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蒜龙头县,版图呈“耳”形,“鸡黍之约”的发源地_金乡_金乡县_窑坑

#秋日生活打卡季#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县,位于鲁西南平原腹地,东邻鱼台,西靠成武、巨野,南与单、丰二县交错接壤,北与嘉祥相连,整个轮廓呈“耳”形。

地处南四湖西,黄泛平原的下游,历史上饱受黄河决泛冲击,上游的河水常年过境注入到南四湖,因此县境内河流众多。

该县历史悠久,夏为有缗国,秦始设县,东汉初定名,已有2000多年建县史,是千年诚信典范——“鸡黍之约”的发源地。

展开全文

境内常年种植大蒜70万亩,带动周边种植超过200万亩,大蒜及其制品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加工出口量占全国的70%以上。

此地便是金乡,关于金乡,让你印象深刻的可是以下几个?

鸡黍之约又称“鸡黍之交”,是古时八拜之交中的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典故原版出自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话说山阳郡金乡县(今金乡县)人范式(字巨卿)年轻时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字元伯)结为好友。

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巨卿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两人约定了日期,后来约期将近,元伯告诉了母亲此事,让她布置好酒食,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就这么相信他呢?”

元伯答:“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光善寺塔位于金乡县城中心,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为唐代建国功臣尉迟敬德监制,亦称文峰塔,塔系砖石结构,石台底座,砖砌八角形九层楼阁式建筑,顶为铁质葫芦型,高49米,每层相接处为双层砖砌斗拱,东西南北各砌一拱形门。

第一层北门盘旋而上,可攀顶层,第三层南门内有一石刻,刻有三个石佛造像,第五层塔内四壁各嵌一长方形石刻,上为浮雕佛像,两旁题有58字,石高58公分,宽77公分,石刻分上下两层,共六组。

下层中间一佛端坐石台之上,两旁各立一佛,中佛左右分别为三佛跪坐一石几之上,石几下各卧一兽,上层左右各一瓦楼房,内侧坐一佛,侍立一佛,全石刻13人,在金乡有这么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

羊山古镇景区位于金乡县羊山镇境内,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分为红色文化纪念园,羊山省级地质公园,三十六计兵法智慧园、羊山鲁西南军博园等园区。

区内有革命烈士纪念塔、山前广场、首长雕塑、将军碑廊、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王杰纪念馆、曹公亭、湖上栈道和亚洲最长的磨盘路等大小景点100余处。

羊山深入整合挖掘民俗文化,收集展品5600余件,分农、工、商、运、建、服六大类,建有金乡县民俗博物馆,馆内展品浓缩了鲁西南地区文化的发展和历史变迁。

李白在金乡李白曾寓居任城(今济宁市)多年,也曾多次来过金乡,与当时金乡县令范金乡及官员薛少府交好,且写下《金乡薛少府厅画鹤赞》、《赠范金卿》一、二,《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等诗作。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这首诗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春天,李白从兖州出发,东游齐鲁,在金乡遇友人韦八回长安,写了这首送别诗: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窑坑变湿地金水湖湿地位于金乡开发区的中心位置,北至北环路,西邻大沙河,南至金源大道,东接金曼克大道,总用地面积约1700亩,多年前,金水湖所在地是一座巨大的烧砖厂,湖面是一个个大窑坑。

经高庄窑坑和西沙河改扩建而成,水域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呈现河湖贯通、水域相连生态宜居的景象,主要标志性建筑有南大门及东大门及休闲娱乐广场、金水阁、老万福河阻击战纪念馆、18孔跨河大拱桥。

目前,区内湿地率已达到79.50%,高等维管束植物增加到506种,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点和加油站,加之离城区又近,是成为了当地人户外休闲的常去地。

你对金乡的印象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山河足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