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铸防范坚盾,护校园平安_反邪教_宣传_邪教

编者按:3月3日,全国反邪教警示宣传工作“一省一亮点”项目结果公布,其中山东省委政法委获评2022年反邪教警示宣传“全国示范项目”。

山东把防范抵制邪教向学校渗透作为反邪教工作源头治理重要一环,强化组织领导,聚合资源力量,创新方式方法,做细做实校园反邪教宣传,提升师生防渗透的意识和能力,筑牢坚固防线。

高位推动

强化校园反邪教宣传组织力

一是压实责任强力推动。山东高度重视校园反邪教工作,研究工作措施,制定工作制度,把防范邪教向校园渗透纳为相关部门职责,定期调度督促。

二是完善方案周密部署。制定“奋进新时代”反邪教集中宣传和警示宣传“五个一”活动方案,把“进校园”作为重点任务。在历次工作会议上,就做好校园反邪教宣传作出强调部署。

三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多部门通力合作,制定防范抵御邪教渗透工作方案、反邪教宣传进校园实施方案,并多次就相关工作作出安排。有关部门还组织开展了青年学生反邪教宣传志愿活动、“不让邪教进我家”活动等。

四是广泛发动群防群治。把校园反邪教宣传与平安校园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反邪教·护春苗”活动,各地协调组织6千余名干警、律师、反邪教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等参与政策宣讲、防范打击、学校周边治理等工作。

夯实基础

扩大校园反邪教宣传保障力

一是搭建好校内阵地。各地利用学校书报栏、网站、公众号、大屏幕等建立1万余个校内宣传阵地,拿出专门教室建成800余个宣传教育室(中心),设置图文并茂、情景互动、通俗易懂的宣传展板或体验式教学设备,提升宣传的趣味性、吸引力。

二是链接好校外资源。全省依托已建成的1132个警示教育室和142处反邪教主题公园(广场、中心),拓展成青少年校外反邪教教育实践基地,为深化反邪教宣传教育提供了广阔阵地。

展开全文

三是培训好教学队伍。各地组织1万余名“法治副校长”学习反邪教法律法规和防范抵制邪教方法。烟台、潍坊、临沂、德州等地对中小学德育教师开展反邪教培训,确保校内反邪教宣传教育有人抓、常态抓。

四是编撰好教材资料。汇编警示教育案例集,拍摄宣传片《重生之路》,编印图书《反邪教青少年读本》《校园防范渗透简明读本》等。各市针对青少年特点,组织专业力量编排短视频、微动漫等40余部,威海市环翠区组织专家和教师创编反邪教通用教案2个、视频课2节,为课堂反邪提供了基本参考。

创新方式

提升校园反邪教宣传渗透力

一是纳入德育教学。2022年9月,全省120多所高校开展“开学季反邪教图片展”。济南、日照、聊城等市开展中小学“共上一堂反邪教课”活动,邀请专家宣讲或由德育老师上专题思政课,配套组织主题班会、观看校内外警示教育阵地等活动。

二是浸入文化育人。发挥儒家文化发祥地、红色文化高地资源优势,创建文化反邪品牌。泗水县开设国学反邪课堂,淄博市金茵小学拍摄《反邪教“三字经”》短片,蒙阴县组织“弘扬沂蒙精神·反对邪教侵蚀”活动,潍坊市奎文区开展“做鸢都反邪好少年”活动,以先进文化浸润人心,构筑抵御邪教侵蚀心灵防线。

三是深入警示教育。借助“4·15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时机,各地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宣讲活动,用身边案例警示师生远离邪教。组织高校学生观看反邪教电影《重生之路》《咕咚》等警示片,受众20余万人次。

四是融入帮教引导。对20余名涉邪教人员的青少年子女,采取教育引导、心理疏导、生活帮扶、小组互助等措施,讲清政策法规,析透邪教危害,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配合参与家长的解救帮扶工作,有效阻断邪教“代际传递”。

躬行实践

激发校园反邪教宣传内驱力

一是成立组织防渗透。全省1000余所学校组建反邪教协会,驻青岛25家单位成立“高校反邪教联盟”,山东大学、济南大学一批专家学者主动担任省反邪教协会理事,提升了师生自我防范能力。

二是发挥优势当尖兵。各地组织学校师生向大众网和“齐鲁壹点”反邪教专栏投稿,参加全省反邪教“三微”作品网络征集和投票活动,参与作品200余部(篇),参与网络投票(阅览)逾千万人次。高唐县开展中小学生反邪教书法、绘画和手抄报征集活动,评选优秀作品416件,并组织百名儿童一起共绘反邪教百米长卷。

三是家校共建拓成效。枣庄、威海、菏泽等市召开“小手拉大手家校共反邪”网络家长会,疫情期间安排居家学习学生与家长共同制作反邪教导学案、“反邪卡”,向家长、亲友宣传并签名,形成“宣传一个、带动一家、辐射社会”效果。

四是志愿行动促成长。东营、泰安、滨州等市组织中学生开展“青春无邪”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开展进社区义务宣传等,由受教育者成长为反邪教小斗士。

(通讯员 范谢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