那个时代威力还是蛮大的。在清代每年的5月16日,要隆重举行火炮的册封典礼,届时受过封的大炮必须移到靶场上鸣放九声,以谢恩典。每年的秋季9月,还要在卢沟桥进行操炮。据史料记载,炮弹出膛后,火光四射,声如雷鸣,烟尘弥漫,能击中几百步开外的目标。

(红衣大炮)

红衣大炮在满清取得天下以及对外的战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清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自此凡遇行军,必携红衣大将军炮”。这是因为在对明军的作战中,深刻的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在1626年的“宁远之战”中,八旗军首次败于明军,很大程度上是受挫于红衣大炮的威力。1631年,女真人仿造首门红衣大炮成功,自此之后大力铸造火炮用于对明军作战。康熙帝在位时,还铸造了900余门火炮。红衣大炮在清朝前期对俄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也开始着手解决东北边疆问题。1685年,康熙派遣都统公彭春、副都统郎谈等人统兵,从水路两路进取沙俄盘踞的据点雅克萨。清军在包围雅克萨之后利用安置在城北及东西两翼的红衣大炮向城内轰击,城内的沙俄哥萨克兵伤亡惨重,城墙也被轰塌了几处,沙俄士兵见城池不可守,只好投降。

(城墙上的红衣大炮)

红衣大炮一直到康熙时期,还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此时中西方的武器装备水平相差的还不是很大。但是在此后的很长时期内,清军的武器装备都没有大的变化,和康熙时期相比,雍正朝火炮铸造寥寥无几,主要是调用旧炮供各地使用。这样一来,中西差距越来越大,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舰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