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迷上了短故事?_故事_内容_网文

作者丨欢一

当代年轻人在手机上的600秒,可以怎么度过?

刷一会短视频或者新闻、逛会微博、听两首热门情歌,和伙伴一起来上一局手机游戏。而如今,愿意把这一时间花在阅读一篇情节跌宕起伏的短篇故事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多。

今年520期间,知乎在北京坊打造的“600秒长街”活动成为了年轻人们线下打卡的又一去处。通过将短故事内容实体化,更多读者开始感受到一则短故事的魅力所在。

而在线上,知乎同步上线的“盐言故事”APP,同样旨在用短篇故事去打动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

短故事系列能够在网文赛道崛起,最主要的原因是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和场景正在发生着极速转变:“移动阅读和在线阅读几乎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纸质阅读。并且,在这一基础上衍生出了社交阅读、数字化阅读、短视频阅读等新兴阅读方式和场景”。

一个可举的例子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听书大潮。数据显示,2020年听书用户同比增长22.23%,有声阅读内容同比增长63.56%,2021年第一季度人均听书数量7.4本,同比增长32.14%。

归根结底,在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年轻化的互联网读者更愿意以“短平快”、“碎片化”的方式来迅速获得情绪共鸣。这一趋势正在辐射和影响着声音、音频、文字等一众细分赛道。比如,短视频有着远超长音频的增速、网络电视剧爆款频出等等。

短篇故事取代长篇小说,开始更受互联网读者青睐,则是这一需求变化在网文赛道上的具体体现。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12分钟,其中,用于阅读的时间仅为26.14分钟。注意力短缺、阅读时间缩减的当下,短故事成为了一种更容易代入,天然拥有体验感和分享欲的阅读门类。

在这一风口下,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阅读服务,是每一个内容社区都需要重新思考的命题。

故事会“狂飙”

也许连知乎自己都不会想到,短篇故事在如今的网文市场会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发展动力。

展开全文

时间回到2016年,知乎正式上线了“知乎书店”,将“知乎·盐”、“一小时”等系列纳入付费电子书内容,并逐渐获取了部分网文版权。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另一种风格的“知乎体”开始盛行。记住了“谢邀”、“我讲讲自己的故事吧”等金句的知乎用户,开始对“我嫁给裴家大郎没几天,他就病死了”、“我的儿子落水醒来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等短故事开头印象深刻。

“区别于长网文,短故事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为读者提供情绪价值,而相对于同样是杀时间的短视频,短故事更多会产生回味感,而不是疲劳感,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短故事领域积累了一批原生的忠实读者”,对于短故事赛道的崛起,知乎副总裁、教育会员业务负责人张荣乐认为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另一方面,短篇故事对于创作者而言也是一种释压:“只需两三万字,将核心的情节进行浓缩表达、就能实现过往小说动辄十万字的文字价值转化”。

在一众网文乃至内容平台之中,率先嗅到短故事赛道的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的,仍旧是以问答起家的知乎。

2019年起,知乎把原有的付费作品集升级为“盐选专栏”,把创作者纳入了会员体系。2020年10月,盐选会员又正式上线“故事”专栏,进一步向纯虚构内容敞开大门。以单篇为基础单位、10至20分钟即可读完一篇,盐选故事短平快的特点,显然更契合当下年轻读者睡前、午休、通勤甚至上厕所等碎片化阅读场景。

在此之后,一大批优质的“盐选创作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故事类内容在知乎内部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罪案纪实、刑侦记录、职业经历等短篇故事百花齐放,“知乎三绝”、黑楼五部曲系列、法医故事系列更是深受读者的喜爱。

另一方面,创作者们的赚钱潜力也得到了最大化的释放。据当时的公开消息显示,每月写几篇十万字以内的短篇小说,却可以月入十万的例子在知乎比比皆是。

2022年7月,知乎月均订阅的盐选会员超过了1000万。与此同时,“海盐计划”等激励措施的落地也让平台的作者培养体系日趋完善。在这背后,盐选故事业务立下了汗马功劳。以“短篇”为最大特色,叠加知乎独有的问答社区分发模式,平台、读者、作者,三方都在短故事赛道上“狂飙”。

而硬币的另一面也在开始显露。

新解法

“从我们的角度,会尽可能地去完善这类内容的供应,让它的质量更好,更个性化地提供,而不是让所有用户都去看这类东西”,去年年初,知乎战略副总裁、社区业务负责人张宁曾经在一场直播中针对盐选故事内容的未来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聚焦短故事赛道,让盐选会员乃至整个平台的发展都尝到了甜头。与此同时,非虚构内容与虚构内容在平台内部的角力也更加明显。

客观来说,注重专业性、高而不冷、低而不俗的初版“知乎体”形态,是知乎为中文互联网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平台最初,作为知识社区能够扎根于互联网的基础价值体系所在。而盐选故事的发展,则是这个知识社区用户数量不断攀升的道路上,能够满足不断衍生出的个性化需求的关键。

在以专业类问答为代表的严肃内容,与以短篇故事类为代表的接地气内容之间、在早期聚集而成的“INTJ”类用户和杀时间导向的大众用户之间,知乎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盐言故事”的上线则可被视为知乎拆解这一难题的破招。“XX是种怎样的体验”,类似这样的问题广泛存在于知乎的社区内容里。而题主下方的回答也更是百花齐放,除了严肃专业的分析之外,故事改编也博得了不少用户的喜爱。

比如知名作者马伯庸撰写的《长安十二时辰》,最初就源于“如果刺客信条这个电影发生在中国的唐朝会有什么样的一个故事?”这一提问的评论里。当时马伯庸在评论里写了一个很短的回答,却得到了非常好的反馈。于是他一鼓作气,把一个短回答衍生成了一个短篇小说,最终成为了市场中的爆款。

这样的例子在知乎社区里数不胜数,通过长达近十年的沉淀,诸如虚幻、言情、现实等题材的故事类内容早已在社区内沉淀下来。“我们为何不顺应这些趋势,继续深入拓展这一领域”,在张荣乐眼中,短故事业务远没有发展到一个极为成熟的阶段,盐言故事品牌独立对于知乎和行业来说,都是一个更好的机遇。

作为一款独立APP,“盐言故事”承载了知乎的盐选故事业务。并且,相比知乎社区,“盐言故事”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和服务。经过了2个月的上下测试,新APP也将与知乎账号打通,用户可以通过原有的知乎账号授权登录,并保有盐选会员全部权益。并且,其极具代入感的听书功能,更是让不少互联网读者享受到了接近于人声的阅读体验。

另一方面,利用品牌独立将盐选用户进行精准分流这一策略,也体现出知乎对自身发展阶段的认识和当前社区生态的反思。这不仅是知乎对内容分层的一次简单调整,同时也是平台内部对业务板块的挖掘和优化。

而品牌独立后,等待盐言故事的,是机会和挑战并存的未来。

第三种形态

与之前内嵌在知乎平台上的短故事业务找不到明确的对标对象不同,品牌独立后的“盐言故事”,面临的,是一众更成熟的网文平台的激烈竞争。

而作为“后来者”的知乎的底气,则来自于其长年积累的优质内容影响力。时至今日,知乎仍旧是互联网内容质量、讨论质量最高的内容社区平台。在知乎上走红的博主“小约翰可汗”曾在一篇知乎回答中提到,如果一个人的内容能在知乎上获得肯定,那么放在其他平台大概率也能成功,知乎就是这个行业最好的试金石。

这种自上而下,深入用户心智的优质内容标签,也是“盐言故事”未来在网文市场拼流量时的最大底气。

“原创和优质,一直都是在内容行业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两个要素。”深入内容市场调研多年,张荣乐对于好内容的标准也从未改变。无论是在知乎社区还是盐言故事上,社区生态的多样化为知乎提供了做好内容的基础。

在平台庞大的作者孵化体系中,很多兼职创作者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比如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的作者却有着酒吧服务员的工作经历。正是这种源于生活的丰富阅历,让作品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获得读者的情绪共鸣。

其次,除了远高于长网文市场的创作收入之外,知乎社区用户的评论,互动,甚至催更,都是激励作者持续创作好内容的源动力。再加上高于知乎社区的内容审核标准,好内容才能源源不断,在盐言故事上繁衍。

另一方面,“盐言故事”的上线,也预示着继免费文学之后,短篇订阅模式正在引发网文市场格局的又一场“震荡”。

过往20年里,发展成熟的网文市场,主流商业模式几乎从未遭遇过挑战。即“单章付费”和“免费+广告”的模式并存。而以会员订阅为主要商业模式,聚焦虚构短故事的“盐言故事”或将成为其他平台在会员高转化上的一种参考。前者本身,也将有望成为搅动网文生态的第三股力量。

从商业模式角度出发,会员模式似乎也与短篇故事有着天然的契合。过去“单篇付费”的商业模式一直是长网文市场的主流,随着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各大网文平台也开始向会员模式靠拢。当然,一个具有近20年成熟历史的商业模式想要完成翻身并不容易。比如长文市场头部作品一般不会加入会员,只有比较长尾的才会加入会员,会员价值大打折扣。另外,金字塔形的创作者收入生态也预示着,会员模式和头部作者的利益难以实现共存。

而“免费+广告”的模式又会促使着一批创作者转向利用广告阅读时长的赚快钱现象。此消彼长,短篇会员订阅模式便有了更长远的发展逻辑。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知乎平台内部而言,借助品牌独立的“盐言故事”,知乎能够在产品功能、服务体系、品牌价值、产业合作等多个领域,展开故事业务的更深层次探索。

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Q4月平均订阅会员数 1300 万,同比增长 112.5%。2022年的盐选付费会员收入已经超过12亿,且成为知乎所有营收板块中占比最多(超过34%)的板块。2022年10月,知乎提前完成了打造100位收入超100万的盐选创作者的目标,并且还在朝着打造500位超 100 万收入的盐选创作者的新目标狂奔。

沿着这条迄今为止已被验证的商业化道路,“盐言故事”品牌将与知乎社区一起,形成故事业务增长的双引擎,继续引领“短篇阅读”赛道的高速发展。

随着内容生态的第一次梳理柳暗花明,知乎在如何给平台内容生态“做加减法”这件事上,显然已经找到了答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